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红山文化.25号又有新发现 <视频> [打印本页]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00:23
标题: 红山文化.25号又有新发现 <视频>

www.rn-hswh.com25任南与部分爱好者及记者发现红山文化新遗址,发现大片切削工具,陶器,农用工具 石器 墓葬坑 此处遗址国家尚未发现.www.rn-hswh.com 

陶片工具数量惊人 以无法拣拾回来只带回部分样品 近日发给大家看一看 之后捐赠国家

 民间玉石收藏家仁先生

                                                                                                                                                                           

                                                                                                                                                                           

解玉刀五千年前的古老世界,让人惊异的制作技术,削铁如泥的工具是如何练就的? 在这块有着神秘造型的玉石中,一个小小的薄片镶嵌其中,这个薄片到底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呢?当人们真正开始关注它的时候,一个惊人的发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http://media.ce.cn/jmdh/2006-08/09/cms2935article.shtml

                                                                                                                                                                           

眼前这几块石刻,在普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对于民间玉石收藏家仁先生来说这些石刻却是意义重大的发现。在他看来,这些黄色的石刻要比现在晶莹剔透的钻石宝玉昂贵百倍。

 
玉刀
http://media.ce.cn/jmdh/2006-08/10/cms3059article.shtml

                                                                                                                                                                           

                                                                                                                                                                       任南八月三十一晚北京三台科技全方位栏目将播放红山遗址新发现节目

播放发现之红山的记忆http://media.ce.cn/jmdh/2006-09/01/cms4517article.shtml

八月三十一晚九点三十分,北京三台科技全方位栏目将播放红山遗址新发 发现之——红山的记忆
 
  

  主持人:高先生的这个秘密其实并不神秘,只要稍一探究,秘密就不存在了。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的地方,埋藏着一个更有深度的秘密: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当地的农民时不常地会在种地的时候,捡到陶片、石器工具甚至是经过雕刻的玉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又为什么会大量出现这些东西呢?这个秘密,吸引了一支科考小队前来探究。

  导视

  偏僻村落 频现陶片石器

  白色石堆 埋藏千年往事

  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文明

  神秘的古玉又是何人所制?

  《科技全方位》 为您透析事物原貌  还原古老世界

  敬请关注——《发现之——红山的记忆》

  我们的记者与几位玉石收藏者组成的科考小队,从北京出发,经过艰难跋涉,驱车近千公里,终于来到了位于内蒙古境内的这个偏僻村落。村里的人们对于我们这些突然降临的外来户,都感到十分好奇。在他们看来,这里并没有什么值得参观的,而且拣陶片和玉石,对他们来说都是经常的事儿,哪值得我们这么兴师动众地前来探究呢?他们哪里知道,正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儿,对于我们却充满着诱惑,因为,这也许会引出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向村北的山坡上走去,那里就是村民们发现陶器残片以及玉石的地点。没想到,在去山坡的路上,我们就有了一些欣喜的发现。

  任南 民间古玉收藏家 同时也是本次探索行动的倡导者之一。

  越接近目的地,发现的器物就越多,这让我们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的期盼更加迫切。向导向我们介绍,在山顶还有很多石头堆,这些石头堆不是当地人堆的,它们的年代也不为人所知。

  眼前似乎已经到了这个山坡的顶部,一片庄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地村民就是在这个地方发现大量残破陶器和石器工具的。面对成片的庄稼,我们有些大失所望,我们能在这庄稼地中找到什么呢?当地居民的发现会不会只是传言呢?为了找到切实的证据,我们一行人开始了搜索,不久之后,惊人的发现便打消了我们心头的顾虑。

  这里发现的器物基本上都是一些带有纹饰的陶片,以及各种石器工具。而最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在山坡的最顶端,我们发现有很多拳头大小的白色石块,这些石头像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并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这里基本上都是丘陵地带,山上除了偏红色的土地,基本上见不到其它石头的影踪,那么,这些白色的石块是从哪来的呢?

