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元代早期釉里红“四爱图”人物梅瓶 [打印本页]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11
标题: 元代早期釉里红“四爱图”人物梅瓶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3 01:06 编辑
(, 下载次数: 84)
高度:44厘米 口径:5.2厘米 足径:16厘米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15
(, 下载次数: 61)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16
(, 下载次数: 71)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19
(, 下载次数: 73)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22
(, 下载次数: 71)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25
(, 下载次数: 74)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27
(, 下载次数: 75)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29
(, 下载次数: 84)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30
(, 下载次数: 72)
作者: 过山车 时间: 2013-4-12 22:30
学习,欣赏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32
(, 下载次数: 23)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33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35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37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42
(, 下载次数: 26)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44
(, 下载次数: 24)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46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48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2 22:49 编辑
(, 下载次数: 17)
元代的影青釉温润如玉!

作者: 红山珏 时间: 2013-4-12 22:52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2:30 
欣赏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54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2:55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3 01:08 编辑
(, 下载次数: 22)

大件梅瓶是用浇釉法适釉,梅瓶口内漏胎处有明显的火烧红!这与二元配方的胎土内含有较多的铁元素有关系!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06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09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3-4-12 23:10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2:55 
大件梅瓶是用浇釉法适釉,梅瓶口内漏胎处有明显的火烧红!这与二元配方的胎土内含有较多的铁元素有关系!: ...
欣赏,很有一眼!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3-4-12 23:11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3:09 
圈足胎釉结合处来一图?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12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15
红山飞蝠 发表于 2013-4-12 23:11 
圈足胎釉结合处来一图?
(, 下载次数: 22)
感谢点评!向您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24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2 23:40 编辑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13)
元青花或釉里红,在当时烧造时,如果胎凉的比较干,底部就不会产生火烧红!火烧红不是鉴别元青花和元釉里红的必要条件!伊朗博物馆的好多元青花就没有火烧红!火烧红的产生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定高的窑温、土胎内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和铁元素!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3-4-12 23:27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3:15 
感谢点评!向您学习!
(, 下载次数: 17)
图不清,细看还自然!
瓷器拍图画面要净,尤其是彩瓷,便于学习!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3-4-12 23:28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3:24 
这个图好多了!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42
红山飞蝠 发表于 2013-4-12 23:27 
图不清,细看还自然!
瓷器拍图画面要净,尤其是彩瓷,便于学习! ...
多谢提议和评鉴!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44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2 23:46 编辑
(, 下载次数: 13)
这个铁锈斑不明显!但可看到!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50
(, 下载次数: 18)
釉斑周围有一圈火烧红!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58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3 00:00 编辑
红山飞蝠 发表于 2013-4-12 23:10 
欣赏,很有一眼!
感谢点评!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2 23:59
过山车 发表于 2013-4-12 22:30 
学习,欣赏
感谢欣赏!共同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3 00:02
红山珏 发表于 2013-4-12 22:52 
欣赏学习
元代釉里红的研究几乎还是个空白!共同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3 00:12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3 00:29 编辑
元代釉里红基本特征(一)
(2009-05-12 09:46:29)
转载▼
试论元代釉里红基本特征
湖田窑工
元代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一个划时代意义。景德镇元青花瓷的精美成熟让人惊叹,元代釉里红伴着元青花瓷也放出异样的光彩。元釉里红的存世量稀少,被发现刊载的仅几十件而已。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因而有自身的装饰特色,本文就个人的视觉角度,试论元代釉里红一些基本特征。
一,元釉里红的呈色
元代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成中要求强还原气氛和适当的温度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和个人试验,呈色剂氧化铜的比率含量比铜红釉高,且配方简单,主要依托的是石灰质釉,含有高岭土的瓷胎,高超的烧炼技术。元釉里红发色呈现红紫、黑灰、荤散等变化,主要是因为还原气氛强弱,烧成温度的高低。
江西博物馆藏元釉里红玉壶春瓶
从元釉里红呈色上来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少,后者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偏低,通常都在1250度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呈色原理,元釉里红少见铜绿色斑点,(在清代及现代釉里红瓷中常见),元釉里红由于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现发黑、荤散。例如:江西博物馆堆塑塔式盖罐,非常典型表现出元釉里红这类特点。
江西博物馆堆塑塔式盖罐
二、元釉里红绘画手法
元釉里红有白线勾描,勾线点燃,涂绘刻画、色彩斑点,并结合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
涂绘画彩多见于元釉里红早期产品,釉色与元代影青釉色一致,伴有刻画、雕捏、罐、玉壶春多有此类装饰。其釉面釉质饱满,气泡偏多,用笔自然大气,不拘小节。呈色不稳,红艳、泛紫、黑灰均有,多数荤散。例如:江苏吴县 出土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和高安市出土蟠龙纹转心高足杯。
高安市出土蟠龙纹转心高足杯
勾线点染,多见于精致产品,最有代表是高安市博物馆藏元釉里红开光鸟纹大罐,它以勾线为主要装饰手法,局部花卉叶子兼有点染,图案边饰开光中的四季花鸟用线描绘,生动自然,呈灰青白色釉。由于铜红是绘制在坯胎上,烧制过程坯到瓷器会有收缩,铜红发色还会使线条扩大,要求画工技艺非常高超,掌握料性熟练,所以勾线釉里红属精品类。
高安市博物馆藏元釉里红开光鸟纹大罐
涂绘刻画是釉里红独特画法,如:高安出土的一件芦雁纹匜,匜的边饰.内底芦雁纹是在涂绘好纹饰轮廓形体,用刻刀代笔,刻划出海水,芦雁的羽毛。
高安出土釉里红芦雁纹匜
刻画涂绘是结合影青刻花技法,如兔纹玉壶春瓶,先使用可刀划出弦纹.飞兔纹饰,然后背景涂画釉里红。
北京故宫藏元釉里红玉壶春瓶
点染,有先用白描勾线,局部叶子等地方轮廓内点染,还有一种雕花点染,这是一种珍贵品种,最有代表是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开光内贴塑四季花卉,花朵用铜红点染而成,十分美观。图案边脚纹饰用青花描绘,釉里红与多种手法集于一身,可说是景德镇斗彩瓷的先河。
北京故宫藏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罐
青花釉里红综合彩绘(史料有记载“青花夹紫”目前还没有权威图片资料),笔者曾见过一件玉壶春残件,一块用青花线条结合釉里红勾线绘制图案纹饰的葵口形小盘(私人收藏)。
待续......
元代釉里红基本特征(二)
(2009-05-16 09:45:45)
转载▼

