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出土良渚玉器纹饰和工痕体现工上自然态特征 [打印本页]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1
标题: 出土良渚玉器纹饰和工痕体现工上自然态特征
本帖最后由 一心问道 于 2013-3-16 15:24 编辑

(, 下载次数: 203)

阅读提示:本贴图片遴选国内外馆藏良渚玉器关于纹饰和工痕特点的珍贵图片资料。主要用于我们学习和揣摩良渚玉器纹饰和加工痕迹的时代特征,我们在阅读这些资料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从老师《工上自然态鉴真十二法》去着眼观察和感悟它们的工上自然态特征以区别现在大量出现的带纹饰良渚仿品。在实际考古中带纹饰良渚玉器的出现是比较少见的,大量的是不带纹饰的素器和石器。每一件有纹饰良渚玉器在考古中被发现都会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2
(, 下载次数: 204)

(, 下载次数: 214)

(, 下载次数: 224)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3
(, 下载次数: 221)

(, 下载次数: 214)

(, 下载次数: 217)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4
(, 下载次数: 215)

(, 下载次数: 226)

(, 下载次数: 234)


作者: 彩墨铸山    时间: 2013-3-16 13:44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4
(, 下载次数: 241)

(, 下载次数: 236)

(, 下载次数: 222)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5
(, 下载次数: 219)

(, 下载次数: 212)

(, 下载次数: 228)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6
(, 下载次数: 229)

(, 下载次数: 246)

(, 下载次数: 215)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7
(, 下载次数: 216)

(, 下载次数: 229)

(, 下载次数: 219)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8
(, 下载次数: 231)

(, 下载次数: 234)

(, 下载次数: 231)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9
(, 下载次数: 66)

(, 下载次数: 45)

(, 下载次数: 48)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49
(, 下载次数: 57)

(, 下载次数: 45)

(, 下载次数: 69)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50
(, 下载次数: 52)

(, 下载次数: 62)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51
(, 下载次数: 61)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3:51
本帖最后由 一心问道 于 2013-3-16 15:38 编辑

(, 下载次数: 52)

    未完待续!!
作者: 羅四海    时间: 2013-3-16 13:58
欣赏欣赏!
作者: 山人在线    时间: 2013-3-16 15:14
欣赏,学习,良渚精品。谢谢上传。
作者: 盘古    时间: 2013-3-16 15:14
感谢上传,分享这些美藏.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39
(, 下载次数: 58)

(, 下载次数: 71)

(, 下载次数: 55)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0
(, 下载次数: 50)

(, 下载次数: 58)

(, 下载次数: 59)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1
(, 下载次数: 57)

(, 下载次数: 70)

(, 下载次数: 55)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1
(, 下载次数: 52)

(, 下载次数: 55)

(, 下载次数: 54)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2
(, 下载次数: 68)

(, 下载次数: 60)

(, 下载次数: 63)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3
(, 下载次数: 57)

(, 下载次数: 49)

(, 下载次数: 60)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4
(, 下载次数: 60)

(, 下载次数: 61)

(, 下载次数: 64)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45
(, 下载次数: 62)

(, 下载次数: 68)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51
(, 下载次数: 60)

(, 下载次数: 64)

(, 下载次数: 61)

(, 下载次数: 46)
作者: 萧江    时间: 2013-3-16 15:53
谢一心藏友录入许多馆藏好资料!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56
羅四海 发表于 2013-3-16 13:58
欣赏欣赏!

感谢光临,有新图片补充。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57
山人在线 发表于 2013-3-16 15:14
欣赏,学习,良渚精品。谢谢上传。

感谢光临,有新图片补充。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58
盘古 发表于 2013-3-16 15:14
感谢上传,分享这些美藏.

感谢盘古版主大驾光临,有新图片补充。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6 15:59
萧江 发表于 2013-3-16 15:53
谢一心藏友录入许多馆藏好资料!

感谢光临。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3-3-16 17:02
感谢问道好图分享!
作者: 八喜    时间: 2013-3-16 17:13
欣赏学习。谢谢道兄分享...
作者: 良渚    时间: 2013-3-16 20:08
欣赏学习
作者: huangsx    时间: 2013-3-16 22:16
欣赏学习,感谢分享。
作者: 学习良渚文化    时间: 2013-3-16 22:39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0:20
契卡 发表于 2013-3-16 17:02
感谢问道好图分享!

感谢光临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0:20
八喜 发表于 2013-3-16 17:13
欣赏学习。谢谢道兄分享...

