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清代珐琅彩瓷器之谜 2011年02月10日 14:55 来源:人民网 五、嘉庆皇帝三次卖掉清宫库存瓷器45万件,民间的珐琅彩、洋彩瓷应大大多于宫内 耿宝昌先生说:"这些名贵珐琅彩器尽管传世品很少,但其时的烧造,恐不仅是目前清宫遗留的品种和数量,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定由于各种原因而有相当数量的流失与损毁,这情况应是今后探讨的问题之一。”【26】笔者根据档案资料研究,瓷器从清宫流出,大约有以下几种途径: 1、赏赐。 赏赐对象有西藏的***、班禅额尔多尼,各类使节、大臣等等。仅雍正四年,皇帝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得赏的有104人,其中有大学士、工部中郎、尚书、总管、侍郎、浙闽总督、头等侍卫等。嘉庆十二年,皇帝赏在京一二品文武大臣、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三旗侍卫等,各按品级分列,共赏4984件。其中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19人,每人瓷器12件:瓶1件、罐1件、书灯1件、盘四件、碗五件;三旗侍卫590人,每人瓷器6件。道光元年一次赏各级官员侍卫等瓷器10665件;赏蒙古亲王等瓷器3595件【27】。 2、调拨。 如乾隆四十四年一次调拨盛京(沈阳故宫)瓷器10万件,调拨承德避暑山庄10万件(严格地说,还算在宫里)。 3、陪嫁。 如道光二十二年五公主下嫁用瓷200件,其中洋彩瓷器20件,珐琅彩瓷8件。道光二十四年寿恩固伦公主下嫁陪各样瓷器400件【28】。 4、变卖。 这是一个最可能引起误解的话题,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帝三次下旨将8511件瓷器拿出宫外变价,地点崇文门。“乾隆十六、二十三、三十五等年宫廷在外变价琢器5100件,圆器117668件” 【29】。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进,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乾隆三十七年,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1291两1钱6分3厘 【30】。嘉庆五年,总管内务府奉旨“将广储司六库久储物品可酌量售变”,“拟招商变价物件清单: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乾隆年款瓷器99699件,连无款粗瓷器198336件” 【31】。嘉庆十二年内务府奉旨库存瓷器内变价10万件,“随传集各商人等赴库逐款看视,所出价银多寡不一,唯商人乔文郁愿出价银4311两9钱1分2厘,与崇文门经纪所估价银有盈” 【32】。嘉庆十四年,“瓷库现存圆琢瓷器329350件,”“招商售变圆琢瓷器15万件”“招商认买先将价银交纳广储司银库后再赴各库领取物件” 【33】。“按上次售变价招商认买,唯商人李賡扬投递认呈,情愿出价银14487两2钱5分。其中尊262件、瓶4381件、罐925件、碗80504件…… 【34】。嘉庆年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精华几乎倾巢而出。这也是台北故宫几乎无好瓷器的根本原因。 5、地坛、西陵用祭器,雍和宫用瓷。 如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六,雍和宫收到瓷库交来熬粥应用碗120个。 6、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劫。 7、偷盗。 光绪三年,“瓷库五款库西坎墙被挖一窟,被盗瓷器101件”【35】;光绪五年,“开库看见库房西北角有蜈蚣梯子一件,有南城墙梯子一件,恐有盗窃”【36】;光绪二十一年,瓷库呈报五款瓷库西山墙被挖一洞,丢失瓷器1000余件。1911年清王朝覆灭前后到国民政府接管故宫之间,宫内偷盗盛行。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一日,瓷库五款库东头第一间库房上有拆挖情事,瓦片揭去三陇,椽木撬开两根,丢失瓷器66件【37】;宣统五年“广储司瓷库七月初五丢失珐琅瓷器152件”,“库储重地竟有匪徒潜行窃取,实属胆大已极”【38】。 8、抵押。 清朝灭亡后,清宫经济拮据,拿50件瓷器抵押给银行,一直无力赎回。1927年银行将抵押品出售,被出价最高的英国人斐西瓦乐.大维德买走【39】。 9、傅仪出逃时带走。 由此可见,以九种方式离开清宫的珐琅彩和洋彩,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品种之精,存世之多不是墨守成规的观念可以想象的。有的专家说,瓷器只要进了宫,连块瓷片都出不去,这显然是想当然。 一般认为,好的珐琅彩、洋彩瓷都在台北故宫。1933年北京故宫的国宝南迁,珐琅彩、洋彩瓷器倾巢而出,据笔者初略统计,其中珐琅彩瓷器49件,洋彩瓷器176件,影青甜白釉瓷47件,铜胎掐丝珐琅223件,金胎掐丝珐琅7件。1948年底,又运往台湾,那么台北故宫到底有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准确数字不得而知。但是清代到底烧造了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也无准确数据。从乾隆四十四年清点,“现今瓷库存瓷507581件”【40】,彩瓷可能占五分之一。显然台北故宫的珐琅彩洋彩瓷仅是总产量的九牛一毛。大部分珐琅彩、洋彩瓷器除自然损坏的,流失海外的,都在中国民间。而通过第4种方式变卖出宫的珐琅彩和洋彩,一般都会被买家精心保护起来,成为传家之宝,而流传于世。 |
http://www.atvnet.hk/list.asp?id=422&cls=%C7%E5%B4%FA%B7%A9%C0%C5%B2%CA%B4%C9%B5%C4%CE%B4%BD%E2%D6%AE%C3%D5%D6%D0%BC%AF%A1%AA%A1%AA%B1%A6%B2%D8%C3%D4%D7%D9各级官员投皇帝所好,大量进贡瓷器,客观上为瓷器的发展推波助澜。如乾隆二十九年,各地巡抚、总督、亲王、尚书、盐政、都统、御史、大学士、侍卫、监督、织造、侍郎、布政使、知府、学政等82次进贡瓷器;乾隆三十年进贡150次;乾隆三十五年进贡203次,最多一次进贡19个品种。这些瓷器都是官员们找景德镇御窑厂直接设计烧造的,这可能是清代瓷器千姿百态的重要原因。 |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