江苏吴县通安华山出土元釉里红龙纹盖罐
三、元釉里红装饰构图
元代釉里红装饰构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疏朗,先师巧妙运用铜红发色特点,往往把纹饰集中在器部的中部,这个部位施釉均匀有利铜红发色,烧成都是最佳部位,不利于铜红发色的器形口部,底下部位留白,如玉壶春较多使用这种构图,还有出口瓷中的小件产品,元釉里红典型开光花鸟大罐,底下部位留有很多空白,仅有二道弦纹与同时代的元青花通常布局有明显区别。

江西高安博物馆藏菊花高足转杯
四、元釉里红装饰题材
元釉里红发现的产品不多,但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釉里红在表现题材上,有其概括,简洁等独特艺术效果。
花卉一般多以菊花、莲花、灵芝纹等折枝花形式二方连续,以白线勾描为主,如许多玉壶春釉里红瓶。人物题材多以山水结合,人物小而简炼,融入于风景画之中。龙纹、凤纹,还有兔纹多半用刻画手法,刻出主题纹饰,辅以釉里红装饰。用诗句书法为题材,如一件韩国海底打捞出来的一块圆腰形画般内刻梧桐叶两片,在叶上用铜红各书五言诗一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又如一件景德镇新近出土高足转杯,也就是以铜红诗句为题材装饰。以捏雕动物为题材,涂绘釉里红,如江西博物馆藏釉里红塔式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四系扁瓶
五、元釉里红造型
元釉里红烧制难度大,存世量少发现的种类不多。常见主要是玉壶春瓶,,大小罐类,梅瓶仅发现一件而已,玉壶春瓶通常高约22厘米,27厘米左右两大类型,其造型有一定规律性.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底部施釉随意,玉壶春瓶成型为四段模印,有接胎痕迹。罐类一般分上下两部,在腹部最大直径处接胎,大罐加接底脚,多配有盖,荷叶型盖为一类型,子母口为另类,带有盖顶。匜,糟形流.平沙底.口径通常在14厘米左右,胎体较轻,画面装饰在匜的内壁.内底部.如釉里红芦雁纹匜。有一种特殊造型“转心杯”.其结构是杯底中心有一个呈锥状的“公榫”从杯足嵌入圈足的上端与杯嫁接,足部空心上下形为“母榫”两榫之间有空隙,使杯自由旋转,并且不会脱落。此杯已发现有二种造型,一种捏塑一朵云纹,一种捏塑一只蟠龙纹,釉里红点斑涂绘和勾线画菊花纹,釉里红造型特别是景德镇出土的塔式四灵盖罐.罐肩至腹部捏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卷云纹.莲瓣边,盖顶为塔形,加饰其他凸雕图案,涂绘釉里红。同时还有楼阁式谷仓,此仓结构复杂,人物形象生动,再现了元代南方木建筑的特征,釉里红装饰极有特色,造型稀有。还有故宫藏釉里红龙纹四方扁瓶造型与元青花造型相同。