感谢光临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0:21
良渚 发表于 2013-3-16 20:08
欣赏学习

感谢光临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0:21
huangsx 发表于 2013-3-16 22:16
欣赏学习,感谢分享。

感谢光临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0:21
学习良渚文化 发表于 2013-3-16 22:39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感谢光临
作者: 秦皇    时间: 2013-3-17 10:51
  xinku xinku辛苦辛苦
作者: 冯鸣    时间: 2013-3-17 13:24
辛苦老师了学习了…上有一图有印红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5:02
秦皇 发表于 2013-3-17 10:51
xinku xinku辛苦辛苦

感谢光临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5:03
冯鸣 发表于 2013-3-17 13:24
辛苦老师了学习了…上有一图有印红

感谢光临,那个是图片的印记
作者: 冯鸣    时间: 2013-3-17 17:26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6 13:49

为106.81kB和78.32kB这二图!是收藏馆的印章吧…

作者: 薏米仁    时间: 2013-3-17 17:38
欣赏学习,谢谢上传。这应是良渚早期玉器。
良渚活动区域在存在一千年后突然消失。据有关考证分析,有可能在遭遇大洪水后迁徙别处,一路向南,可能是现在苗族的祖先;一路向西,还有一路向北进入山东,据说就是少昊率领。进入山东后与其他部族逐渐融合,文化相互渗透,在玉器制作上肯定也有技术上的进步,所以早期良渚与晚期良渚工艺上必然存在差别,现存国家博物馆的十多级高玉琮就是在山东发现并经收藏家捐献的,这在早期的良渚文化中还没有发现。这种工艺最明显体现在有的线条是由密集的短阴线组成,这是区别良渚早中晚的根据。
    现在作伪手法已经几可乱真,最关键的还是应辨别工上自然态和次生现象。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8:06
冯鸣 发表于 2013-3-17 17:26
为106.81kB和78.32kB这二图!是收藏馆的印章吧…

是哪一个,复制图片下来看看。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18:12
薏米仁 发表于 2013-3-17 17:38
欣赏学习,谢谢上传。这应是良渚早期玉器。
良渚活动区域在存在一千年后突然消失。据有关考证分析,有可能 ...

玉琮的制作几乎贯穿整个古玉史,
不一定是良渚时期或江浙才有的,
形态也是各异的。
作者: 薏米仁    时间: 2013-3-17 19:51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7 18:12
玉琮的制作几乎贯穿整个古玉史,
不一定是良渚时期或江浙才有的,
形态也是各异的。 ...


作者: 冯鸣    时间: 2013-3-17 21:42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7 15:03
感谢光临,那个是图片的印记

辛苦您了…谢大力指导…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7 22:35
冯鸣 发表于 2013-3-17 21:42
辛苦您了…谢大力指导…



应该是图片的暗印,和我们任网的印记是同样的情况。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3-3-17 23:57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7 22:35
应该是图片的暗印,和我们任网的印记是同样的情况。

这件是反山M12的钺上附件,没记错的话。
作者: 冯鸣    时间: 2013-3-18 09:16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7 22:35
应该是图片的暗印,和我们任网的印记是同样的情况。

呵…呵…知了!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19 11:19
冯鸣 发表于 2013-3-18 09:16
呵…呵…知了!


作者: 愚石苍水    时间: 2013-3-21 08:17
好帖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23 10:29
愚石苍水 发表于 2013-3-21 08:17
好帖

感谢光临点评
作者: 孙也顺    时间: 2013-3-24 09:3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3-3-24 09:38
薏米仁 发表于 2013-3-17 17:38
欣赏学习,谢谢上传。这应是良渚早期玉器。
良渚活动区域在存在一千年后突然消失。据有关考证分析,有可能 ...

感谢薏米兄分享知识。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3-3-24 09:43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7 18:12
玉琮的制作几乎贯穿整个古玉史,
不一定是良渚时期或江浙才有的,
形态也是各异的。 ...

问道兄好,

嘉思雄论,
见多识广;
胸怀宏阔,
眼界宽广。

感谢分享。




作者: 薏米仁    时间: 2013-3-24 10:58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3-24 09:43
问道兄好,

嘉思雄论,

山东、山西等地都发现过良渚玉琮等良渚玉器,有观点说有可能是部落或方国之间交流交换、馈赠而来。良渚人后来迁徙转移是事实,会不是他们携带而来?或是一段时期还保留过他们的文化,其后才融入其他文化?这就是考古专家们的事了。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3-3-24 11:32
本帖最后由 扎西多吉 于 2013-3-24 11:35 编辑
薏米仁 发表于 2013-3-24 10:58
山东、山西等地都发现过良渚玉琮等良渚玉器,有观点说有可能是部落或方国之间交流交换、馈赠而来 ...

