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戰國玉兔!!~~真凍白?氫氟酸?~~手盤兩日對照圖!!~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06
标题: ~~戰國玉兔!!~~真凍白?氫氟酸?~~手盤兩日對照圖!!~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3 10:08 编辑

手盤兩日對照圖!!~~~~~~~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1-1 22:16
好几条裂没见沁!胡子兄合理吗?:share: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2-1-1 22:20
:share::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20
好几条裂没见沁!胡子兄合理吗?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16



   考量點其一也!!~~得看裂因為何?說不合理也可,合理也可!!~~~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2-1-1 22:22
考量點其一也!!~~得看裂因為何?說不合理也可,合理也可!!~~~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20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22
殷商004 发表于 2012-1-1 22:20



   兄請大方評!!~~~~~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2-1-1 22:23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25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1 22:36 编辑
好几条裂没见沁!胡子兄合理吗?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16



   博道兄,這點說出個重點!!~~依館藏論,商西周以下,雞骨白類少沁!!~~~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2-1-1 22:25
兄請大方評!!~~~~~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22



    标题里已有答案了!     :share: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1-1 22:30
本帖最后由 博道 于 2012-1-1 22:40 编辑
考量點其一也!!~~得看裂因為何?說不合理也可,合理也可!!~~~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20



  贴个西周玉兔!战国圆雕玉兔真不多见!  :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40
好几条裂没见沁!胡子兄合理吗?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30



   博道兄,這點說出個重點!!~~依館藏論,商西周以下,雞骨白類少沁!!~~~



下圖館藏帶鉤及谷紋璧,亦有破面及裂痕,卻無沁!!~~
作者: 田英    时间: 2012-1-1 22:42
我总是对这样斑驳的沁色心存疑惑。看似玉料原有的裂痕,雕刻好之后再用氢氟酸点蚀,最后用玻璃胶上光。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44
我总是对这样斑驳的沁色心存疑惑。看似玉料原有的裂痕,雕刻好之后再用氢氟酸点蚀,最后用玻璃胶上光。 ...
田英 发表于 2012-1-1 22:42



   也是考量點之一!!~~~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1-1 22:47
博道兄,這點說出個重點!!~~依館藏論,商西周以下,雞骨白類少沁!!~~~



下圖館藏帶鉤及谷紋璧,亦有破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40


裂与裂又不不同点!有自然裂!有非自然裂!兄可看看馆藏!对比一下! :share:
作者: 严谦    时间: 2012-1-1 22:50
裂与裂又不不同点!有自然裂!有非自然裂!兄可看看馆藏!对比一下!  ...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47


同意!冻白也区别!有自然和非自然之分!-----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51
我总是对这样斑驳的沁色心存疑惑。看似玉料原有的裂痕,雕刻好之后再用氢氟酸点蚀,最后用玻璃胶上光。 ...
田英 发表于 2012-1-1 22:42



   玉龙形"勒玉",商  ~~館藏品!!
作者: 严谦    时间: 2012-1-1 22:54
玉龙形"勒玉",商  ~~館藏品!!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51

水沁极易封住玉中晶格----产生阻隔-------个见探讨!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1-1 22:55
本帖最后由 博道 于 2012-1-1 22:56 编辑
玉龙形"勒玉",商  ~~館藏品!!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51



   
这是自然的沁蚀!你的兔子看不自然啊!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55
裂与裂又不不同点!有自然裂!有非自然裂!兄可看看馆藏!对比一下!  ...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47



   雞骨白類,係水份逸失,水份逸失如何對外來物質進行離子交換,是以少沁!!~~~~
作者: 杨万春(老铁)    时间: 2012-1-1 22:55
同意!冻白也区别!有自然和非自然之分!-----
严谦 发表于 2012-1-1 22:50

 胡子兄,个见似人为滴。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56
这是自然的沁蚀!你的兔子看不自然啊!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55



   不自然倒是好理由!!~~~~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2:58
这是自然的沁蚀!你的兔子看不自然啊!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55