江西博物馆藏元釉里红亭楼式谷仓
六.元釉里红的胎釉
元釉里红的胎质以二元配方为主,因高岭土含铁量不同,有白.灰两种倾向胎质,胎质细中见粗有火石红者居多,当时烧造釉里红窑温偏低,瓷胎常有生烧现象。由于使用含有铁质泥渣饼垫烧,器型底足多般有粘黑棕色砂。釉质明显可分二大类,一类影青釉,含石灰钙多,气泡明显,涂染装饰釉里红结合刻划纹饰多,如龙纹盖罐,玉兔纹玉壶春瓶。一类青白釉,釉中的氧化钙含量少,钠钾含量高,其釉里红发色相对稳定,用以线描类釉里红较多,如;开光花鸟大罐。釉里红与釉结合的要求非常高,故胎质配制不能坚硬,为不使瓷胎变形,古代艺人常用高岭土涂抹在器型内胎上,形成一种特别的胎质特征。釉面总的来说,灰青白色居多,正烧的釉里红产品釉色润泽,玉质感强。小件产品留有施釉过成中的手指印,大件为浇釉操作方法。整器观察器物釉面不呆板,有局部积釉痕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四系扁瓶底部
目前发现的元代产品不多,因此把握元釉里红的特征很难全面,对于同时期的元青花瓷与元釉里红成型工艺特征,绘画题材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大家可以参照解读釉里红的一些特征。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3 00:14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4-13 00:15 编辑



作者: 北方人 时间: 2013-4-13 00:42
欣赏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3 00:44
北方人 发表于 2013-4-13 00:42 
欣赏
哥们还没睡呢!明天出发吗!?
作者: 北方人 时间: 2013-4-13 01:13
玉玺 发表于 2013-4-13 00:44 
哥们还没睡呢!明天出发吗!?
明天礼拜六,淘宝呀,而且这两天有一桩生意,估计下个礼拜三我就到北京,咱们热闹几天



哈哈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4-13 01:16
北方人 发表于 2013-4-13 01:13 
明天礼拜六,淘宝呀,而且这两天有一桩生意,估计下个礼拜三我就到北京,咱们热闹几天: ...
好!晚安!


作者: 白焕民(龙飞飞) 时间: 2013-4-13 01:20
欣赏~~~~~~!
作者: 过山车 时间: 2013-4-13 08:15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3:59 
感谢欣赏!共同学习!
玉兄别客气

作者: 石庐晨咏 时间: 2013-4-13 10:10
欣尝成熟漂亮的釉里红瓶有些地方是元的风格
作者: 阳安任 时间: 2013-4-13 10:21
玉玺 发表于 2013-4-12 22:48 
元代的影青釉温润如玉!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18 17:54
阳安任 发表于 2013-4-13 10:21 
感谢欣赏!


作者: 金海 时间: 2013-5-20 18:38
欣赏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20 23:59
金海 发表于 2013-5-20 18:38 
欣赏学习。
感谢金海师兄欣赏!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3-5-24 10:32
欣赏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24 23:22
古玩369 发表于 2013-5-24 10:32 
欣赏学习
感谢欣赏学习!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31 22:30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5-31 22:32 编辑
从藏品中补证元代釉里红的特征 |
|
| 元代釉里红瓷品存世极少,见识过釉里红的人也不多。至今尚未有人对元代釉里红器做过全面的论述。因此令鉴赏收藏者感到十分困惑。真正对元代青花的认识也才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对元代釉里红而言则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如李政谋先生在《元青花》一书中所说的“对於元青花,半个世纪以前,就连专家们也还不太认识它的面貌……在人们心目中还形不成概念。”
难怪作为中国古陶瓷的权威人士冯先铭老先生所著《中国陶瓷》一书中也仅是用不足一页的文字略提了一下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的点滴,并未作肯定的论断。
陈德富的《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一书更是几行数语没能详细描绘,只是用一两句话说出了“已有釉里红瓷器,红不纯正,多呈紫红或带褐色……”
从以上诸多主要论述皆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只是在某些杂志上零星发表的介绍性研究的文章中(非专题性的文章)只言片语地谈过一些。本人依照多方面的资料,结合个人早期收藏的实物对照,可以得出以下方面的特点,可供鉴赏人员参考。
1、元代釉里红器的胎基本上为灰白胎或偏黄。胎质疏松,瓷化程度尚可。
2、纹饰有三种绘法,即线绘、涂绘和拔白(红地白花)。元初期应为线绘,由于线绘失败则后改涂绘和拔白。
3、由于窑内温度不匀,局部可能或高或低,故釉里红的色调极不稳定。其纹饰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即红色不正,变为浅红、褐红或紫红,有的影响严重些即出现飞红(红色没有了)或出现淡黑色、黑绿色的都有。而洪武的红色比较稳定。
4、修胎不讲究,足圈外围斜削一刀很不规整,底部均是平削(元青花底部为旋削),削出裂缝,很不美观。
5、底下有的粘疤有的粘沙或火烧红,不完全一样。
6、红色上的透明白釉均偏青中带黄色(与元青花不同)。
7、有的釉面开片,有的釉下充满气泡。
8、纹饰的特点有元代的时代特征,与一般元代器相似。
实物对照之一(私人藏品):
釉里红梅瓶。高34cm,腹径23cm,底径13cm。全身纹饰五层,有仰莲、卧莲、松鹤、人物为题材。由于此器烧制窑温不匀,故在纹饰上出现了多种色调。有弦纹飞红(变白无色),有变为淡黑和黑绿色,其大多数红色皆偏淡褐红色。多色同时在一器上实为“典范”。底部削刀粗糙,有几处裂缝,胎粗,色为灰白发黄。足圈外围斜削一刀,遍体有开片纹。经多方考证应是元代初期釉里红梅瓶。(图一、二)
实物对照之二(私人藏品):
釉里红双豹耳龙凤扁瓶。高44cm。宽34cm,厚18cm。器形完整,色调偏淡红色,白釉青白偏黄绿。釉下小雪花点特多,纹饰精美。底部平削,胎灰白粗松,粘有几块釉疤。是难得的一件传世佳品,也是世人少见的釉里红大件。(图三、四) | |
|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31 22:41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5-31 22:46 编辑