  采访:当地村民

  正当我们对白色石头的来历迷惑不解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向导所说的石头堆的所在地。

  石头堆由于时间久远,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鼓包,石头堆正是由我们刚才发现的那些白色石头堆砌而成,在土层下面似乎还埋有白色的石头,看来石头堆是从地上一直延伸到了地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里的石头都是以石头堆为中心向山下散落的。在另外几个地点,我们又发现了同样的石头堆,它们都是建造在山顶上,那么这些石头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就在我们对石头堆仔细研究的时候,另一个发现让我们觉得更为蹊跷:我们看到很多白色石头上都有被烧过的痕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一地区,我们先后又探索了几个山头,在地表都发现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工具以及石头堆。这些工具和陶器到底是被什么人所使用的呢?那些为数众多的石头堆又是谁堆砌的呢?结束本次科考后,我们带着采集到的陶片和玉石标本,来到了北京石刻博物馆,请这里的专家进行了鉴定。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从玉石的形态,以及发现的大量石器工具和陶片的纹饰上看,这里应该是红山文化的遗迹,至少说红山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红山文化,距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红山文化只是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才有,而这里离赤峰有数百公里之遥。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红山是一个文化,它应该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地点,因此,这里有红山的遗迹也是比较正常的。)

  李恭笃,中国考古学会会员,辽宁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他曾经参与过赤峰地区红山文化考古的现场发掘工作。李恭笃初步判定,我们采集回来的陶片年代跨度从2000年前至4500年前不等,部分陶片应该属于红山文化,而那些石器工具年代就更为久远,应该在六七千年以上。

  采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辽宁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李恭笃

  (通过陶器上的纹饰以及玉石的形态上判断是红山文化 )

  而那些白色的石堆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很多的石头上都留有火烧的痕迹呢?它们与红山文化有什么联系吗?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石头堆的正确叫法,它们的真实用途)

  专家为我们描绘出了六七千年前古人生活的景象:男人们狩猎放牧,女人则在住地照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石器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火葬也成为红山人安葬死者的重要方式。至此,我们可以做出初步判断,在内蒙古与辽宁的交界处,同样也存在有红山文化的遗迹,而且,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红山人应该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庞大的族系。偏僻的村庄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谜团,残破的器物也终于找到了它曾经的主人。现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4-24 14:08:51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3:40

我们,途径天津,河北,辽宁,内蒙,意外发现大面积的红山古人居住遗址现场.

 

解玉刀五千年前的古老世界,让人惊异的制作技术,削铁如泥的工具是如何练就的? 在这块有着神秘造型的玉石中,一个小小的薄片镶嵌其中,这个薄片到底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呢?当人们真正开始关注它的时候,一个惊人的发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http://media.ce.cn/jmdh/2006-08/09/cms2935article.shtml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3392876751.jpg[/upload]  红山文化的探索路漫漫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3402653317.jpg[/upload]  遗址附近的万物深不可测都充满神秘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5592927082.jpg[/upload]  仔细观察遗址地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5592947930.jpg[/upload]  田间有火烧过的石头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5592939324.jpg[/upload]  田间的黑陶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5592986110.jpg[/upload]  满地都是先人遗物怎么捡呀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5592980884.jpg[/upload]  地表古陶片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14778175.jpg[/upload]  田间搜寻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14787543.jpg[/upload]  地表岩石是红色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14885863.jpg[/upload]  捡拾的石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14837041.jpg[/upload]  被盗积石冢边发现很多祖先遗物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14820334.jpg[/upload]   又发现一被盗积石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7 12:59:50编辑过]

[upload=jpg]UploadFile/20061217134695665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1217134694920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12171346934986.jpg[/upload]

遗址采集到的玉器,玉表充满次生物状物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山上居然有贝壳

遗址采集的陶器残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遗址处采集到的玉器,充满红色铁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遗址,采集的充满包浆的石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遗址,采集的茶晶工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遗址处采集到钙化遗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1 12:06:20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3:46

我们同时进行实地探索,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器物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3415180909.jpg[/upload] 探索红山文化信心十足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3431158887.jpg[/upload]  探索路上发现的第一件红山石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3565887462.jpg[/upload]

途中小歇时 意外发现红山石鼓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448286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4484921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4494193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4497749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4496640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9302933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93027484.jpg[/upload]
 
 

遗址处采集到的部分工具类遗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遗址处采集到的工具残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6-12-23 12:44:52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4:16

