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0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引用] 国博研究员:冀宝斋真东西不少 有国家级文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5 12:47: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博研究员:冀宝斋真东西不少 有国家级文物
2014年07月25日 07:45   人民网  评论中大奖(27人参与)收藏本文     

雷从云   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黑陶三足器 “真正潘家园的东西”,  雷从云给她起名叫“祈”。
  雷从云家的客厅,整面墙的书柜里,风格各异的古代艺术品摆满了各角落,“真的、假的都有。”雷从云介绍着“人家送的”艺术品,顺手拨开桌上厚厚一摞资料,把沏好的茶摆上。

  2001年,雷从云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职位退休。接下来的十几年,一直没闲着,国内外到处跑。很多人请他去“掌眼”,讲演的邀约不断,都是冲着老爷子的资历。

  跑的地方多了,看到的东西“很震撼”。他说,要以自己“老文物工作者”的身份呼吁:中国民间收藏的乱象,已经影响到中国文物和古艺术品的安全和文化传承,“不能再乱下去了”。

  民间藏品

  数量极大 品类极盛 等级极高

  藏品十万件以上者大有人在

  近三十多年来,民间挖掘出数量极大的各类文物。雷从云认为,其中很多来源于空前猖獗的古墓挖掘。2005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证实:据这几十年来的初步统计,中国光是被盗的古墓就有20万座左右。其次,空前规模的大兴土木,出土了大量文物。此外,还发现有不少窖藏文物。出土文物种类众多,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玉雕、石雕造像、金铜造像、书画、金银器及各类杂项文物艺术品。其中,极少部分被文物主管部门没收,一部分流失海外,绝大部分在国内各阶层手中。

  目前,国家登记在册文物不及二千万件,而在中国民间,按雷从云粗略估计,“有可能是几千万件到上亿件之多”。他说,民间收藏家和爱好者在一亿人上下,如果十分之一的人收藏文物和古艺术品,每人有十件,就是一亿件。而且,“收藏几千件、几万件、甚至十万件以上者,大有人在。”雷从云说。

  一些学科发展史足以改写

  多年“下基层”,雷从云见到很多过去考古发掘从未见过、博物馆也不曾收藏过的“好东西”。他惊叹民间收藏品类之盛,等级之高,以青铜器为例,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青铜礼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错金银器具、鎏金青铜器具、青铜编钟、鎛鈡、铜车马、铜人、瑞兽、摇钱树、铜鼓、面具以及大量巴蜀青铜器、北朝至唐宋的各类铜造像和鎏金铜造像,无所不包。陶瓷器中有大量元青花器,明永乐、宣德、成化器,许多新品种、新器形、新色彩和新纹饰,大大补充和丰富了国家收藏,填补了一些空白。一批批新石器时代玉器,如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西北齐家文化玉器和玉雕,包括商周以前以三星堆玉器为代表的巴蜀文化玉器、玉雕和玉石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和“断代”具有重要价值。一些青铜器、玉石器上还有长篇铭文,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献价值、资料价值,足以改写一些学科的发展史。

  雷从云认为,仅用已有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品当做学术研究的全部依据,已经不符合实际。必须将民间收藏中种类丰富、品位高的新品种加入进去,重新认识研究,这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鉴定队伍

  你要基本搞对,不能基本搞错

  冀宝斋藏品有真有假

  随着民间收藏热情持续升温,复仿制品也越来越多,当前市场真品赝品难分难解,更需要鉴宝专家点亮一双“慧眼”。

  2009年,电视台的一个“寻宝”栏目在广西南宁市举办活动,一面几年前才制造的铜鼓被鉴定为“河池民间国宝”,并被“寻宝”专家们定名为“清代冷水冲型双面铜鼓”。实际上,这鼓本是民间工匠铸造的两面仿麻江型铜鼓相焊接而成,原为臆造品。

  谈到目前颇受关注的藏品鉴定问题,雷从云觉得有些专家鉴宝态度不认真,“没看过,没摸过,就不要说嘛”。而更让他气愤的是,一些“行家”、鉴定机构、拍卖公司,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将民间一批批真东西统统斥之为假,任其流失或破坏,扼杀和抛弃民族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去年11月,他和李炳辉到河北冀宝斋走了一遭,引来无数风波。“民间收藏,有真有假有好有坏,纯属自然”,雷从云谈到冀宝斋和王宗泉时,连连说“心疼”。他和同行专家们认真查看了展厅和库房的部分藏品,得出结论:冀宝斋确实有很多假东西,无论书画、陶瓷,还是青铜件、玉器,都有假的。但是说4万件藏品“一件真的没有”,缺乏起码常识。雷从云认为,冀宝斋的真东西不少,有国家级的文物;不到代的东西不少,属于标注错误。比如,所谓元青花,应为明代或清代仿品,虽“不到代”,但也不是新东西。