(, 下载次数: 16)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31 22:42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5-31 23:10 编辑
(, 下载次数: 20)
(, 下载次数: 10)

和馆藏品进行比对!元釉里红有深入胎骨的金属析斑!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31 23:03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5-31 23:14 编辑
(, 下载次数: 13)
(, 下载次数: 13)
(, 下载次数: 13)
(, 下载次数: 15)
(, 下载次数: 9)
馆藏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31 23:19
本帖最后由 玉玺 于 2013-6-1 21:08 编辑


与馆藏元青花四爱图进行比对!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5-31 23:26


口部与馆藏品进行比对!


作者: 碧海 时间: 2013-6-1 10:05
元早期釉里红?那可是稀世珍宝!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1 21:06
浊水 发表于 2013-6-1 10:05 
元早期釉里红?那可是稀世珍宝!


感谢点评!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1 21:22


对比馆藏元青花上部穿花凤鸟纹!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1 21:28

感谢殷版设置高亮!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2 09:01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3 12:21


与馆藏品进行对比!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12 13:46

梅瓶高度:44厘米 口径:5.2厘米 底径:16厘米,此件藏品全称“元代釉里红四爱图梅瓶”,“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此瓶釉面白中泛青,莹润如玉,釉里红晕散较重,红中泛灰,红色浓重处有较多深入胎骨的黑色金属析斑,浅淡勾描处有烧飞失色现象;图案繁密,布局合理,与当时元代四爱图青花梅瓶图案几乎一样,此瓶图案由双炫纹隔分共分八层,第一层口径留白,第二层卷草纹,第三层缠枝牡丹穿花凤纹,第四层草叶纹,第五层为主体部位开光四爱图,第六层卷草纹,第七层变形蕉叶纹及变形蕉叶纹内饰如意头变形云纹,第八层底墙留白处;底部旋削较粗,留有釉斑,釉斑边线可见火烧红,有少量铁锈斑,底墙交界处旋削一刀不很规整;釉里红在元代早期技术还不成熟,烧制釉里红所需的窑温及烧成环境极其苛刻,稍有不慎变烧制失败,成品率极低,釉里红经常有烧飞失色现象和发色不正发灰黑现象;瓶体高大雄浑,胎骨表面不甚平整,整体神韵符合元代釉里红特征;综合分析此釉里红“四爱图”梅瓶应为元代早期产品!
作者: 无谓 时间: 2013-6-18 13:31
欣赏“重器”学习了!谢分享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3-6-19 09:54
无谓 发表于 2013-6-18 13:31 
欣赏“重器”学习了!谢分享
感谢点评!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4-6-28 17:12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4-7-1 10:57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4-7-1 16:50




作者: 阳安任 时间: 2014-7-11 06:33
再赏再学!!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4-7-11 10:00
感谢关注!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4-10-28 21:18



作者: 碧海 时间: 2014-10-30 15:33
不看真!颜色不飞,画工小气!只是个见!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5-8-7 13:02
{:soso_e163:}{:soso_e160:}{:soso_e181:}
|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