在现场,发现红山时期的陶片,有些陶片上还有花纹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4112723669.jpg[/upload] 干裂的农田中的陶器

在被盗弃的积石冢旁边发现的红山陶片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4163248296.jpg[/upload] 采集到古陶发现积石冢,在周遍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洗后的陶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6-12-23 12:43:18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4:24

在当地发现了极其珍贵的红山玉石雕琢工具.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4204670270.jpg[/upload] 采集到石斧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4222850205.jpg[/upload]随队记者看到遍地的红山遗物 震惊了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4233794623.jpg[/upload]   农田地表的红山陶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748202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748578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758410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716753527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7 13:48:40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03

此行山路十分崎岖,汽车多次陷于困境.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195687494.jpg[/upload]  千难万险挡不住探索红山文化的决心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204498695.jpg[/upload] 为探索红山文化艰难向前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13:43:25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28

在遗址发现积石冢多处.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334375127.jpg[/upload]  又一积石冢被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13:48:08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37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353329536.jpg[/upload]   又一积石冢被发现,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364740231.jpg[/upload]   又一积石冢被发现,并在冢边发现陶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374438391.jpg[/upload]

又发现古墓多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0:09:25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42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404550724.jpg[/upload] 又一积石冢被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0:11:59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44

当地岩石中有许多漂亮的石头,疑似为红山玉所用部分原料.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433585025.jpg[/upload]

 敬请关注——《发现之——红山的记忆》

  我们的记者与几位玉石收藏者组成的科考小队,从北京出发,经过艰难跋涉,驱车近千公里,终于来到了位于内蒙古境内的这个偏僻村落。村里的人们对于我们这些突然降临的外来户,都感到十分好奇。在他们看来,这里并没有什么值得参观的,而且拣陶片和玉石,对他们来说都是经常的事儿,哪值得我们这么兴师动众地前来探究呢?他们哪里知道,正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儿,对于我们却充满着诱惑,因为,这也许会引出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向村北的山坡上走去,那里就是村民们发现陶器残片以及玉石的地点。没想到,在去山坡的路上,我们就有了一些欣喜的发现。

  任南 民间古玉收藏家 同时也是本次探索行动的倡导者之一。

  越接近目的地,发现的器物就越多,这让我们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的期盼更加迫切。向导向我们介绍,在山顶还有很多石头堆,这些石头堆不是当地人堆的,它们的年代也不为人所知。

  眼前似乎已经到了这个山坡的顶部,一片庄稼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地村民就是在这个地方发现大量残破陶器和石器工具的。面对成片的庄稼,我们有些大失所望,我们能在这庄稼地中找到什么呢?当地居民的发现会不会只是传言呢?为了找到切实的证据,我们一行人开始了搜索,不久之后,惊人的发现便打消了我们心头的顾虑。

  这里发现的器物基本上都是一些带有纹饰的陶片,以及各种石器工具。而最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在山坡的最顶端,我们发现有很多拳头大小的白色石块,这些石头像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并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这里基本上都是丘陵地带,山上除了偏红色的土地,基本上见不到其它石头的影踪,那么,这些白色的石块是从哪来的呢?

  采访:当地村民

  正当我们对白色石头的来历迷惑不解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向导所说的石头堆的所在地。

  石头堆由于时间久远,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鼓包,石头堆正是由我们刚才发现的那些白色石头堆砌而成,在土层下面似乎还埋有白色的石头,看来石头堆是从地上一直延伸到了地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里的石头都是以石头堆为中心向山下散落的。在另外几个地点,我们又发现了同样的石头堆,它们都是建造在山顶上,那么这些石头堆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就在我们对石头堆仔细研究的时候,另一个发现让我们觉得更为蹊跷:我们看到很多白色石头上都有被烧过的痕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一地区,我们先后又探索了几个山头,在地表都发现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工具以及石头堆。这些工具和陶器到底是被什么人所使用的呢?那些为数众多的石头堆又是谁堆砌的呢?结束本次科考后,我们带着采集到的陶片和玉石标本,来到了北京石刻博物馆,请这里的专家进行了鉴定。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从玉石的形态,以及发现的大量石器工具和陶片的纹饰上看,这里应该是红山文化的遗迹,至少说红山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红山文化,距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但是,很多人都认为红山文化只是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才有,而这里离赤峰有数百公里之遥。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红山是一个文化,它应该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地点,因此,这里有红山的遗迹也是比较正常的。)