   博道兄也要注意其他玉色明朗處,內部產生質變喲!!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00
同意!冻白也区别!有自然和非自然之分!-----
严谦 发表于 2012-1-1 22:50



嚴兄, 所以標題才寫 ""真凍白?氫氟酸?""得好好研究!!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00
 胡子兄,个见似人为滴。
老铁 发表于 2012-1-1 22:55



   有可能!!~~~~
作者: 田英    时间: 2012-1-1 23:01
建议胡子兄用200倍以上显微镜观察沁处,如有明显的显微结晶(透闪石为丝状,阳起石为条块状),则可视为真品。我就是借助这种手段辅助鉴定的。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1-1 23:02
不自然倒是好理由!!~~~~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2:56



   
水分流失应先从裂开始!此件好像不是吧!别的地方斑斑!裂的地方到保持玉质原状!疑点太多!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祝:胡子兄元旦快乐!收藏快乐!!!: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04
建议胡子兄用200倍以上显微镜观察沁处,如有明显的显微结晶(透闪石为丝状,阳起石为条块状),则可视为真 ...
田英 发表于 2012-1-1 23:01



   可惜我沒這工具,田兄看看此圖兔子眼!!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05
水分流失应先从裂开始!此件好像不是吧!别的地方斑斑!裂的地方到保持玉质原状!疑点太多!
个人 ...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3:02



   我亦未定真偽,討論耳!!!~~也祝博道兄新年快樂!!~~~
作者: 田英    时间: 2012-1-1 23:11
兔子的眼睛我也看了好久,的确很传神。但是现在高仿玉器我也见过很多,对于战国时期的动物眼睛的雕刻,有些也是模仿的很好。我还是建议兄辅助一些科学手段来鉴定,这样会少吃药。显微镜带USB接口的很方便,直接在电脑上看到图像,对鉴定很有帮助。网上可以买到。
作者: 高山上的峰    时间: 2012-1-1 23:11
各见不对。冻白无自然漂浮游走态,质不熟!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14
兔子的眼睛我也看了好久,的确很传神。但是现在高仿玉器我也见过很多,对于战国时期的动物眼睛的雕刻,有些 ...
田英 发表于 2012-1-1 23:11



   田兄,您誤解了,我是說,如為氢氟酸点蚀,眼睛為何眼珠突起處為原色,眼框線溝僅2/3變白!!~~~~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16
各见不对。冻白无自然漂浮游走态,质不熟!
yang12zhong 发表于 2012-1-1 23:11



   此也可列為疑點其一!!~~
作者: 田英    时间: 2012-1-1 23:24
田兄,您誤解了,我是說,如為氢氟酸点蚀,眼睛為何眼珠突起處為原色,眼框線溝僅2/3變白!!~~~~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3:14
胡兄这个问题提得好。严格讲,加工沟槽处不易抛光,最是容易受沁,会有抛光表面几无受沁而紧邻处沟槽受沁情况,但用放大镜观察,沟槽受沁处一般会有次生结晶产生。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在显微镜下如果看到的受沁处是一片斑驳的凸起点或面,,或如蛛网状分布,那就是酸咬无疑了。与兄商榷。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31
胡兄这个问题提得好。严格讲,加工沟槽处不易抛光,最是容易受沁,会有抛光表面几无受沁而紧邻处沟槽受沁情 ...
田英 发表于 2012-1-1 23:24



   1.就我認知凍白等雞骨白類,非沁,係整體水份逸失結果,表現先於玉表或於邊緣.加工處等,但玉質內部亦應有變化,意即質變!! 2.若為氫氟酸腐蝕,必定蝕後磨去侵蝕不平處,再行雕琢仿製凍白,若如此,此物眼睛處就難以解釋了,是以請田兄觀察討論也!!~~~~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32
白色玉器不好拍照,胡子兄的图片曝光过度,所以对玉的“生”与“熟”产生观图偏差;

