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琢、磨成器==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7 21:49
标题: ==琢、磨成器==
(, 下载次数: 76)
(, 下载次数: 77)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7 21:50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7 21:54 编辑

(, 下载次数: 91)
(, 下载次数: 100)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7 21:50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7 21:55 编辑

(, 下载次数: 79)
(, 下载次数: 75)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7 21:55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7 22:13 编辑

(, 下载次数: 91)
(, 下载次数: 80)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7 21:57
不敢评议,只参观学习!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6-7 22:01
本帖最后由 捕风 于 2012-6-7 22:05 编辑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7 21:57
不敢评议,只参观学习!


但评无妨啊

马版喜欢肯学习的人,不肯学习的会被他拍死


玉要琢、磨====人何尝又不是呢!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7 22:05
又不做生意,每天至少在任网花5、6个小时查看各类学习帖,可能算上肯学习的呢?呵呵!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2-6-7 22:05
学习,
听课,
致敬。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6-7 22:17
读贴学习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2-6-7 22:28
欣赏!!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2-6-8 00:27
欣賞學習美藏!  
作者: 羅四海    时间: 2012-6-8 01:38

作者: 过山车    时间: 2012-6-8 07:30
欣赏
作者: 1111    时间: 2012-6-8 08:43

作者: 冯鹏    时间: 2012-6-8 08:54
欣赏拉丝工!
作者: 至善法师    时间: 2012-6-8 0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10:48
(, 下载次数: 21)

(, 下载次数: 26)

(, 下载次数: 18)

(, 下载次数: 25)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2-6-8 11:45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11:47
(, 下载次数: 26)


作者: 杨万春(老铁)    时间: 2012-6-8 12:02
欣赏
作者: 孙也顺    时间: 2012-6-8 12:40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6:02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 于 2012-6-8 16:03 编辑

(, 下载次数: 30)

弄巧成拙!
那几条“出格”的划痕,起刀、收刀、弧度与“预定线条”背道而驰。
莫非这个玉工在边聊天边瞎划拉?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6-8 16:05
线纹乱,没琢磨成器,深意,,,。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6:26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 于 2012-6-8 16:28 编辑

马版《远古的拉丝工》之帖贴图,拉丝工不平行,且深浅不一:
(, 下载次数: 32)

(, 下载次数: 28)


再观此帖拉丝工,镂空流畅如行云流水:
(, 下载次数: 22)

(, 下载次数: 29)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6-8 16:41
拉丝工处原玉质残留与背面原玉质残留一致.欣赏高古玉.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6:44
(, 下载次数: 29)
此瑞兽体貌肥硕,身如牛、鼻如龙、面如狮。
纹饰形状、位置引人误解:似一爪上扬、五爪着地,不知何故?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6:51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8 16:41
拉丝工处原玉质残留与背面原玉质残留一致.欣赏高古玉.

(, 下载次数: 25)

请教杨兄:此图拉丝工处的“原质残留”为何只有依稀几点?如果被强烈溶蚀,是否还能看到这般清晰的拉丝工?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16:51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6:26
马版《远古的拉丝工》之帖贴图,拉丝工不平行,且深浅不一:

你的评论认真细致。谢谢!
一个器物出现了二种不同的现象,
你认为蹭刮得痕迹不自然、绞丝工又像行云流水。
那还是从自然态入手,看看各种各样的状态是否符合自然法则。
需要什么样的图片可以索取。
喜欢你这样的探讨方式!

谢谢!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03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8 16:51
你的评论认真细致。谢谢!
一个器物出现了二种不同的现象,
你认为蹭刮得痕迹不自然、绞丝工又像行云流水 ...

回马版,班门弄斧了:晚辈觉得正、反两面自然态毋庸置疑,但镂空处干涩少浆,加上“刻画”工痕随意紊乱,疑老料新工。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6-8 17:04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6:51
请教杨兄:此图拉丝工处的“原质残留”为何只有依稀几点?如果被强烈溶蚀,是否还能看到这般清晰的拉丝 ...

一答,自然态,不统一.
二答,自然态,慢蚀,所以清晰.
三答,拉丝工不乱,''大师所作.
四答,每块出土古玉,都是唯一的.
谢谢您的''问''.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13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8 17:04
一答,自然态,不统一.
二答,自然态,慢蚀,所以清晰.
三答,拉丝工不乱,''大师所作.

谢杨兄释疑,能理解您的“一答答”和“二答答”
至于“大师所做工不乱”的“三答答”,那些“出格”的工痕不好解释。
最后一答等于没给答案,每块酸腐的伪古玉不也是唯一的吗?
给老兄敬茶!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6-8 17:17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13
谢杨兄释疑,能理解您的“一答答”和“二答答”
至于“大师所做工不乱”的“三答答”,那些“出格”的 ...

