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帝章田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9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田黄石析述;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广义的田黄石呈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药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
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田黄九德:  1、细:乃粗之反。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细微,用肉眼或一般的放大镜看不到其组成颗粒,细则匀净,这是一切美玉宝石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2、结:为松之反。指田黄的组成分子极为紧密。石结则坚实耐用,不易碰伤,雕刻花纹或治印不易模糊,不易蹦坏;石结则光泽正、亮、好,石质粗松光泽则黯然不正;石质若细而结,入手则有滑感,反之则粗涩格手。
  3、温:乃凉之反。田黄石埋藏于寿山溪旁的田土里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早期可能还有温泉浸泡,入手有温和之感,不似水坑之石,或其它蕴藏条件较差之石,入手不如田石温和,有的甚至有阴凉之感。
  4、润:为干之反。田黄石因长期受寿山溪水的浸渍,石质很滋润,不干燥,不脆,抚之宜手,刻之不易碎裂剥落。
  5、洁:乃杂之反。即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纯净,没有什么“虱卵”、“花生糕”、“金砂地”等杂质,看上去非常纯净可爱。
  6、嫩:为老之反。田黄石的上品,如田白、橘皮红、黄金黄等,其质地皆如婴儿之肤,柔嫩可爱。而劣质田黄或其他下等印石,则有老、干之病,观之、抚之则生人厌恶之感。
  7、腻:乃枯寡之反。如久泡油中,石质油性好。油性好则石性较稳定,小的碰伤以手抚摩即可愈合。油性差则干寡枯涩,不但欠美感,而且易生裂痕或白点。温润细腻则如玉女之肤,美妙异常。
  8、凝:洁、结而润者即为“凝”,乃黯浊之反,呈冻状或半透明。凝之甚者,即为晶莹、全透明。田黄石一般呈微透明或半透明。
  9、灵:为滞涩之反。上品田黄有灵气,有天生宝气,如有生命之光在闪动。但这种光同时又是内敛的、蕴藉的,没有火气,没有夺目炫耀之气,没有浮华虚躁之气,没有市井烟火俗气。这种宝光也就是田黄的灵魂之光了,如与鉴藏者的心灵感会,则更为赏心悦目。
  田黄有九德。具八、九德者,为上品田黄,如黄金黄、橘皮红、橘皮黄等;具五至七德者,为中品田黄,如桂花黄、鸡油黄等;四德以下者,为下品田黄,如桐油地、蕃薯黄、肥皂黄等。“九德”也可用于品评其它印石的石质,具六德以上者可谓上品印石;具三至五德者,为中品印石;具一、二德者,为下品印石:一德不具,乃石之最贱者,不入品评之流。

dscf3798_副本.jpg (230.36 KB, 下载次数: 72)

jpg

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田黄石析述;
田黄石(Fie 品一品 发表于 2010-12-19 13:26:00
明白人有说服力。這就是硬道理;在古人哲学价值观念面前,当好學生提升自知之明的审美观点,比什么都好重要。收历代有标志性的超群生产力杰作,着藏历代卓越不凡特徵的藝術作品!!!
3#
发表于 2010-12-19 21:3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1#的圖片不是田黃. 看看真正田黃,這是石顛大師傑作,在不同燈光下田黃.

1229.jpg (46.81 KB, 下载次数: 54)

jpg

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無物無真知灼見,都是張上談兵?

