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1
标题: 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
    此贴之意为了解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
辩玉
眼拙是视力问题,心浊是品质问题,灵浊是魂污问题,技拙是锻炼问题

胡说不能欺骗自己但是可以欺骗别人。
臆想不能代替事实但是可以麻痹别人的判断。
(任南书)

(, 下载次数: 202)
(, 下载次数: 189)
(, 下载次数: 188)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3
(, 下载次数: 185)
(, 下载次数: 197)
(, 下载次数: 198)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3
(, 下载次数: 184)
(, 下载次数: 192)
(, 下载次数: 18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3
(, 下载次数: 185)
(, 下载次数: 180)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4
(, 下载次数: 19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6
[attach]392057[/attach] (, 下载次数: 174) (, 下载次数: 182) (, 下载次数: 17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7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7
(, 下载次数: 191) (, 下载次数: 193) [attach]392060[/attach] (, 下载次数: 18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8
(, 下载次数: 199) (, 下载次数: 206)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8
[attach]392063[/attach] (, 下载次数: 186) (, 下载次数: 196) (, 下载次数: 186) (, 下载次数: 193)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3-1 15:59
学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5:59
[attach]392064[/attach][attach]392065[/attach] (, 下载次数: 4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6:00
[attach]392066[/attach] (, 下载次数: 41) (, 下载次数: 3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6:00
(, 下载次数: 43) (, 下载次数: 43) (, 下载次数: 35) (, 下载次数: 49) (, 下载次数: 4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6:01
(, 下载次数: 52) (, 下载次数: 45) (, 下载次数: 52) (, 下载次数: 44)
作者: 小胖熊    时间: 2012-3-1 16:14
感觉都不是太好啊。。。。。。。。。
作者: 宁可无形不可无神    时间: 2012-3-1 16:28
好多宝呀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1 16:46
标出白化壳和白化失色失质层与原皮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1 17:12
标注一下,谢谢老师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1 17:13
哇,一下又多了那么多

做不过来了,老师还是建议一个一个来吧。

这样要弄乱了
作者: 姜迪文    时间: 2012-3-1 1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1 17:33
答卷上来了

不及格的话。老师打屁股吧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1 17:35
本帖最后由 捕风 于 2012-3-1 17:42 编辑

继续上传考卷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1 17:37
本帖最后由 捕风 于 2012-3-1 17:40 编辑

继续上传
作者: 文明古国    时间: 2012-3-1 17:37
回复 5# admin

(, 下载次数: 249)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2-3-1 20:04
admin 发表于 2012-3-1 15:57



    (, 下载次数: 55) (, 下载次数: 55) (, 下载次数: 55) (, 下载次数: 50) (, 下载次数: 51) (, 下载次数: 54) (, 下载次数: 58) (, 下载次数: 62)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1 20:07
呵呵,还有那么多啊
作者: 马不识途    时间: 2012-3-1 21:38
似多馆藏品
作者: 三肖居    时间: 2012-3-1 22:11
挨着个儿地欣赏学习。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2:24
(, 下载次数: 51) (, 下载次数: 47)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2:32
(, 下载次数: 42)
1表面无浆光,浊点与沁色不对应,器物外轮廓过于锐利不符合自然风化形态,雕刻线条无力不符合汉八刀流畅硬朗的风格
(, 下载次数: 46)
2器物表面浊点不对应缩和质变,双体谷纹线条机械呆板,龙有形无神,比例失调。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2:40
(, 下载次数: 43)
器表无浆光,白化处表面浊点无缩,器物口部多嘣裂
(, 下载次数: 55)
无浆无光无沁
(, 下载次数: 49)
表面沁色被刀割断,沁色位置唐突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2:45
(, 下载次数: 47)
表面发散机械光,料小,马腿比例失调,底板沁色料原来的
作者: 姜迪文    时间: 2012-3-1 22: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2:57
(, 下载次数: 39)
表面灰层浮躁,不对应缩和下表层色变,中间园壁阴刻线机械底板缺乏表现力
(, 下载次数: 41)
表面洞口阔大夸张,上部羽冠神人比例形态无张了,存疑。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3:02
看东西要综合来看,这件好像是馆藏品,具体是那个博得馆的想不起来了! ...
姜迪文 发表于 2012-3-1 22:48