现在把曝光强 ...
zqslbrj 发表于 2012-1-1 23:28



   所以你才是我兄弟呀!!~~~知我惜我!!~~
作者: 田英    时间: 2012-1-1 23:50
胡兄观察分析的很细致,佩服。换个角度来说,倘若我是那个造假的玉工,我会先将玉器雕好,再用毛刷蘸氢氟酸点上,注意,在有沟槽和裂痕之处氢氟酸会容易流入,浸染程度就看毛刷上酸量的浓度和多少了,不同的地方我会酌情用浓酸或稀,酸这样做完后,洗去表面的酸,大可不必再抛光。兄看可行否?
作者: 红山情    时间: 2012-1-1 23:50
:share:新年快乐!!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52
胡兄观察分析的很细致,佩服。换个角度来说,倘若我是那个造假的玉工,我会先将玉器雕好,再用毛刷蘸氢氟酸 ...
田英 发表于 2012-1-1 23:50



   是有可能的!!~~~也是一個好的探討方向!!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1 23:53
新年快乐!! 
红山情 发表于 2012-1-1 23:50



   紅兄,新年好,給評評!!~~~~
作者: 红山情    时间: 2012-1-2 00:01
本帖最后由 红山情 于 2012-1-2 00:05 编辑
紅兄,新年好,給評評!!~~~~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1 23:53



    酸白与矿物产生白有区别,对照兄上馆藏.观酸作缺色,里旧外新,个见.: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00:05
酸白与矿物产生白有区别,对兄上馆藏直观酸作缺色,里旧外新,个见. ...
红山情 发表于 2012-1-2 00:01



   跟兄老實講,以往把他束之高閣,認為一眼假,今日再看,有諸多疑點待確認!!~~~基本上我是同意兄所見!!~~~
作者: 红山情    时间: 2012-1-2 00:09
跟兄老實講,以往把他束之高閣,認為一眼假,今日再看,有諸多疑點待確認!!~~~基本上我是同意兄所見!!~~~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2 00:05



    共同探讨,共进.:share: :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00:19
k金首饰,双色,k白配k黄,k白配玫瑰色,用指甲油,先涂裹,
社长 发表于 2012-1-2 00:15



   社長,用通俗語言,再講深入些?
作者: jrhdxx    时间: 2012-1-2 09:51
胡兄新年好,求真精神执着,钦佩,喝彩一下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09:56
回复 47# jrhdxx


   j兄新年快樂!!~與各位朋友研究是最愉快的事!!~~~~
作者: 凤眼和田    时间: 2012-1-2 11:37
曾在市场见过这类东西,没敢下手,不过水沁部位看着还是挺自然的,就是方位有点乱
作者: 魏云龙    时间: 2012-1-2 11:53
整体白色部位下面对应情况如何?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12:06
整体白色部位下面对应情况如何?
魏云龙 发表于 2012-1-2 11:53



   玉原色應為淡黃色,器表白色部分下面對應未可見,但其他地方兄看圖片可見玉質內有質變.凍感!!~~~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12:07
曾在市场见过这类东西,没敢下手,不过水沁部位看着还是挺自然的,就是方位有点乱 ...
凤眼和田 发表于 2012-1-2 11:37



   感謝兄評!!~~~
作者: 魏云龙    时间: 2012-1-2 12:12
玉原色應為淡黃色,器表白色部分下面對應未可見,但其他地方兄看圖片可見玉質內有質變.凍感!!~~~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2 12:06



    这是个疑点.白色地方都是受沁严重的地方.都应该有相对应的质变.东西在兄手里.相信不久就可拨云见日 .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12:21
这是个疑点.白色地方都是受沁严重的地方.都应该有相对应的质变.东西在兄手里.相信不久就可拨云见日  ...
魏云龙 发表于 2012-1-2 12:12