  李恭笃,中国考古学会会员,辽宁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他曾经参与过赤峰地区红山文化考古的现场发掘工作。李恭笃初步判定,我们采集回来的陶片年代跨度从2000年前至4500年前不等,部分陶片应该属于红山文化,而那些石器工具年代就更为久远,应该在六七千年以上。

  采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辽宁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李恭笃

  (通过陶器上的纹饰以及玉石的形态上判断是红山文化 )

  而那些白色的石堆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很多的石头上都留有火烧的痕迹呢?它们与红山文化有什么联系吗?

  采访:北京石刻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刘卫东

  (石头堆的正确叫法,它们的真实用途)

  专家为我们描绘出了六七千年前古人生活的景象:男人们狩猎放牧,女人则在住地照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石器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火葬也成为红山人安葬死者的重要方式。至此,我们可以做出初步判断,在内蒙古与辽宁的交界处,同样也存在有红山文化的遗迹,而且,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红山人应该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庞大的族系。偏僻的村庄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谜团,残破的器物也终于找到了它曾经的主人。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6-12-23 12:41:27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47
积石冢所用石料中发现有火烧过的痕迹.[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47115630.jpg[/upload]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50

许多当地岩石表皮都被沁成红色,红山玉中发现红沁不足为怪.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49372908.jpg[/upload]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53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13834562.jpg[/upload]     红色的石头 地层断面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2161857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32760330.jpg[/upload] 遗址附近地层断面石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0:18:53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57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45253563.jpg[/upload]   在遗址触摸先人使用过的陶器,这种感觉是没有到过现场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61778020.jpg[/upload] 发现陶器和切削刀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71727862.jpg[/upload] 地表发现玛瑙 切削刀很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30 0:44:50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5:59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5591215123.jpg[/upload] 地表同时发现数件陶器 石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0:20:48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6:28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245289580.jpg[/upload]  地表发现陶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273217643.jpg[/upload]  地表同时发现数件陶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284678287.jpg[/upload]  地表上的红山玉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0:25:19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6:38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34133253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3455375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355735152.jpg[/upload]  记录下刚采集的数件玉石陶器 石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38114504.jpg[/upload]  记者在地表拾到数件神秘器物 真不可思议 神秘的红山文化能亲自采集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30 0:47:27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7 16:40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716402330556.jpg[/upload]  在遗址采集到的部分神秘器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0:32:28编辑过]

作者: redhill8fu    时间: 2006-7-28 03:30
滿腔熱血,努力前進,永不退縮,默默支持!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7-28 16:58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816533711048.jpg[/upload]  记者在这块神秘遗址上与先人握手了 心潮澎湃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2816552485448.jpg[/upload]
发贴心情
7月25日任南现场采集发现另一批神秘器物.www.rn-hswh.com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www.rn-hswh.com任老师在石沟中捡到的石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乡家中随处可见远古遗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乡家的围墙中有远古人打制过的遗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类似玉料的石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乡家围墙中有先人磨制过的石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太震撼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处处有远古遗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农田中神秘器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处处有远古遗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12:57:0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6-12-23 12:20:28编辑过]

作者: 玉神人    时间: 2006-7-29 19:42
错过了这次机会太遗憾了,下次请假也要和任老师去淘宝!www.rn-hswh.com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81619374774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81620291578.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8 16:20:15编辑过]

作者: saiwaixian    时间: 2006-7-31 09:19

看来任先生不虚此行,收获颇丰,表示祝贺.原来我对其他人说过,红山文化的东西并不神秘,只要到我们这里来比拣土豆还方便,且还是6000年前的真东西,很多人认为是笑谈,悲剧呀.