    呵呵,学习中评错不要见笑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3:11
(, 下载次数: 55)
存疑,上手可能好辨认一点。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1 23:15
(, 下载次数: 44)
料中水线较多,可能是青海料。如果是就是仿品。青海料开采不久。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3-2 00:04
(, 下载次数: 250) (, 下载次数: 216) (, 下载次数: 235) (, 下载次数: 259) (, 下载次数: 229) (, 下载次数: 230) (, 下载次数: 232) (, 下载次数: 228)



图略作编辑,请大家在看看新老,不要被光线所欺骗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3-2 00:11
东西都很开门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3-2 00:11
(, 下载次数: 32)


不看好此件,色变都随裂走且在表,工下无自然浆光,请老师指正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3-2 00:21
学习!
作者: lywj    时间: 2012-3-2 04:18
学习
作者: 玉人    时间: 2012-3-2 04:42
答卷上来了

不及格的话。老师打屁股吧
捕风 发表于 2012-3-1 17:33



都是馆藏品啊!
该打屁股了!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3-2 08:08
继续学习!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12-3-2 08:19
学习!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22
白玉蝉是典型的汉八刀,管藏品。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24
怎么直接复制帖子中的图片??求教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34
第一件非玉乃石,是否高古,只有上手借助触觉和放大工具了,尤其是孔的内壁。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36
白色扇子疑明清仿古件,重点是看老化部分是否酸腐蚀做老。需要上手,但直观上是真件。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38
最后一件玉熊出自馆长的可能性极大。工、色、肉都非常到位,疑似是汉代的东西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39
最后四件(玉腕开始)应该都是真件。
作者: 喋血文明    时间: 2012-3-2 08:41
本帖最后由 喋血文明 于 2012-3-2 08:43 编辑

第一到第六件(到白玉蝉)看上去也都是真件,但第一件存疑较大。
作者: 玉来运转    时间: 2012-3-2 08:55
听课、学习、思考。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2 10:08
都是馆藏品啊!
该打屁股了!
玉人 发表于 2012-3-2 04:42



    没事,考得不及格那就打屁股

卷子还是要交的
作者: 沙漠狼    时间: 2012-3-2 10:54
欣赏学习!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2 11:05
都是馆藏品啊!
该打屁股了!
玉人 发表于 2012-3-2 04:42



    不带这样玩的啊!还要打屁股啊!
作者: 秋雨    时间: 2012-3-2 11:13
第一件非玉乃石,是否高古,只有上手借助触觉和放大工具了,尤其是孔的内壁。 ...
喋血文明 发表于 2012-3-2 08:34



    应是玛瑙
作者: 赵中亮(问道)    时间: 2012-3-2 11:18
照片效果不同原来有这么大的差别啊,等待老师公布结果继续学习。
作者: 红山帝国    时间: 2012-3-2 11:32
晒宝了。
作者: 任南    时间: 2012-3-2 12:20
    此贴之意为了解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

作者: 任南    时间: 2012-3-2 12:32
  不为史料与考证所束缚,自觉杜绝将历史“科学化”的追求,还有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境况中寻找一个民族所达到的心智高度,及其所遭受的精神挫折和整体性创痛的努力,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对说史者来说,他应该有这样的本事:既能善披文意,使大众不再对历史有望而生畏的厌烦感;又能拨去翳障,揭示那些不确定因素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运化的脉动和节律.
作者: 马涛    时间: 2012-3-2 13:09

作者: 玉人    时间: 2012-3-2 13:41
此贴之意为了解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任南书)
admin 发表于 2012-3-1 15:51


牢记老师谆谆教导!
作者: 玉人    时间: 2012-3-2 13:51

透的古玉很多人不会认。
此件是顶级和田白玉籽料,马头部由于方位因素失透呈胶冻感,为古玉特有。马头部极具神韵。
作者: 玉人    时间: 2012-3-2 13:58

此件也是羊脂白玉籽料,质变熟冻,整体充浆,上部由于方位原因,黄土沁深入肌理,灰边迹有自然层次。
作者: dok    时间: 2012-3-2 16:58
倒空杯子,水才能加进去!
http://www.rn-hsw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248&fromuid=12

作者: 杨万春(老铁)    时间: 2012-3-6 15:02
"此贴之意为了解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
"


谢谢任老师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6 15:07
"此贴之意为了解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 ...
老铁 发表于 2012-3-6 15:02



    学习,一定要把知识学习到骨子里,才能有这一眼的感觉

否则还是要有失偏颇。

谢谢老师
作者: 沙漠狼    时间: 2012-3-16 09:29
再次学习和领悟!
作者: 沙漠狼    时间: 2012-3-23 12:18
“此贴之意为了解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领悟学习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3-26 22:25
馆藏品到不了我们手中

需要我们用鉴真12法武装好后,大量的真古玉才能识别
作者: 八喜    时间: 2012-4-5 09:44
学习,欣赏,感悟...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4-6 23:24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3-2 00:11
不看好此件,色变都随裂走且在表,工下无自然浆光,请老师指正 。 ...

