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发现辽宁】鞍山石窝:史前先人想表达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现辽宁】鞍山石窝:史前先人想表达什么?
2011年04月29日 03:02:02 来源: 振兴东北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辽宁省有超过1.2万处的文物新发现,对这些新发现,考古专家在研究鉴别后,大致都能给出一个意见,它属于哪个时期、有何种功用和价值等。但是,在鞍山地区新发现的石窝群却属例外,考古专家们经过现场查勘后,却没能拿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些石窝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什么人留下的,都还没有搞清楚。   ●引人联想的是,从前考古界在江苏连云港和河南具茨山也都有过类似的发现,河南具茨山被称作是“圣山”,因为那里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故里。既然两处石窝遗迹相类似,那么远古时代的辽宁地区也与黄帝有联系吗?   鞍山地区石窝遗存
双山石窝群
  位于鞍山市立山区双山街道双山社区东山山顶。表面裸露在外,东西6米、南北3米,占地面积18平方米。 1号岩石上发现石窝23个,组成三星和七星的图案。石窝直径在2-4厘米之间。 2号岩石上发现石窝3个,石窝直径2厘米、深1厘米。岩石为花岗岩。
对桩石西山石窝群
  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石窝群的中心石窝直径5厘米,周边分布10余个小石窝,直径3厘米。石窝深浅不一,深者1厘米,浅者仅留痕迹。另发现一块边长为1米的方形石,其表面有梅花形石窝图案。
巴坟沟石窝群
  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东约4公里,东连羊耳峪村,南接崔家屯,西靠英城子。发现一处龟形石,头向北,龟背弧形,在背中间刻有长条形石沟,似一条蜥蜴,前后各有4个爪,均由石窝组成。龟背共发现石窝121个,石窝组成7组梅花形图案。
中心堡石窝群
  位于鞍山市千山区千山镇政府西,东邻环市铁路,西靠山,接大孤山镇羊耳峪后山。石窝群分布在村西山上,共有11处。在山南坡发现一龟形石,上有6个石窝,组成梅花形图案。   “三普”中最具神秘感的发现成果   如果你要问,在“三普”中哪种新发现的数量最多、也最令人感到神秘,那么专家一定会跟你提到在鞍山地区发现的石窝符号群。   正是因为它的神秘和陌生,才使得考古人员发现它们之后,在进行鉴定时十分谨慎,甚至曾怀疑它们是否是现代人所为。   据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王绵厚介绍,在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从前也发现过类似的石窝,但是数量都很少,没有形成规模。此次在鞍山发现石窝之所以让人惊喜,就是因为它的量大、集中,在国内是难得一见的。   鞍山的这批石窝数量多,又非常精美,所以一经发现,便立刻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并被迅速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折射着中华古老文化的神秘符号已经得到了社会和考古界的重视。   在鞍山所发现的石窝群中,海城市析木镇达道峪村的析木石窝群是一处特殊而重要的遗址。它东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析木城石棚只有约400米,分两处分布于山坡之上,共有石窝145个。其中一处是在条形石上,有石窝70余个。这些石窝呈直线排列,最大的直径有9厘米、深5厘米,最小的直径2厘米、深1厘米,在其东约30米处,有一龟形岩石,其上密布着大量的石窝。据调查,此龟石为自然形成,古人在龟脖处凿刻了5个石窝;龟盖呈弧形,上刻63个石窝,有梅花形图案石窝一组。另外,在石龟盖东南角处还刻有圆形太阳图案,在石龟盖西南角刻有残缺月亮图案,内刻3个石窝,似三星。在龟石下南、西两面,刻有4组梅花形图案石窝(92个)和3个方盘。有的方盘内还刻有竖道字形和石刻图案,用双线刻成。   这次“三普”在鞍山地区共发现了千余处石窝符号,分布在海城市、千山区、铁东区和立山区等地。这些由很多小圆坑组成的图形,被当地人称为“神秘符号”。   据鞍山的“三普”队员介绍,以现有条件他们还无法对这些有规则的图形符号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它们应该是史前文明留下的遗迹。   王绵厚说,“三普”中普查队员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析木城石棚惊喜地发现,石棚的盖石边缘和西侧支石内壁上都有一些石窝符号,而且,在石棚附近的山梁上也发现了星罗棋布的神秘石窝符号。   据介绍,目前鞍山地区已发现了150多组神秘的石窝符号。这一组组石窝到底代表着什么,与石棚又有何种关联?刻下这些神秘符号,先人想表达什么?每个谜题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海城析木石窝群的龟形石。
  五瓣花、七星图、日月等图案象征啥   近年来,在国内也陆续发现了一些石窝,但是成规模、比较典型的只有河南具茨山、江苏连云港和鞍山石窝这三处。   连云港的石窝符号被认为是1万年前的作品,河南具茨山的石窝符号被认为是距今4000年到7000年的作品,这两处石窝的发现在国内外都曾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正是在具茨山统一立国、肇造华夏,因此具茨山又有“圣山”的美誉,一些学者提出石窝这神秘符号应该与中华文明始祖黄帝有关,它代表的是黄帝文化及黄帝故里,也关系到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   那么我省鞍山发现的石窝与黄帝是否也有关联呢?这些神秘符号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中国考古学之父、奠基人李济先生说过:2000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儿。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我们要打倒以长城自封的中国文化观,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那么,位于长城以北的辽宁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析木石窝群的石窝符号,组成了“五瓣花”、“七星图”、“日月”等图案。这些鸡蛋大小的石窝符号可以证明,在几千年前甚至是几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存在了。   