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生生的动物为玉雕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玉雕动物佩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在随后的历史中,动物玉雕题材越来越广泛,作品越来越多,人们赋予这些动物玉雕许多吉祥寓意和文化内涵。直到今天,玉雕动物佩饰仍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生肖类玉雕挂件,是许多人的心爱之物。 目前已出土的红山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艺术品,除了著名的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龙”外,还有玉猪龙、玉鹰、玉鸮、玉鸟、玉龟、玉鳖、玉鱼、玉蝉、玉蝈蝈、玉螳螂、玉甲虫等大量动物造型玉器,这些动物造型玉器有的比较写实,有的比较抽象,有的可能是当时人们喜欢佩戴的吉祥物,有的可能是氏族的图腾。 红山玉龙造型大气 红山玉龙的显著特征是整器呈“C”字形,造型大气,不是后来人们常见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那种具备九种动物特征的神龙形象,显然只是龙的雏形,是神似而不形似。此类“C”字形玉龙在内蒙古地区屡有发现,有些玉龙尺寸很小,高度只有3~10厘米,这些小玉龙很可能是挂件。而尺寸大的玉龙高度在20厘米以上,应为当时的部落首领才能拥有的器物,是权力的象征,也有可能是部落的图腾。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大玉龙高26厘米,由墨绿色软玉琢成,通体磨光,表面晶莹明亮,周身蜷曲,吻部前伸,上有两个小眼作鼻孔,眼为细长的梭子形,背部有穿孔,毛发呈弧形向后飘起,极富动感。由于它已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最早的玉龙,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 和玉龙有点像的是“玉猪龙”,这种器物肥头大耳,吻部平齐,鼻梁上刻有皱纹状纹饰,这些特征看上去特别像猪,而身体也蜷曲成“C”字形,像龙的躯体,因而通常被叫做“玉猪龙”。“玉猪龙”的首尾之间有一缺口,有点像玉玦,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兽形玦”。目前所发现的“玉猪龙”形制大体一致,但大小不同,小的只有两三厘米高,大的高度可达15厘米。 “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到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系绳挂佩。有学者认为,“玉猪龙”是古代先民用于辟邪和祈求吉祥的护身符,是随便佩戴的饰物。从出土时“玉猪龙”成对摆放在死者胸前的情况看,这种器物用于佩戴的可能性极大,但也有学者认为高度达15厘米的“玉猪龙”并不适合做挂件,大型“玉猪龙”只适宜做陪葬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