我不是老师,但我认为这件东西是西汉后期的器物,工到位,玉好...
作者: 过山车    时间: 2012-4-6 23:50
学习欣赏
作者: 通灵古    时间: 2012-4-7 08:27
学习欣赏
作者: 石来运转888    时间: 2012-4-7 13:05
东西都对 个见
作者: 卢昌鸿(捕风)    时间: 2012-8-9 08:43
老师此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如果对一个物件通过照片断真伪,是通过拍摄光线,陈列方式,外部环境,内有众多馆藏因素,而断真品,而非通过着眼于物件表象的自然态特征来断真伪,这是不可取的,这个是老师的本意。

真土古玉,不管是民间还是国藏,都应拥有真品的自然态特征。因为埋藏条件,年代都一致,无非是起出的方式不同。而掌握如何分析这些自然态特征,才是我们学习的关键。

好比山东出的土豆和浙江出的土豆,你一眼就知道这是土豆,因为他具备土豆的特征。都是真土豆,不会因为生长区域不同,品种不同而去否定哪个不是土豆。

纵观天南地北那么多博物馆的古玉,给人的感觉就是舒服,并且符合自然态。虽因清理方式不同,或民间真品随着盘玩等因素的存在,表像有所不同,但仔细去分析其自然态特征,只要是真品,就有这样的共性,其具备自然态的表象。这需要我们去关注学习。

而民间大多数所谓古玉,千奇百怪,林林种种的表象,与真土古玉大相径庭。
如果曲解了老师此贴的本意,然后去粉饰民间众多仿品,而不去着眼民间玉与国藏玉上的自然态特征。这是非常遗憾的。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作者: 一笑    时间: 2012-8-9 09:40
感覺全部都是真品 , 只是來自南北多個館藏的東西 . 繼續學習 ! 听課 !
作者: 半壶堂    时间: 2012-8-9 21:34
学习!
感谢任老师!

作者: 内蒙古土豆    时间: 2012-8-9 22:42
admin 发表于 2012-3-1 16:01

又来晚了,站着听课!!!
作者: 北方人    时间: 2012-8-10 08:57
老师辛苦  学习古人制玉的工和自然界对古玉产生的自然态,谢谢老师
作者: 谦谦君子    时间: 2012-8-10 10:47
再学习!
作者: 悠然东篱    时间: 2012-8-11 07:05
学习再学习,谢谢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8-21 18:17

作者: 任南    时间: 2012-10-14 11:23
标题: RE: 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
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不为史料与考证所束缚,自觉杜绝将历史“科学化”的追求,还有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境况中寻找一个民族所达到的心智高度,及其所遭受的精神挫折和整体性创痛的努力,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对说史者来说,他应该有这样的本事:既能善披文意,使大众不再对历史有望而生畏的厌烦感;又能拨去翳障,揭示那些不确定因素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运化的脉动和节律.



作者: 黄志先    时间: 2012-10-14 12:14
认真学习
作者: 肖军    时间: 2012-10-25 22:52
期待老师最终把答案告之我们哈!
作者: 古玩369    时间: 2012-11-20 10:37
学习前进
作者: 宝黛玉    时间: 2012-12-28 2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2-12-28 21:54
时常细看,
时常深思,
才能时常感悟……

感谢老师。


作者: 涵古斋    时间: 2013-1-11 09:20
古人制玉,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作者: 掌门人    时间: 2013-1-11 10:02

作者: 大漠红鹰    时间: 2013-1-11 10:55
听课,学习。
作者: 山人在线    时间: 2013-1-11 11:44
听课,学习。加深工上自然态质变认识。
作者: 泰山    时间: 2013-1-11 12:09

作者: 沙漠狼    时间: 2013-1-15 18:19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3-1-17 14:27
再学习,再收获。
作者: 尚古    时间: 2013-1-22 10:53
学习了,觉得还是要学好12法,从事物的最根本入手才对,形工都可以模仿,但质变确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作者: 毛头    时间: 2013-2-22 14:07
任飞翔 发表于 2012-4-3 19:02
学习欣赏

http://www.rn-hswh.com/bbs/thread-84829-1-1.html帮我把把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