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红山玉管中,管的两端缘会有一个凹或者叫一个沟。我原本以为是,一串管子佩戴久后,相邻的两个管子之间会互相碰撞,然后形成的一种损坏。但是,我认真看了书本上,任网上,以及我手上的玉管后发现,大部分都有一个凹。是什么原因呢?
我经常在放大镜下观察自己手上的玉管边缘的凹,是有工的,有很明显的括痕,是有意的加工,这是为什么呢?向各位高手门请教,谢谢~~~~~~~~~~
我的粗浅理解是:
1:古人为了使一组管子组成一个圆,佩戴在脖子上,所以两端略作加工,这是有可能。但是我想,如果单单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古人完全可以把两端“磨”成一个斜面即可,就像我们古代的石拱桥中的石块一样。没必要做成一个凹啊????
2:另一种可能是,古人是常把这种管子绑在其它物品上,为了使绑住的管子不会“转动”,那么可以把两端多加工一个凹,这样管子就不会转了,如果是那样的话,管子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疑惑中、、、、、、、、、、、、、、、、 [upload=jpg,熟3.jpg]UploadFile/2009-1/20091816244998837.jpg[/upload] [upload=jpg,生1.jpg]UploadFile/2009-1/20091816244985771.jpg[/upload] [upload=jpg,200811282283860482.jpg]UploadFile/2009-1/20091816244965948.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8 16:25: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