电脑机雕工纹一模一样.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21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8 17:17
电脑机雕工纹一模一样.

要是再加些“手工乱划”呢?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27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8 17:17
电脑机雕工纹一模一样.

都说古时制玉难!我想,玉工的每次琢、磨都不想白费力气,尤其在这样的片器上,会更加谨慎。而此玉器上的许多划痕没有明确的意图,连起码的方向感和位置都不对,只能解释为现代人在故弄玄虚。。。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6-8 17:27
玉版难得好贴

请继续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6-8 17:32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21
要是再加些“手工乱划”呢?

万变不离其宗.增加手工,增加成本.工厂是要成本地.
扯远了,还是回到马版的正题上为好.用老师教授的''工上自然态''鉴玉方法来学习,来收藏为好.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35
捕风 发表于 2012-6-8 17:27
玉版难得好贴

请继续

不敢乱讲了,再瞎讲,要被马版拧耳朵了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6-8 17:39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35
不敢乱讲了,再瞎讲,要被马版拧耳朵了

马版喜欢直言不讳,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提出来,一起探讨。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43
才疏学浅,“班门”不宜长时间“弄斧”,再说就露馅了,呵呵!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6-8 17:45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43
才疏学浅,“班门”不宜长时间“弄斧”,再说就露馅了,呵呵!

用手机的时候插上电源,放电的同时可以充电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17:49
捕风 发表于 2012-6-8 17:45
用手机的时候插上电源,放电的同时可以充电

我想还是多充点电再用手机吧!
要不说着说着就没声了,呵呵!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0:07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8 20:46 编辑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49
我想还是多充点电再用手机吧!
要不说着说着就没声了,呵呵! ...

我针对独兄提出的问题又重新拍了几张图片,提供大家探讨;

在讨论中学习,在探讨中进步,我们一起探索

(, 下载次数: 18)

原来没有盘,这是现在用布擦了十几下,看看工痕里面的光泽,说明了什么?


参考一下这个链接:http://www.rn-hsw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012&extra=&highlight=%E5%B7%A5%E7%97%95&page=1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0:14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35
不敢乱讲了,再瞎讲,要被马版拧耳朵了

哈哈,我有那么厉害吗?
(, 下载次数: 26)

请茶!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0:19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8 22:27 编辑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6:44
此瑞兽体貌肥硕,身如牛、鼻如龙、面如狮。
纹饰形状、位置引人误解:似一爪上扬、五爪着地,不知何故? ...

纹饰形状、位置引人误解:似一爪上扬、五爪着地,不知何故? ...



关于是四条腿,还是五条腿,请您再认认真真看看,在适当的时候我会用图片告诉您的。谢谢你的认真态度。








作者: 丑石奇缘    时间: 2012-6-8 20:24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1:47
便于探讨、上几幅馆藏品的局部图供参考。

(, 下载次数: 21)
(, 下载次数: 18)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22:16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8 21:47
便于探讨、上几幅馆藏品的局部图供参考。

谢马版提供的学习图片!
从馆藏品的工痕看,刻痕有“出格”,但无一不是从原刻痕中射出的,且多呈有力的直线。此为冥器敷衍或赶工之果。
此帖不似冥器,然多见无由刻痕(附图),其一竟呈S型(疑高速机器随手带出)。
晚辈斗胆乱谈,不对之处还请马版海涵!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22:19
方便的话,能否麻烦马版在拍几张细图?
给您敬茶!
(, 下载次数: 24)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2:30
图片可以提供、现在在冲电。明天吧。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2:38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8 22:54 编辑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22:16
谢马版提供的学习图片!
从馆藏品的工痕看,刻痕有“出格”,但无一不是从原刻痕中射出的,且多呈有力的 ...


这是放大80倍的图片。不是一般摄影技术拍的。
我是想告诉你,没有你划出的虚线那样细的现代工具。

整个粗线条比头发丝还要细。
图片的对应的相当于绿豆大小。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22:54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8 20:19
纹饰形状、位置引人误解:似一爪上扬、五爪着地,不知何故? ...

那不是5条腿,已说明是纹饰所误。
马版晚安!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8 22:56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22:54
那不是5条腿,已说明是纹饰所误。
马版晚安!

这点看明白了,好!
明天咱再探讨。谢谢!