  他希望有一天,文物主管部门能够带上专家和科技检测设备,现场鉴定,公开报道,直播鉴定过程,给冀宝斋一个公正说法。

  眼学和科技相结合

  雷从云一直主张传统眼学和科技检测相结合鉴定文物。目前,热释光检测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和釉面痕迹老化系数测试等科学手段已经引入文物鉴定领域。不过,科学鉴定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成分分析法,将标准器收集齐全,建立数据库,本身就是一件浩大无比的工程。热释光检测只能确定陶瓷的“年纪”而不能确定该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即所属“窑口”。因此,雷从云并不认同一些鉴定机构打着科学的旗号,声称所谓鉴定准确率“百分之百”的说法。他欣赏实事求是的作风,“文物鉴定,你要基本搞对,不能基本搞错”。

  雷从云呼吁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出面或授权,组建权威性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包括建立科学检测机构和数据库,使大量民间收藏品得到科学的认证,从而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和利用。

  ■建议

  依法给民间收藏出路

  据雷从云介绍,当今民间收藏品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通过“二传手”购买盗掘品,从古玩市场购买挖掘品和海捞品,从各地土木工程施工中分得或购买古艺术品。实际上,国外博物馆的很多中国藏品,“极少是正经买的,大量也是走私出去的”。一位香港藏家转过美国、日本和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后,告诉他,那里的西北地区齐家文化玉器超过千件,雷从云听了,急的直拍桌子。

  盗墓不合法,非正常的考古发掘出土,没有“准生证”,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没有“出生证”,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文物和古代艺术品真伪难辨,而鉴定结果也往往大相径庭。这种乱象,直接影响到中国文物和古艺术品的收藏,对中国文物的安全,危害极大。

  雷从云说,文物和古艺术品包含巨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中国文物古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场上地位逐渐上升。我国的文物和古艺术品资源,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资源都要丰富千百倍。民间收藏品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种“收藏经济”、“艺术品经济”、“文物艺术品经济”。文物和古艺术品具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它的增值潜力毋庸置疑。他畅想着,或许,中国文物艺术品在不久的未来,作为中国货币——人民币的重要支撑。

  “藏宝于民”的事实已不容置疑,客观上,民间收藏者为国家保护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尽管目前存在不少乱象,但不能归咎于民间收藏本身,应当从法律法规上制定相应的政策,给民间收藏一条“出路”。

  雷从云建议,在法律规范下,民间收藏品进行正当有序的交流和市场交易,藏家在出售自己的收藏品时,一要保证国家文物收藏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收购权。二要按照收藏品的不同情形,将售后收入的一定比例上交国库。国家对于收藏家以己之藏品举办社会文化事业者,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植。

  雷从云每年四分之三时间在外面跑,东西看得越多越忧虑,“文物和古代艺术品不能再流失、再损失、再破坏了,总要给它出路”。他觉得,到时候了,三十年了,“面对民间收藏,不能永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永远不置可否”。

    来源:北京晨报
2#
发表于 2014-7-25 13:03:36 | 只看该作者
谢师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7-25 13:23:26 | 只看该作者
“文物和古代艺术品不能再流失、再损失、再破坏了,总要给它出路”。他觉得,到时候了,三十年了,“面对民间收藏,不能永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永远不置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7-25 13:56:50 | 只看该作者
......一些“行家”、鉴定机构、拍卖公司,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将民间一批批真东西统统斥之为假,任其流失或破坏,扼杀和抛弃民族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惨痛的教训。谢谢苍狼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25 14:0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遵郎 于 2014-7-25 14:14 编辑

载文章
                      冀宝斋终告闭馆 马未都称“山寨博物馆”大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英战赵云”的葵口盘、雍正年间的“金陵十二钗”大缸、“鬼谷子组团下山”的系列陶瓷、区分公母的十二生肖陶瓷、黄帝年间的五彩大罐……一件件足以颠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藏品,为作家马伯庸带来一场不可思议的奇幻之旅,也让河北冀州市的冀宝斋博物馆一夜红遍网络。

  事件曝光后,河北省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决定进行调查,冀州市民政局也于14日正式撤销了“冀宝斋”的注册登记证。这场扰攘多时的闹剧似乎也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事件反映的幕后乱象却更加引人深思。


就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文物部门以及文物专家,对民营博物馆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剖析。

  诱因

  “奇葩”博物馆或涉土地利益

  在各种“穿越”而来的雷人展品背后,“冀宝斋”博物馆一连串衔头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这家2010年开馆的村办博物馆,在去年7月还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此外,它还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北第三批“省级科普基地”。

  据了解,在“冀宝斋”建馆之初,当地就将其纳入“十馆、一中心、一剧院”的文化名片规划中。馆方也力图将其打造成“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是衡水市乃至全省最大规模的民间博物馆”。名目多多自然气度不凡,这座高达23米的建筑物占地60亩,分设12个主体展厅,建设成本高达5400万元。在政府的参与下,“冀宝斋”也从一个村委会收藏展示厅,迅速“成长”为一座“文物”博物馆。