作者: 皇极经世    时间: 2006-7-31 13:02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311301881549.jpg[/upload]  采集的数件玉石陶器 石器
[upload=jpg]UploadFile/2006731132880298.jpg[/upload]  采集的数件玉石陶器 石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31 13:05:40编辑过]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7-31 17:19
 特大悲剧.红山文化的民间存世量还是很大的,已不是什么神密的象官方说的那么少的,市场上常能看到,只是看明白的人不多.
作者: 爱玉如命    时间: 2006-8-2 23:32

陶器的碎片样品我看到了,数量很多。而且二里头的陶片我上过手,绝对是几千年的老陶片!考古人员只有在国家拨款后才开始下到民间进行考察。有多少考古发现都是他们从当地农民那里才知道有古代的遗迹?除了发掘的时间外,多数时间都是在保护发掘现场,修建博物馆,研究馆藏品,写论文评职称。中国的国土广袤,又有多少古代的文明我们还没有发现?楼兰、敦煌、仰韶都是外国考察队发现的!


作者: 考古老者    时间: 2006-8-3 00:39
标题: 看后震惊

  震惊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6-8-9 13:17

真是太让人羡慕了,怎么报名啊


作者: 知玉    时间: 2006-8-10 07:32
标题: 很想随任老师考察
        只要任老师同意,随时前往,[qq609085817,     13304837899。][em01][em02]
作者: 海    时间: 2006-8-15 20:35
这些照片我已看过N遍了,每看一次心情都不同,从吃惊到震惊到震撼再到遗憾(因为错过了一次学习机会与现场亲临其境的感受。撼!汗!!)[em14][em14][em14]
作者: 通灵玉    时间: 2006-8-15 20:55
震惊[em01]
作者: 阿玉    时间: 2006-8-15 21:16
喂.收到了吗.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8-16 13:36
.收到了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8-17 17:48

又公布一批7月25日的采风照片


作者: yaowangtu    时间: 2006-8-31 13:20
太爽了
作者: 马大哈    时间: 2006-9-3 22:52

 

有价值的帖子!!!

认识未知领域,还有漫长的路。。。。。。。。。。

 谢谢任先生!!

  史前文化陶器。(俺的藏品)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3225225453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322543753568.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 22:55:44编辑过]

作者: 阿兰德龙    时间: 2006-10-9 18:01

认识未知领域,还有漫长的路。。。。。。。。。。

 谢谢任先生!!


作者: 红山狼    时间: 2006-10-28 13:58
激动
作者: 红山痴    时间: 2006-10-28 21:43
为勇于探索者加油!
作者: zxhvnv    时间: 2006-11-9 10:57
[em02][em17]有机会在野外作真是太爽了。
作者: 吴根越角    时间: 2006-11-21 21:30

很想能去看看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1-22 20:38
红山文化玉器的加工工具和红山文化的文字还有它的确切的年代都是我们专家需要深入研究的.这需要多方面的专家的共同努力,曙光就在前面.[em10]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6-11-23 09:49

 发件人:
 收件人:"任南 <rn@rn-hswh.com>" <rn@rn-hswh.com>
日期:2006年Nov21日, PM 11:27:44
主题:好消息
刚收到日本来的邮件,日本北海道大学地质系及京都大学考古系共同对所送检品得出结论,器物在加工工艺完成到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时间,器物形式与中国北方红山文化有共同点
 
结论证书已在制作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16:12:48编辑过]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1-23 20:49
刚收到日本来的邮件,日本北海道大学地质系及京都大学考古系共同对所送检品得出结论,器物在加工工艺完成到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时间,器物形式与中国北方红山文化有共同点
 
结论证书已在制作中。
这个事没有必要麻繁日本人吧?哈哈哈哈....我用公式套上去一算那也不至6000年,什么公式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1-23 20:50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1-23 20:52
要不怎么叫九仙呢[em07][em10]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2-1 09:35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有古玉器最早的国家,玉器的研究只有中国人能搞明白,外国他没有,他们看了后晕,有时也找不着北.[em06]
作者: 润宝轩轩主    时间: 2006-12-3 08:53
[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作者: zxhvnv    时间: 2006-12-6 20:36
[em17]
作者: 玉存    时间: 2006-12-7 13:28
[em01][em01]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2-8 19:10

中国的高古玉都腐蚀到这个份上了,小日本人怎么能断为6000的历史呢?而日本的那些新东西中日学者怎么又能定为7000年呢?

在此网站的会员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有正常的思维能力,用正常逻辑推断行得通吗?符合实际吗?这不是黑白颠倒了吗?

中国的专家都怎么了?