作者: 想像无限    时间: 2012-6-8 23:09
个见~老料新作!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2-6-8 23:18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8 10:48

似不经意,感觉琢、磨痕有点乱,为何呢?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2-6-8 23:26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8 17:27
都说古时制玉难!我想,玉工的每次琢、磨都不想白费力气,尤其在这样的片器上,会更加谨慎。而此玉器上的 ...

同感!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6-8 23:48
红山飞蝠 发表于 2012-6-8 23:26
同感!

嘿嘿,有人陪着挨批了。。。

作者: 玩石头    时间: 2012-6-9 01:02

作者: 大巫头    时间: 2012-6-9 03:15
“吾之精不如牛牛之拙”
牛牛眼力实高!看元物。刀法确有意思。



作者: 石器    时间: 2012-6-9 0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12-6-9 05:42
认真欣赏 仔细听课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9 17:32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11)
重新拍了几张,供参考。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9 17:38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8 17:04
一答,自然态,不统一.
二答,自然态,慢蚀,所以清晰.
三答,拉丝工不乱,''大师所作.

一答,自然态,不统一.
二答,自然态,慢蚀,所以清晰.
三答,拉丝工不乱,''大师所作.
四答,每块出土古玉,都是唯一的.

值得提倡这样的学习态度与评论精神,

作者: 王健    时间: 2012-6-9 19: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劝学    时间: 2012-6-10 23:04
学习关注!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6-11 08:04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6-11 08:31
王健 发表于 2012-6-9 19:28
今天看了这么多帖子,这是第一件到代的东西。恭喜

你看到那个代呢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6-11 08:33

作者: 王健    时间: 2012-6-11 11: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11 14:44
想像无限 发表于 2012-6-8 23:09
个见~老料新作!

个见~老料新作!

多说说,让大家也学习、听听。

        谢谢!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6-11 17:00
工啊工......老师教我们''工上自然态'',是一种鉴识高古玉的核心方法,学好,用好,得宝才好.
高古玉有多少啊?制高古玉的人有多少啊?制高古玉的地方有多少啊?制高古玉的玉料有多少啊?同时代制玉,有共性,那是时代风貌.同时代制玉人,地分东西南北中,人分老,中,青.制玉有先后,时间有长短.就一人而言,他的制玉工法,技艺,生蔬,熟练等在不同时间段也是不一样.何况有几千年时间对她的磨练,在土中,还有化学的,物埋的,有机的,无机的,软的,硬的等等物质对她进行洗礼.当她出现在我们眼前时,能一样吗?.全手工作出的东西,能一样吗?.同时代出的东西不一样,但她们都有''相似度'',这就是风格.风格是由当时的神权,王权,祭祀礼仪,信仰等形成的,当时的科技,工艺,工具等与不同的制玉人的结合,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高古玉.与同时代的风格,风貌.这样看,她们是相同相似的.有那么多的''同与不同,似与不似'',所以,我们只有用真心,虚心的学习态度,学好,用好,''工上自然态'',''十二字鉴真法'',''宝''才不会从我们身边溜走.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6-11 17:10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11 17:00
工啊工......老师教我们''工上自然态'',是一种鉴识高古玉的核心方法,学好,用好,得宝才好.
高古玉有多少啊? ...

说的好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2-6-11 17:36
学习!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6-11 17:59
古玩269 发表于 2012-6-11 17:10
说的好

谢古玩兄理解.
作者: 玉夫人    时间: 2012-6-11 18:04
全手工雕刻,非砣工,欣赏版主美藏
作者: 玉夫人    时间: 2012-6-11 18:08
多条小线组合成大线,最原始的雕工,可想古人作玉是很艰巨的工作工上自然态明显。。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11 19:47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6-11 17:00
工啊工......老师教我们''工上自然态'',是一种鉴识高古玉的核心方法,学好,用好,得宝才好.
高古玉有多少啊? ...

工啊工......老师教我们''工上自然态'',是一种鉴识高古玉的核心方法,学好,用好,得宝才好.
高古玉有多少啊?

制高古玉的人有多少啊?
制高古玉的地方有多少啊?
制高古玉的玉料有多少啊?

同时代制玉,有共性,那是时代风貌.同时代制玉人,地分东西南北中,人分老,中,青.制玉有先后,时间有长短.就一人而言,他的制玉工法,技艺,生蔬,熟练等在不同时间段也是不一样.何况有几千年时间对她的磨练,在土中,还有化学的,物埋的,有机的,无机的,软的,硬的等等物质对她进行洗礼.当她出现在我们眼前时,能一样吗?.全手工作出的东西,能一样吗?.同时代出的东西不一样,但她们都有''相似度'',这就是风格.风格是由当时的神权,王权,祭祀礼仪,信仰等形成的,当时的科技,工艺,工具等与不同的制玉人的结合,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高古玉.与同时代的风格,风貌.这样看,她们是相同相似的.有那么多的''同与不同,似与不似'',

所以,

我们只有用真心,虚心的学习态度,
学好,用好,''工上自然态'',''十二字鉴真法'',
''宝''才不会从我们身边溜走.