   了解兄的意思!!~~~感謝!!~~
作者: 玉人    时间: 2012-1-2 14:11
不到代。
皮壳与裂无老态。
造型是宋以后才流行的。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2-1-2 14:48
看对。欣赏
作者: 国国    时间: 2012-1-2 15:42
这里的讨论氛围很好,我也来凑凑热闹,记得台湾学者李更夫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件古玉首先要看它的玉质,如果玉都是新的,这件东西还怎么看下去呢。另外这件东西很多存疑的地方。个见!望谅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16:24
这里的讨论氛围很好,我也来凑凑热闹,记得台湾学者李更夫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件古玉首先要看它的玉质,如 ...
国国 发表于 2012-1-2 15:42



   感謝國國點評!!~~當初也是認為一眼假,但研究12法後,又有不同看法,國國可看看下圖之部分,玉質已產生質變!!~~~
作者: 好玩之人    时间: 2012-1-2 18:59
胡子兄帮我看看我的帖子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0:52
这是自然的沁蚀!你的兔子看不自然啊!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55



   再看看這件館藏,!!~~~背上!!~~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2-1-2 21:03
再看看這件館藏,!!~~~背上!!~~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2 20:52



   熟透!自然!神美!背上是灰皮和你的兔子上白斑两码事!: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1:21
熟透!自然!神美!背上是灰皮和你的兔子上白斑两码事!
博道 发表于 2012-1-2 21:03



  多研究!!~~~~
作者: 姜迪文    时间: 2012-1-2 2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1:39
回复 63# 姜迪文


   姜兄這自然嗎?可惜是仿的!!~~不是說您講的不對,需要仔細的研究!!~~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1:41
赞同!
逗逗 发表于 2012-1-2 21:39



   逗兄,感謝!!~~~先把白斑問題拋開,看看玉質其他處有無質變??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1:45
白斑先不看,看看三玉的質變!!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1:53
如下圖圈1,白化絲狀!~~圈2,開裂兩端圓潤!!~~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1:58
回复  大鬍子


   
观图,暂未看到明显质变态,质变一定是由于玉“软”才会发生,

其对应的是色变、减 ...
逗逗 发表于 2012-1-2 21:51


逗兄,弟本認為此物有問題,但研究12法後卻覺此物確實內有质变也就是“肉”变,(此玉原色為淡黃玉)~~幾個圖白斑外玉質明朗處可見白色內絮。~~~感謝兄指正!!~~~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2:02
胡子兄,再支持你一下:

     白色玉器不好拍照,胡子兄的图片曝光过度,所以对玉的“生”与“熟”产生 ...
zqslbrj 发表于 2012-1-2 22:00



   講了嗎?還是兄弟疼我惜我!!~~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2:05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2 22:07 编辑
回复  大鬍子


   
重要的是要内质质变与玉表象要对应。
逗逗 发表于 2012-1-2 22:04



   學習!!~~~我會再好好研究!!~~~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2:07
回复  大鬍子


   
重要的是要内质质变与玉表象要对应。
逗逗 发表于 2012-1-2 22:04



   但兄,沁變產生的質變與白化產生的質變有所不同喲!!~~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2 22:37
胡子兄:share: ;我把图略作编辑,再一起细细研究


(, 下载次数: 15) (, 下载次数: 16) (, 下载次数: 15)


色质变是肉色变,随之对应的是沁门、缩减、过度、也是内质质色之变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2:41
胡子兄 ;我把图略作编辑,再一起细细研究  。





色质变是肉色变,随之对应的是沁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2 22:37



   感謝兄,2.3圖看起來是一樣的!!~~圖3,白化斑僅在背上, 現還在!!~~~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2:44
胡子兄 ;我把图略作编辑,再一起细细研究  。





色质变是肉色变,随之对应的是沁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2 22:37



   還有,就是弟剛講的,色變跟白化變不同,一是由外向內,一是由內發出表於外,是不一樣的!!~~~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2:48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12 23:17 编辑
胡子兄 ;我把图略作编辑,再一起细细研究  。





色质变是肉色变,随之对应的是沁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2 22:37



   如此圖!!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2 23:09
還有,就是弟剛講的,色變跟白化變不同,一是由外向內,一是由內發出表於外,是不一樣的!!~~~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2 22:44