[em05]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2-9 11:54
小日本的狗嘴吐不出象牙来[em16]
作者: 内蒙珍宝    时间: 2006-12-22 22:57
都是些石器,没什么意思,怎么连个玉斧子也没有啊!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6-12-28 15:34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刘少奇讲:好在历史是由人民来写!朋友,咱们努力,就有期盼![em10][em10]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1-2 17:14
大家新年快乐!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8 10:35
我们一直认为龙是想象出来的动物,通过玉雕我们看到龙的存在,而它在万年前后的时间里灭绝了,以后的人们就通过传说和想象出现在的龙,龙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造型,但基本上还是和原来的龙很接近的,我们现在已找到龙的根源.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8 11:00
龙砚我认为是远古时代的上层人物所用,是不是国王和皇帝的用品呢?牛头砚它应该是下层人物所使用的,是不是大臣们用的呢?个人的一个想法,还不能定论.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8 11:03
引用胡锦涛书记的一句话讲,在此我认为红山文化的精髓和真理,历史会给予证明的。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8 11:22

以前有的专家认为红山早期的东西都是很粗糙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真的东西,而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十一,期间的专家走进内蒙古,专家给一个玉石的蝉,估价50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过实物凭感觉和想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说过专家没见过的东西多着呢,我们都一样,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未知的东西.随便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说错莫怪.

[em04][em04]

蓬莱九仙史前文明研究工作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8 14:47:40编辑过]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11 14:46

巴比伦的通天塔施建于5千多年前,有几层楼高,真是人类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里看到的,可想人类的文明史有多么的早了.

蓬莱九仙史前文明研究工作室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1-12 10:23
以下是引用蓬莱九仙在2007-1-11 14:46:22的发言:

巴比伦的通天塔施建于5千多年前,有几层楼高,真是人类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里看到的,可想人类的文明史有多么的早了.

蓬莱九仙史前文明研究工作室

真是人类的一大奇迹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1-17 00:47

去年我与北京三台记者前住.以前采风的内蒙与辽西交界处几处神密地方.行前严格规定不许带任何铁器.不许动土.只做考查.此行地点的红山前人驻地大的不可想象.比赤峰出土地大上百倍.可以说满目都是.地表之上随处可拾到先民之物.此物为当时地表之上拾到的.大部分因劳累又集中留在了原地.带回之物将上交国家.

通过观查地表之物的泌像与北方网个别相同.但也有次生物满布之器.<可能地层变化深层之物上了地表>

资料片用了五小时.可到最后只放了十分钟.想想也是不能全放.那全国人民还不挤着前住.对保护不利呀.


作者: lxzhtb    时间: 2007-1-17 10: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1-17 11:11
以下是引用lxzhtb在2007-1-17 10:49:30的发言:

确实是这样,我的家乡那里在我孩提时代随处可见石器,因为那时不懂事伙伴在一起玩耍砸碎了不少,现在想起来感觉真可悲啊!

我八岁在内蒙随军得一玩物,留存至今,也是我入红山门之有灵气之物.........任南


作者: lxzhtb    时间: 2007-1-17 12: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1-17 12:16
以下是引用lxzhtb在2007-1-17 12:10:08的发言:

还是您有心计,要不怎能有所建树,敬佩!

解放前爷爷自己开首饰楼.灵气隔代传吧...哈哈哈

[em07]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17 13:59
遗传因子,加谴遗默化和个人的灵气也就是天赋,才出这么个人才.哈哈哈哈.....[em10][em10]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1-29 11:26
史前文明新发现
原创]中华文明不止5000年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中国北方独立于中源地区的文化,是中华龙的诞生地,是石器时期文明层次很高的社会,也是玉器发展鼎盛时期,更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考古文化。

  我们从一些玉器的精美程度可以想象出那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我们祖先的智慧、思维和想象力是很高的,从红山玉鼎、红山玉龙、红山龙砚,红山牛头砚和红山玉勺,红山玉铲等精美玉器来看,我们的祖先并不象有些专家所想象的生活在刀耕火种的一个原始社会,而是一个层次很高石器时代,一个非常文明的社会,中华的历史文明一脉相传,从未断过,过去那些过时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将被彻底推翻.