呵呵,1#的圖片不是田黃. 看看真正田黃,這是石顛大師傑作,在不同燈光下田黃. wd40 发表于 2010-12-19 21:34:00
最近有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石”,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怕真假难分,影响田黄的身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田黄石”虽来源于寿山冻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备的天然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鉴别的。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溪管独石”是指散落寿山溪中的田坑石,因为主要出自中吸溪管屋附近而得名。这种田坑石人蕴水中,石质倍加莹澈,向为鉴藏家青睐。
  “溪蛋石”是指散落月洋溪的芙蓉或半山矿石碎块,由于溪水的冲荡,使石块是印蛋形,外表泛淡黄薄色层,而石质则仍保留月洋矿区的特征,与“溪管独石”有明显差异。
田黄石的鉴定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
 田黄简单鉴别知识:
  用指甲按可留白痕迹
  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而且,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
  最后,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如果用指甲按可以留下白色痕迹。
  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品相
  萝卜纹理细致而颜色不重者为贵
  确定田黄石的品相,一般要从四点入手。首先是颜色,黄石一般呈黄、白、红、黑等色,以黄为尊,黄色色泽越厚重纯正者价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者价格为高。三是透明度,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的田黄石价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纯净者为上品。

20100821_76dcd57ba47c6d715154RmP6WqI7PkzK.gif (282.5 KB, 下载次数: 67)

gif

gif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01:52:00 | 只看该作者
在搞懂自身文化遺產定向性的同時,緊緊捉摸先人哲學覌,尊重呵護,當好學生比什麼都好重要!

1772.gif (32.43 KB, 下载次数: 64)

gif

gif
6#
发表于 2010-12-20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我手上田黃資料倒是真的不少. 田黃很多假冒: 假冒事业贡献最多的是天津人靳志忠,前天津藏石会会长,出过两本田黄鉴定书籍(百分之50以上的田黄为染色制品,其书作为田黄鉴定的反面教材才可使用,至今在各类书店有售,继续毒害群众),上过中央电视台,最后被因为出售假田黄被告上法庭,听说最后还为此自杀了。 看看這件上過中央電視台的假田黃,都比#1這開門多了.

假田黃.jpg (75.14 KB, 下载次数: 69)

jpg

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22:2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手上田黃資料倒是真的不少. 田黃很多假冒: 假冒事业贡献最多的是天津人靳志忠,前天津藏石会会长,出过两本田黄鉴定书籍(百分之50以上的田黄为染色制品,其书作为田黄鉴定的反面教材才可使用,至今在各类书店有售,继续毒害群众),上过中央电视台,最后被因为出售假田黄被告上法庭,听说最后还为此自杀了。 看看這件上過中央電視台的假田黃,都比#1這開門多了. wd40 发表于 2010-12-20 14:33:00
手上無物無真相,口水滿自流,人滿自誇。想當磚家,招搖過市!

20081030_9f373845a8575f7bbe1603n2lvf8oiob_副本.jpg (139.89 KB, 下载次数: 62)

jpg

jpg

20081030_6b4a7515ce78104dfd02ckk9zpsikdqh_副本.jpg (149.04 KB, 下载次数: 58)

jpg

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我手上田黃資料倒是真的不少. 田黃很多假冒: 假冒事业贡献最多的是天津人靳志忠,前天津藏石会会长,出过两本田黄鉴定书籍(百分之50以上的田黄为染色制品,其书作为田黄鉴定的反面教材才可使用,至今在各类书店有售,继续毒害群众),上过中央电视台,最后被因为出售假田黄被告上法庭,听说最后还为此自杀了。 看看這件上過中央電視台的假田黃,都比#1這開門多了. [color=#99 品一品 发表于 2010-12-20 22:27:00
明白人有说服力。這就是硬道理;在古人哲学价值观念面前,当好學生提升自知之明的审美观点,比什么都好重要!

dscf4380_副本.jpg (87.39 KB, 下载次数: 55)

jpg

jpg
9#
发表于 2010-12-25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想學田黃,去看看這貼,再來叫版 http://bbs.cnssssl.com/thread-1283-1-1.html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想學田黃,去看看這貼,再來叫版 http://bbs.cnssssl.com/thread-1283-1-1.html wd40 发表于 2010-12-25 9:22:00
此一石非一貌,前世不一定今生?功夫茶水滿自流,人滿自誇(茶与水看似一樣嗎),慢慢悟吧。

20100821_76dcd57ba47c6d715154RmP6WqI7PkzK.gif (282.5 KB, 下载次数: 61)

gif

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3 07:30 , Processed in 0.0792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