   

胡子兄:share: ;玉器的出灰与沁变是不一样的,沁变是沁色入内质。出灰是玉器在自然的状态下、与空气等物质的接触的一种化学反应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2 23:15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2 23:16 编辑
胡子兄 ;玉器的出灰与沁变是不一样的,沁变是沁色入内质。出灰是玉器在自然的状态下、与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2 23:09



     兄,討論過,三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

古玉出的真的是”?以前說水銀沁,考證後認為汞分子很大很難沁入,現比較科學說明是有機碳沁.相對出分子也應很大,為何在泡水後離開水面立即出”?是甚麼納米級分子擴散運動如此迅速?

是二次風化一種表面附著現象,彼此間存在著非常細微的間隙,所以在光的折射上產生偏光如同灰一般.就如同毛玻璃表面一般,看起來灰濛濛,但有油或水附著其上將間隙填滿,則這玻璃表面看起來就很透,但水或油乾燥後又灰濛濛一片.
同理古玉的表面
的間隙在盤的過程,油的填滿而產生視覺上透視,人們看不見,但一放入溫熱水中,間隙內油脂被洗出,一出溫熱水後又恢復當初灰濛濛狀態.
但經長期人為盤表面上這層二次風化生成物
”,”因鬆動漸漸脫離表面,最終""完全脫離,這種現象不再現,人們以為是提完成.


第二種看法:
1、“灰”既是 “灰浆”,浆在干燥后会形成牛奶一样的干浆层,就像是灰一样,大家惯称的“灰皮”并不是灰色的皮,而是沁后分泌出的“浆皮”,赤峰当地的老百姓称为“奶子皮”,“烟串皮”都是指的灰皮,也就是灰浆形成的皮。

2
仅差一笔,然意思完全相反;的意思是指由外而内,也做沁入后演变成侵入的意思是指有内而外,也做泌出;玉体整体受到大自然的孵化后,会从玉体薄弱环节沁入水、矿物离子等物质,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从而改变玉体的分子结构,玉体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微小的变化,从而泌出一定的分泌物(浆);
3
、以上探讨是理论上的,玉体的致密读不同,周边环境不同,表型出的形态也不同,过藏品古玉如新的有的是,这就是所谓的良玉不沁

第三種看法:
  
所謂的灰皮,應為雞骨白的最初特徵.呈現的態樣多種!!更精確的講,應該是因為玉裡面的結構水因為某些原因,慢慢的不定向的從玉表逸失,嚴重者或時間夠久的話會造成雞骨白,不嚴重的僅造成部分白化即灰皮,更輕者,表面無異狀,但會出灰!!
  
出灰現象在古玉泡過熱水後更明顯.相信玩玉者都有經驗,古玉出灰狀態經一段時間盤摩後雖會不見,但一泡熱水又出來,我想是因為在盤摩過程中玉結構內的層間水或吸附水已獲補充,但經放在熱水後拿出後,因溫度太高,層間水或吸附水又會開始脫失,復造成出灰之現象!!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2 23:43
還有,就是弟剛講的,色變跟白化變不同,一是由外向內,一是由內發出表於外,是不一樣的!!~~~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2 22:44



    (, 下载次数: 15)


胡子兄:share: ;理解。从此图看白化由细小的裂缝和大的裂缝以如内质。但胡子兄我们都知道,裂也是沁门的一种,但也要有对应啊。尤其是这道大的裂,从图看应不是成器后的裂,是什么样的墓葬环境能行成如此沁像,入色为何只有白化,就是在清水里却泡个几千年,形成的色变、也不是单一的,我们还知道百年的白玉也会变秋黄啊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2 23:55
兄,討論過,三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古玉出的真的是”灰”?以前說水銀沁,考證後認為汞分子很大很難沁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2 23:15



    胡子兄:share: ;敬重你对古玉的专研精神,向你学习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00:08
回复 83# 红林喜玉


