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南红玛瑙之铁皮包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12:06: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包浆”为古玩行业专业术语,也就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藏品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过去古董界称为“包浆”。

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是一种古朴厚重,象征历尽沧桑而富有人文历史传承的古物。所以,这是一种对藏品进行“人养”的结果。

但在玉石界和赏石界里,往往见有一类在自然环境中,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包浆”。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戈壁滩里的“沙漠漆”、内蒙出土的古箭镞表明的“黑漆古”等,其包浆的形成是在昼夜温差极大的特殊环境下,由氧化铁、氧化锰的溶液经蒸腾作用而沉淀附着在物体表面,就像“镀上一层膜”一样。而后再经过风沙对其长期抛磨,才具备了古朴厚重而又光润釉滑的铁锰质积淀。其中的红橙色者为氧化铁膜,黑褐色者为氧化铁锰质膜。

四川南红的铁皮包浆,虽然全由天然生成,但其观感、质感都兼具上述的“黑漆古”、“沙漠漆”的特色,如果再加上藏者的悉心呵护、把玩,则更显川红之神奇!


至于凉山南红自然包浆的成因,结合产地自然条件以及川红玛瑙古砂矿的成因及埋藏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如下:
在两亿多年前的二叠纪中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凉山地区的主火山口一带,形成大量含玛瑙晶腺体的玄武岩。玄武岩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后,玛瑙晶腺体经过坡积、洪流、河流搬运,经历了“去糟粕、留精华”的漫长自然优选过程。之后,在含玛瑙砾石层被埋藏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以下变化:

1、在长期滚磨的众多玛瑙砾石中,质地疏松者必然被磨损殆尽,稍有致密者则被磨蚀洼陷,较为坚实致密者则显露出屡遭撞击的“月牙纹”;

2、唯有极少数质地最细腻而又致密匀韧者,或兼具致密条纹者,才能在漫长的反复滚磨过程中塑造成“棱面合抱”的最佳外形。

3、古河床形成的含玛瑙古砾石层,在上亿年的埋藏过程中,受到富含铁锰质地下水的长期浸润,表面粗糙的玛瑙砾石只会使铁锰质分散到砾石松散结构的内部。表面稍平整的玛瑙砾石,虽然能在表面也被附着沉淀了一层铁锰质,但毕竟不够光润,也形成不了真正的“包浆”。唯有极少数质地特别致密韧润者,铁锰色积难于深入内部,而较多地附着在表层,才能生成“铁锰质包浆”。

所以,凡见有“包浆者,皆属玉质细润致密者(其中也包含碧石品种)。这一规律也适用于风砺石中“沙漠漆”的生成原理。

去掉包浆南红的作品:
带原始包浆的南红作品:
最后,凉山南红中不只有铁褐色(俗称:铁皮包浆)包浆,还有如黄皮,绿皮和蓝皮等!




2#
发表于 2015-1-13 13:24:2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13 16:56:3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学习自然态,砾石也好玩。{: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13 17:45:5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3 18:58: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14 08:3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15 10:15:3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13 11:38:43 | 只看该作者
又增加了一个复活 的脑细胞,学习了。谢谢楼主!{: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21 23:33:57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天珠,红山文化玉器鉴定,陨石,任南,赤峰,古玉,史前文明,中华古玩,华夏收藏,雅昌,古玩收藏,古玉鉴定,玉器鉴定,战汉玉器,三星堆文化,良渚文化,战汉玉器,收藏家,中华古玩,华夏收藏,红山文化玉器,宋代官窑瓷器,汝窑瓷器,和田玉器,鉴定,铜器,拍卖,宝石,绿松石,遗址考查,考古,战国玉器,秦代玉器,秦朝,明清玉器,德化瓷器,玉观音,佛像,建白瓷,定窑,玉猪龙,龙泉窑,越窑,定瓷,任南红山,百度,佛教,手串,木器,傢具,摄影,字画,书画,名人,茶艺,红木,黄花梨, | 只看该作者
皮壳不等于包浆!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3 13:50 , Processed in 0.0660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