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史家绝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古玉是大洪水前的黄帝文明遗存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文明从治水开始
黄剑华
第10~14页
本文对大禹治水及其功绩进行了讨论,认为大禹是新石器时代治理水患的英雄。大禹兴于西羌,生于石纽,石纽在今四川省岷江东岸一带。大禹自幼养于母家,从母姓,说明当时尚未摆脱母系社会的影响。大禹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气候多变期,洪涝成灾,治水成为头等大事。大禹吸取了鲧的教训,采用疏导法,说明当时人们的治水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大禹还修筑道路、划分区域、发展农业、安定百姓,使整个国家都得到治理,因此大禹治水的意义深远。大禹对工具的改良,居住条件与交通的改善,贡赋制度的建立,统一管理的加强,对农耕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是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大禹不仅铸造青铜器,还派人专门负责采铜和铸造。二里头文化的发现是夏文化及铸铜技术的有力印证。当时用铜铸造的生产工具、农具、兵器及生活用具等,在文明初期,当青铜冶铸技术取代石器而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积极而深刻的变革。这一切都与大禹治水取得的成功有关。大禹治水从岷江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足迹遍九州。这与考古资料显示的夏部落“西兴东渐”的迁徙有很大关系。禹兴于西羌,后夏部族迁到汗水流域,进而迁移到晋南豫西豫中地区,西蜀地区是夏人早期活动的区域。二里头遗址揭示的夏文化为灰陶文化,与夏人尚黑说相符。正是由于大禹治水从岷江开始,所以古人把岷江视为长江源头。正是由于从夏代就开始对岷江流域进行治理和农耕,才有了后来的巴蜀文化。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8:41:00 | 只看该作者
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
王 清
第34~42页
本文从天文资料证明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洪灾的可信性,并通过地理、考古资料证明此次洪灾使黄河南北改道,然后通过历史文献寻求黄河改道的线索。本文认为大禹并非深化中的天神,而是部落方国及其首领。尧舜禹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其中以洪灾为最,在天文学上是由于九星地心会聚使地球气候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灾害在文献中亦有相应记载。黄河下游地区,洪水的发生与黄河下游河道的泛滥、改道有直接关系。在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下游有一次大的南北改道——有流经淮北苏北平原入黄海改道纵贯河北平原中部注入渤海。通过对贝壳堤的考察和对考古遗址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在龙山文化晚期,距今4600-4000年黄河走淮北苏北平原入海。夏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表明,夏代时黄河已经改道河北平原入海。因此在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应有一次大的改道。通过对古代文献典籍的考察,认为在距今4600-4000年间,黄河下游在淮北苏北平原长期走水导致淤塞,再加上九星地心汇聚引发的各种气候变异与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的影响,黄河开始泛滥改道。在距今4000年前后禹用疏导法使泛滥的河道归入地势相对低下的河北平原中部,从而在遵循自然水性的前提下使黄河完成了南北改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4 03:46 , Processed in 0.0472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