通过研究发现红山文化是目前发现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赤峰、内蒙地区和朝阳周边北方地区是华夏文明古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我暂称它是华夏红山古国,简称红山古国,

通过对玉器的研究我发现红山古国是一个非常文明的古国,中国最早的文字就是史前红山文字,书法在那时候就有了,字体似行云流水非常的漂亮,中国印的根源我也已经找到,红山古国已经有了玉印,所以我说中国文明史一脉相传。

红山古玉印方型,上面雕一个我看象个龙头,下面刻有四个字,简直就是书法漂亮太了,可惜一个字我也不认识,哈哈。。。。。所以我说中国最早的文字书法起源于史前红山文化。

史前红山文化是龙的诞生地,我们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现在已找到了龙的根,从红山玉龙砚,我们就以看到龙的存在。

从上述资料看,我们已经清楚了。

1、史先红山文化时期已有国的存在,暂叫红山国。红山古国是龙的王国,是龙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2、史前红山文化是中国最早有文字和书法的存在。龙首御印就是证据.

3、史前红山时期是有龙的存在的,只不过后来已灭绝了,龙象征着权威,通过玉龙砚我们可以看到。

4、史前红山时期已经有了宗教信仰,通过玉雕可以反映出来。红山玉鼎就是宗教信仰祭祀的用具.

5、史前红山时期已有玉印,那是权威和权力的象征,证明那时已有国王及等级分化。

本人文化水浅,认识不深,想到哪就说到哪,不对的地方望各位专家各路仙人们给予指点,以上观点属个人愚见,不妥之处给予批评.

玉载中华史光前耀后,岁承世纪春继往开来.

蓬莱九仙史前文化研究工作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9:27:38编辑过]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2-1 11:09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刘少奇讲:好在历史是由人民来写!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还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文革时说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是坚韧不破的真理,现在看还是正确的.

[em17][em17]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2-1 11:11
毛主席还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em01][em01][em01][em01]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2-2 12:07

中华民族历来对红色情有独钟,世人称之为中国红.看来中国红与红山古国有着一定的缘源吧.哈哈......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现在已找到了我们民族的根,和中华龙的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是全中国人民值得高兴的一件大事.我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是激动,我期待着人类历史改写的那一天.

[em26][em26]

我们等待那一天,等待那一天

[em38][em38][em38][em38]
作者: 蓬莱九仙    时间: 2007-2-2 13:09
祖国万岁,中国万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12:05:34编辑过]

作者: redhill8fu    时间: 2007-2-7 23:14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玉语    时间: 2007-2-8 02:19
希望可以同行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123    时间: 2007-2-15 23: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玉猪龙    时间: 2007-2-25 22:36
真的不错啊,很有意义
作者: 玉猪龙    时间: 2007-2-25 22:37

很不错


作者: 玉猪龙    时间: 2007-2-25 22:39
有道理,有道理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5
发贴心情
遗址07年2月23.26日采集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仿不了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7
发贴心情
自然态表象<坑口捡拾>

左右表象说明了什么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7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8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8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1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14:2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世外人    时间: 2007-2-26 15:37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2-26 14:20:03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才是真正的工后自然态!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2-26 21:03
以下是引用世外人在2007-2-26 15:37:01的发言:

这才是真正的工后自然态!

此自然态为地表之物特征,地下深层表象与此有区别


作者: 特爱红山    时间: 2007-3-3 12:29
   很激动,也想实地看看,可不知地点,唉,还是梦啊。[em01]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3-3 15:07
以下是引用特爱红山在2007-3-3 12:29:32的发言:
   很激动,也想实地看看,可不知地点,唉,还是梦啊。[em01]

心性到了.机缘成熟自然美梦成真,共同努力


作者: 特爱红山    时间: 2007-3-9 19:07
我老家也有类似遗迹,我曾经拣到几快陶片,清洗后是黑红色的粗沙陶,无纹饰,等解冻了回去看看,有发现向大家做个汇报。
作者: gaoMG    时间: 2007-3-29 09:37
真想参加一次。我的电话13601199807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7-3-29 11:51

心性到了.机缘成熟自然美梦成真,共同努力


作者: admin    时间: 2007-4-2 10:14
播放发现之红山的记忆http://media.ce.cn/jmdh/2006-09/01/cms4517article.shtml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