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分享.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07:43
标题: 分享.讨论
(, 下载次数: 67)
净.肥.熟.透.浆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07:44
(, 下载次数: 69)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07:44
(, 下载次数: 63)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07:45
(, 下载次数: 79)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07:46
(, 下载次数: 67)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07:46
(, 下载次数: 74)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4-8 08:43
奇观!
关注学习!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4-8 08:53
好标本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2-4-8 09:21
關注學習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4-8 09:24
好料好年头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4-8 09:35
空芯石,关注
作者: 过山车    时间: 2012-4-8 10:05
学习欣赏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0:38
古玩269 发表于 2012-4-8 08:53
好标本


作者: 千玉千寻    时间: 2012-4-8 10:43
刘寒冰 发表于 2012-4-8 07:45

好漂亮的浆光啊,欣赏学习~~~
作者: 古玉阿布    时间: 2012-4-8 10:54
藏品的真假不可置疑!好藏品!


有一问题想探讨一下,二头小,中间大,且错位,怎么从芯里掏出了呢?想了半天,没有结论。请教了。谢谢!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1:11
古玉阿布 发表于 2012-4-8 10:54
藏品的真假不可置疑!好藏品!

除+二字法工上自然态质变体現完美。就是您提出这个问题慢慢讨论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为止。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1:32
任飞翔 发表于 2012-4-8 07:50
入土前就残了?是人为之还是天残?关注学习.

应为入土前所留残痕。个人浅见。
作者: 沁园春雪    时间: 2012-4-8 11:33
欣赏!!
作者: 孙也順    时间: 2012-4-8 11:43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2:00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4-8 08:43
奇观!
关注学习!

谢关注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5:07
古玩269 发表于 2012-4-8 09:24
好料好年头


作者: 红山飞蝠    时间: 2012-4-8 15:08
学习的好材料!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5:43
捕风 发表于 2012-4-8 09:35
空芯石,关注

谢捕版关注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5:43
过山车 发表于 2012-4-8 10:05
学习欣赏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5:44
千玉千寻 发表于 2012-4-8 10:43
好漂亮的浆光啊,欣赏学习~~~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4-8 15:48
孔芯石较罕见

那时候管钻可能是就地取材的毛竹管,随着磨损,自然出现了这样的样貌。

刘版这个是我见过的第三个。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5:59
红山飞蝠 发表于 2012-4-8 15:08
学习的好材料!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6:02
(, 下载次数: 25)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6:03
(, 下载次数: 38)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16:03
(, 下载次数: 46)
作者: 独钓寒江    时间: 2012-4-8 16:19
刘寒冰 发表于 2012-4-8 07:46

形成原理猜想:上下对钻,粘连处因敲击崩断,造成错位感。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4-8 16:27
这是一个桶形器的料芯,用管钻上下对钻,由于解玉沙的磨损关系管钻下部内壁直径不断变大,外部不断变小所以造成玉芯的两端细中间粗,反之器物的两端薄中间厚。对钻接头后估计古人用锐器錾切细痕后用震动断裂法取出这个料芯。这个料芯上已经包含了那个时期,那个地域古人制作玉器60%的信息,非常珍贵。个见再探讨
作者: 冰冻酒    时间: 2012-4-8 16:40
学习欣赏。
作者: 过山车    时间: 2012-4-8 16:44
刘寒冰 发表于 2012-4-8 15:43

互相学习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8 22:03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4-8 16:19
形成原理猜想:上下对钻,粘连处因敲击崩断,造成错位感。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9 18:41
过山车 发表于 2012-4-8 16:44
互相学习


作者: 玩石头    时间: 2012-4-9 20:31
欣赏版主好藏,我上手过一个碧玉的料芯一样漂亮
作者: 蓝色海洋    时间: 2012-4-9 20:51
管钻芯料   标本级  欣赏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10 06:35
大魔头 发表于 2012-4-9 19:15
历史遗留,工具不发达,出现此观,谢分享


作者: 盘古    时间: 2012-4-10 12:09
美玉,佳藏.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10 12:34
盘古 发表于 2012-4-10 12:09
美玉,佳藏.


作者: 成都杨    时间: 2012-4-10 15:12
净,肥,熟,透,浆.旋纹成融蚀态.顶部旋纹是否用竹节处先瓒,起一个''卡,箍,套''定位作用而形成?避免开头钻具橫向晃动过大,.两头小,中间大咋取出/?------加上竹子的厚度,中间就不大了.个見.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4-10 17:22
成都杨 发表于 2012-4-10 15:12
净,肥,熟,透,浆.旋纹成融蚀态.顶部旋纹是否用竹节处先瓒,起一个''卡,箍,套''定位作用而形成?避免开头钻具橫 ...



作者: 糊涂    时间: 2012-4-10 18:58
版主好藏学习
作者: 淡泊明利    时间: 2012-4-11 08:54
欣赏!....................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4-11 14:12
多赏美玉
作者: 碧海    时间: 2012-5-28 08:00
好藏!感谢分享!
作者: 清泉    时间: 2012-5-28 08:03
欣赏、学习.......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5-28 09:25
学习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7-21 21:08

作者: 石来运转888    时间: 2012-7-21 22:09

作者: 玉玺    时间: 2012-7-21 22:17
熟透了!可以吃了!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8-29 20:41

作者: 芸馨    时间: 2015-8-8 20:43
对钻孔台痕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5-8-10 12:50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作者: 文曲星    时间: 2018-10-12 00:26

作者: 文曲星    时间: 2018-10-13 14:38

作者: 秦汉子民    时间: 2023-7-25 16:35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