  “冀宝斋”的建设曾斥下巨资,然而它的回报从何而来呢?曾有媒体为“冀宝斋”算了一笔糊涂账:除旅游20多万元的年收入外,馆方还得到冀州市政府80万元的补贴,而今年还可能将获得省财政厅补贴50万元。然而算上所有财政收入,与“冀宝斋”超过200万元的年运营成本相比,其年亏损仍然将近100万元。村民们反映,打造博物馆虽然不能提高收入,却有助于当地进行旅游业转型。

  收藏家马未都则直言,这些遍及全国的“山寨博物馆”,大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企业家都会选择盖一座假博物馆,而且将规模做得越大,越容易作为跟政府换土地资源的筹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25 14:05:42 | 只看该作者
【为民藏张目】

雷从云的话,字字千钧。
民间收藏者不可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25 14:12:06 | 只看该作者
玉遵郎 发表于 2014-7-25 14:01
冀宝斋终告闭馆 马未都称“山寨博物馆”大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三英战赵云”的葵口盘、雍正年间的“金陵十 ...

接上文:现象

  赝品难查处,民间有苦衷

  在“阴谋论者”的眼中看来,民营博物馆不过是一场“圈地运动”的幌子。然而,也有文物专家认为,民营博物馆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宜“疏”不宜“堵”,政府与民众应当给予一定宽容。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陈少湘就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冀宝斋”也是文物赝品的受害者。

  陈少湘认为,文物鉴定标准一直是民间收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根据目测,有人根据历史考究,有人根据科学仪器,不同专家对文物鉴定有不同结果。我国对这个问题界定还不够仔细,这是引起纠纷的根源。”

  在陈少湘看来,一个合理的文物鉴定机构,应当由具备政府资质又独立于文物管理行政部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完成。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类似机制,因此多数民间收藏者只能私底下寻找博物馆专家予以确认。

  “这种找不到鉴定机构的理由是不客观的。”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曹劲却对此提出反驳。她表示,文物局一直都有向公众开设的鉴定站,而且具有国家文物局认可的鉴定资质。

  然而,说到民办博物馆里的赝品,曹劲也感到有些无可奈何:“根据现行的《文物法》,文物局的管理对象是真文物,假文物从来都不归《文物法》管理,它们可能归入工商管理范围更合适一些。”

  而曾参与我省民办博物馆调研的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员陈滢则认为,这些博物馆赝品频出的状况,与收藏者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关联。她发现,不少企业家建馆的心态都表现得特别急躁。他们手中的藏品多数来路不明,再加上收藏者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参差不齐,这都影响到民营博物馆的藏品质量。

  症结

  民办博物馆资质监管不易

  不少文物专家都认为,民办博物馆的监督不是一件易事。“冀宝斋”的雷人展品,也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关注。7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

  据统计,自1996年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民办博物馆呈现雨后春笋的发展形势。到2011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535家。然而,却有数据显示,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民营博物馆只占10%左右。多达九成的民营博物馆既无法登记,也无人监管。

  “因为民间博物馆的审批部门的权力逐步下放,从以前必须由省级部门审批到现在只需区级部门审批,所以审查的力度也慢慢降低。”曹劲表示,由于民间博物馆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门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在没有文化部门批文的情况下,它们往往也能从民政部门获得证书,而民政部门发证以后也不向文化文物部门反馈信息。因此,究竟有多少合法的民办博物馆,文物部门无法掌握信息。

  “《博物馆管理办法》也谈到,违反相关规定的博物馆,行政部门可以撤销博物馆的法人资格。然而,我们没有条件撤销民政部门授予对方的法人资格。文物部门只能从博物馆管理角度,尝试规范民办博物馆的成立和运作。”曹劲表示,文物部门一直希望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就算是只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起码要先在区文物部门报批审核。

  目前,广东只有44家民办博物馆在文物局有备案。而文物部门每年都会对其进行年检,管理上尚属规范。“尽管在珠三角地区,一些私人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也存在赝品问题,但我们还没有出现像‘冀宝斋’那样离谱的案例,我们也下令要求整改。”陈滢表示。

  “国家文物局预期,到2020年,民办博物馆数量将占博物馆总量的20%。”曹劲希望,将来民办博物馆管理制度更为规范化,使得这些博物馆更有效发挥作用。(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冯梓莹)

  (南方日报 杨逸 冯梓莹)


89253312.jpg (33.22 KB, 下载次数: 213)

892533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25 14:50:39 | 只看该作者
“藏宝于民”的事实已不容置疑,客观上,民间收藏者为国家保护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尽管目前存在不少乱象,但不能归咎于民间收藏本身,应当从法律法规上制定相应的政策,给民间收藏一条“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7-25 15:23:57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目前颇受关注的藏品鉴定问题,雷从云觉得有些专家鉴宝态度不认真,“没看过,没摸过,就不要说嘛”。而更让他气愤的是,一些“行家”、鉴定机构、拍卖公司,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将民间一批批真东西统统斥之为假,任其流失或破坏,扼杀和抛弃民族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25 16:21:43 | 只看该作者
国博研究员:冀宝斋真东西不少 有国家级文物
2014年07月25日 07:45   人民网  评论中大奖(27人参与)收藏本文     


注意到此文发表的主题、载体与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8 01:29 , Processed in 0.0632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