薏米兄总结的好,

您已看过前几天我分享的央视视频其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http://www.rn-hswh.com/bbs/forum ... 6orderby%3Dlastpost

——史前各文化期的融合交汇因无文字可考而扑朔迷离,
但根据当今主流考古界的成果及所见师友精美藏品至少会让我们得到启示和思考方向;

辨证运用工上自然态质变12字法更是我们分辨真仿的有力工具,
个见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宏阔广博的胸怀以及慎思明辨的求实方法就能真正受益。

感谢问道兄分享的馆藏品图片形制、表象、工法、沁变各异即便我们没上手但由于其均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所以我们一致看真无人质疑,
如果一些不同地域不同坑口的器物因为“我自己”没见过、没上手就孤立片面静止滴否定的话……

贾湖遗址骨笛已有八、九千年历史;

狭义的良渚源自于凌家滩(视频中结论)?
那么凌家滩又所自何来乎……?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中间又发生过多少文化的传承和变化呢?

感谢问道兄分享。

个见请薏米兄参考。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3-3-24 11:44
问道兄辛苦!谢分享!
作者: 薏米仁    时间: 2013-3-24 21:29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3-24 11:32
薏米兄总结的好,

您已看过前几天我分享的央视视频其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完全赞成扎西兄所言。
山东发现了大量散落的良渚文化玉器,但却至今没有发现良渚风格的墓葬,一切还都是个迷。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25 11:25
孙也顺 发表于 2013-3-24 09:3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25 11:26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3-24 09:43
问道兄好,

嘉思雄论,


作者: 彩墨铸山    时间: 2013-3-25 11:27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25 11:27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3-3-24 11:44
问道兄辛苦!谢分享!

欢迎独钓兄光临点评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25 11:31
zhushan 发表于 2013-3-25 11:27

欢迎zhushan兄光临
作者: 劝学    时间: 2013-3-25 19:59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3-29 12:00
劝学 发表于 2013-3-25 19:59


作者: 村里人943    时间: 2013-4-2 13:07
好帖,欣赏,谢分享。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3-7-11 10:55
村里人943 发表于 2013-4-2 13:07
好帖,欣赏,谢分享。

感谢光临。
作者: 无谓    时间: 2013-7-13 20:28
欣赏学习

作者: 红山扶犁    时间: 2013-9-16 12:48
再学习,再感悟。
作者: 玉遵郎    时间: 2013-9-16 16:15
一心问道 发表于 2013-3-16 13:44

关注学习,很好的题材呀。
作者: 玉有五德    时间: 2014-2-27 16:59
欣赏了。学习中
作者: 古玩斋    时间: 2014-3-16 23:16
感谢上传好贴!不过不知道有没有表现工中工特征的出土良渚玉器?
作者: 一鹗收藏    时间: 2014-3-17 12:09

欣赏学习,谢谢分享!
作者: 大沈    时间: 2014-3-24 17:48
感谢分享
作者: 如烟岁月    时间: 2014-9-27 12:49
扎西多吉 发表于 2013-3-24 11:32
薏米兄总结的好,

您已看过前几天我分享的央视视频其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扎西兄高论!

中国的考古界、赚家们基本上不干正事。逮着一个良渚、逮着一个红山立即就以点带面,画地为牢,进行绝对化结论。这都是不正确的。很多东西流失海外,大多是这个原因。
中国文博界应该一个县一个博物馆,展开收藏研讨,相对独立一个时期,慢慢在融汇贯通。---这样能减少造假者干扰,防止某地关键的文明文化湮灭。
假如中国就一个博物馆,并且以一种文化概全,后果可想而知。。。。现在造假者除了良渚就是红山,实际上中国只有这两种文化么?很显然不是!谁先谁后?也还不知道。。
年代、地域、用料、工艺、。。其实粗工艺也不一定早(比如迁移工具不齐备),精工也不一定就晚(凌家滩就是例子)。所以细化分地区讨论,别忙着概全才是正道。
当年元青花的鉴定都说必须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都是假的。可是后来赚家们到土耳其等国家博物馆一看,,傻眼了`~众多的元青花瓷器竟然一件火石红都没有!流失的元青花冤吧。。



作者: 剑君    时间: 2015-3-26 14:37
{:soso_e160:}{:soso_e163:}
作者: 朱强    时间: 2015-4-12 18:50
{: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3:}
作者: 草根收藏    时间: 2015-4-13 11:42
(, 下载次数: 22)
欣赏,学习,感悟!{:soso_e160:}{:soso_e163:}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5-4-14 21:07
欣赏!学习!{:soso_e160:}
作者: 钦弓    时间: 2015-6-9 10:16
学习下!谢谢分享!
作者: 古玉初学者    时间: 2015-12-18 10:18
学习了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5-12-26 22:09
(, 下载次数: 18)
作者: 冯鸣    时间: 2016-5-3 12:51

作者: 大沈    时间: 2016-7-17 15:45
学习,感谢
作者: 泪在空中飞    时间: 2016-7-25 15:05
好漂亮,感谢上传分享
作者: 古玉小学徒    时间: 2017-4-17 17:38
非常详细的资料,学习了!
作者: 海陵山人    时间: 2017-4-25 13:26

欣赏,学习
作者: 海陵山人    时间: 2017-7-22 14:16
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