用心学习的人!必成器!







作者: 浩古玉    时间: 2012-6-11 20:12
本帖最后由 浩古玉 于 2012-6-11 20:13 编辑

个人看老:一是工上自然态,风化自然。
                 二是器件兽的动感足,受当期的画风影响,器型小有描刻的因素在工上。
                 三是从整体看艺术水平高,形貌美,动感足,有古老神态感。
                 探讨学习。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11 20:23
玉夫人 发表于 2012-6-11 18:08
多条小线组合成大线,最原始的雕工,可想古人作玉是很艰巨的工作工上自然态明显。。 ...



从放大了几十倍图片看到的是刮痕 ,这几十条刮痕加起来与一根头发丝相当。
从每条刮痕怎样看自然态,是看点。
谢谢王夫人的点评。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11 20:26
浩古玉 发表于 2012-6-11 20:12
个人看老:一是工上自然态,风化自然。
                 二是器件兽的动感足,受当期的画风影响,器型小有 ...

个人看老:一是工上自然态,风化自然。
                 二是器件兽的动感足,受当期的画风影响,器型小有描刻的因素在工上。
                 三是从整体看艺术水平高,形貌美,动感足,有古老神态感。
                 探讨学习。


风化自然、古老神态、====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11 20:27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11 20:29 编辑

   欢迎大家认真评论。
看真、看假的都真心地欢迎!

凡是简单评帖的就不一一回帖了。谢谢!
作者: 玉夫人    时间: 2012-6-11 20:43
这种工法,是全手工,全凭手力完成,首先由一条线定位,这条线离实际线有一定差距,也就是出位之线。。由多条线组成发丝之线,是现在新工不可仿也,不用看自然态,也可看新老。
作者: 古玉阿布    时间: 2012-6-12 22:57
玉夫人 发表于 2012-6-11 20:43
这种工法,是全手工,全凭手力完成,首先由一条线定位,这条线离实际线有一定差距,也就是出位之线。。由多 ...

这种工法,是全手工,全凭手力完成,首先由一条线定位,这条线离实际线有一定差距,也就是出位之线。。由多条线组成发丝之线,是现在新工不可仿也,不用看自然态,也可看新老。

看工、看态、双管齐下,保险!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13 18:18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13 18:19 编辑

          看看玉质、看看工、定夺还是要看自然态!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玉觿    时间: 2012-6-13 20:54


土咬斑对应质变,学习!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1 17:20
mnbvcxz 发表于 2012-6-13 20:54
土咬斑对应质变,学习!

谢谢鉴赏!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3 10:08
捕风 发表于 2012-6-7 22:01
但评无妨啊

马版喜欢肯学习的人,不肯学习的会被他拍死

玉要琢、磨====人何尝又不是呢!

百炼成钢

节日快乐!

作者: 石来运转888    时间: 2012-6-23 10:43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3 11:15
谢谢任南老师又一次给予高亮。

祝任南老师与家人端午节幸福、快乐!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3 18:06
石来运转888 发表于 2012-6-23 10:43

节日快乐!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3 18:27
(, 下载次数: 12)



作者: 程门立雪    时间: 2012-6-23 19:18
欣赏美器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4 07:35
程门立雪 发表于 2012-6-23 19:18
欣赏美器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6-24 08:11
在欣赏!
作者: 石友人    时间: 2012-6-24 08:14
“勤劳”就是指古代耕人和玉工,今天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皆来源于此!此物乃佐证之一!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4 18:28
刘寒冰 发表于 2012-6-24 08:11
在欣赏!

谢谢鉴赏!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4 18:34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24 18:37 编辑

(, 下载次数: 9)

清晰的拉丝工诠释了灰、浆自然状态;
工艺面的沁面缩态与土咬斑对应;
土咬斑缩态对应了玉质的质变;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4 18:43
(, 下载次数: 18)
(, 下载次数: 12)

馆藏品的资料供参考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6 15:37
至善法师 发表于 2012-6-8 09:17
比低仿高点

学会看/仔细看/认真再看看。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7 12:45
在此谢谢老师为藏品重新拍出清晰图片供大家学习!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6-27 19:18


真正搞懂-------古玉工上自然态\质变

看工会糊涂、看态最清楚。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