这种石窝状的神秘符号、遗迹,如果孤立地看,似乎很简单,但是联系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审视和研究,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很复杂很丰富了――它们是来自远古时代先民的重要文化密码,为我们寻找自己祖先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   鞍山、连云港、具茨山这三地的石窝遗迹有相同之处,都有所谓龟形石刻数处,这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现象。   鞍山石窝是在“三普”中刚刚发现的,目前还未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各种可能还都存在,眼下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但是令人感到痛心的是,由于多年来鞍山的石窝并没有引起当地人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这些历史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已遭到人们有意无意的破坏。有的地方开山炸石取材,一些石窝遗迹不幸被破坏掉了。   鞍山地区是一个保存了较多原始神秘符号的区域,这些特殊的文化遗址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给以切实的保护。因为在它们身上,承载着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可复制、更不可再生
3#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两派论争究竟哪方说法更接近事实  在析木石窝群的龟形石上,记者看到,除了龟背上的符号外,并无其他人工雕琢的痕迹。   龟形石的四爪和龟壳都十分神似,而在龟形石的南侧还有9颗白色的硅石,据专家讲,这很可能是当时设置的祭坛。龟形石的石质与周围山体的石质不同,也并不与山体相连,据此可以判定,石窝应该同石棚一样,是原始先人用非凡的智慧所修建的人工建筑。   龟形石、石棚、疑似祭坛的白色硅石和石窝符号,这些远古时代的遗迹都出现在了同一个地方,一定绝非偶然。那么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合在一起又能证明些什么呢?关于这些问题,考古专家们目前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事实上是存在着一些争论。   据介绍,石头是远古时代先民创作岩画的重要载体,有在整块岩石上刻画的,也有在陡峭的崖壁上刻画的。遗存下来的远古时代石刻岩画一般集中在多山地区,如在阴山、贺兰山和昆仑山等地都发现过一些岩画。   鞍山地区在千山山脉范围内,多山多岩石,这就为先民创作岩画提供了条件。从广义上说,鞍山的石窝符号也是远古岩画的一种。   但是,对岩画所属年代的断定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而且也难有定论。鞍山地区发现的石窝,目前还无法确定年代。   专家说,石窝这种岩画是原始人类表达思想的一种最古老和抽象的方式。但因时间太遥远,并无文字记录可考,所以对石窝的含义,考古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生殖崇拜有关,另一种认为与原始人类的自然崇拜有关。   生殖崇拜学说认为:石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它代表着女性,当时的人们以此来祈求生育顺利。鞍山地区的石窝,反映的可能就是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文化。特别是析木石窝群的龟形石上发现的“花瓣”等图案,在当时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可能是以此来祈祷女性能如同自然界中的植物和花朵一样,可以产生大量的种子,多多繁衍后代。   据了解,在北美洲的一些土著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与“石窝”有关的风俗。当妻子快要生产时,丈夫就带着工具上山,在坚硬的岩石上刻下几个石窝,希望妻子能顺利生产。所以,石窝所表示的生殖崇拜含义,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具有共性。   而自然崇拜学说则认为:原始人类通过夜观天象,把观察到的星辰星象的形象用石窝的形式刻记在石头上,代表着对日月和天地的崇拜。我省考古专家王绵厚就是这一学说的支持者。   王绵厚介绍说,鞍山的石窝是在这次“三普”中首次发现的。考古界已经公认,这些石窝符号是由人工凿磨成的,而非自然形成,因此有重要的社会人文意义。   石窝所代表的应是原始人类的信仰观念,那时的原始人类信仰比较复杂,但最早产生的信仰就是自然崇拜,对象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当时的人们没有能力认识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因此就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感。石窝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王绵厚认为,鞍山地区的石窝符号与日月星辰有关,代表的是原始人类对日月星辰的崇拜。石窝所在地则被当做一种祭祀、祈祷的场所,有类似于现在寺庙、教堂的功能,是早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反映。   考古界的这两种主流争论,星象崇拜说缺少古代星图的确切物证,一直存有争议;而生殖崇拜说也因未能找到确切的证据而存疑。   但是不得不说,正是这种神秘性才使石窝更具魅力,也吸引了考古界之外更多人士的关注。 一种猜测石窝可能与红山文化有联系   鞍山地区发现了多处石窝符号,析木石窝群的石窝符号是刻在龟形石上的,另外几处石窝符号也是刻在龟形石上,那么这种石窝符号会不会与红山文化有关呢?   专家解释说,在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常出现龟形玉器,说明龟应该是红山文化的一种重要象征物,而鞍山发现的许多石窝符号又都是刻在龟形石上,由此不难联想,它们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官方关注,与张俊伟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5#
发表于 2011-6-15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与张老的多年努力是分不开的,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3 20:45 , Processed in 0.0689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