   兄,晚了,明日再跟兄討論了!!~~~感謝兄共同研究!!~~~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00:09
“尤其是这道大的裂,从图看应不是成器后的裂,”-----所有的关键问题都在这里   

只要可 ...
zqslbrj 发表于 2012-1-2 23:59



   同意!!明日再跟兄弟說詳細!!~~~~晚安!!~~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3 00:09
回复  红林喜玉


   兄,晚了,明日再跟兄討論了!!~~~感謝兄共同研究!!~~~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3 00:08



  胡子兄   晚安
作者: 白焕民(龙飞飞)    时间: 2012-1-3 00:16
本帖最后由 龙飞飞 于 2012-1-3 00:17 编辑

鬍子 :兄您好!
其他的方面我不讲,就观皮壳一眼必仿无疑,您的这件器物没有真古玉皮壳紧置感,再观您上传的器物表皮松散更没有古玉的致密感;~~~~~~~~说的正确与否还需仁兄海涵~~~~~~:share: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0:02
手盤二日比較圖!!~~~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0:04
鬍子 :兄您好!
其他的方面我不讲,就观皮壳一眼必仿无疑,您的这件器物没有真古玉皮壳紧置感,再观您上传 ...
龙飞飞 发表于 2012-1-3 00:16



   感謝飛兄,各有各見,直言無妨!!~~~~~
作者: 严谦    时间: 2012-1-3 10:18
昨天在市场见到几件此类灰皮的玉器!可惜没能拍下!------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0:36
昨天在市场见到几件此类灰皮的玉器!可惜没能拍下!------
严谦 发表于 2012-1-3 10:18



   嚴兄,難就在此,真亦假來,假亦真!!~~~~~~先把灰皮拋去,看看其他!!~~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0:52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3 10:54 编辑
胡子兄 ;理解。从此图看白化由细小的裂缝和大的裂缝以如内质。但胡子兄我们都知道,裂也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2 23:43



一般對裂的解釋,兄一起研究!!~~~

    一般出现地弯现象的玉器主要为片状玉器,圆雕件几乎不可能出现此种情况。在这里把“氧化突起”和“玉裂”、土蚀、土咬等玉器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归在形变一节中,主要因为它们都是在玉器外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玉器在质变过程中,氧化突起是高出玉表,形成的类似橘皮纹的现象。玉裂是玉器在质变过程中,玉器内、外部产生应力反应,由于不同点的应力大小不一,所以容易在玉表产生裂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土蚀、土咬现象则是玉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后,受到一些含酸或碱以及微生物的破坏造成的

自然的缝裂大都倾斜于玉表,垂直玉表的现象很少见,基本上出现在片状的玉器上。缝裂严重的,会出现几毫米甚至几厘米的缝隙,即使这样,玉器一般不会从裂缝处完全断开。这是伪古玉无法做到的重要特征。

有的裂缝会明显高出玉表面,形成交错的现象,用手摸上去会有挡手的感觉。这充分说明:裂缝是在后天形成的。如果是老玉新工或是玉裂后再加工成的玉器,不会出现此现象。同时,裂缝中都会伴随沁色产生,沁色从外及里,由深渐浅,过渡自然,变化丰富。伪古玉即使做上裂缝和沁色,沁色也是单一无变化、无过渡。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0:56
“尤其是这道大的裂,从图看应不是成器后的裂,”-----所有的关键问题都在这里   

只要可 ...
zqslbrj 发表于 2012-1-2 23:59



   謝兄弟!!~~我覺得也像乾坑熟裂!!~~
作者: 泰山    时间: 2012-1-3 10:58
:share: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3 12:15
一般對裂的解釋,兄一起研究!!~~~

    一般出现地弯现象的玉器主要为片状玉器,圆雕件几乎不可能出现此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3 10:52



    http://www.rn-hswh.com/bbs/thread-16527-1-1.html



胡子兄;中午好,复制了一个链接,有时间你看看
作者: 了缘    时间: 2012-1-3 12:35
仿品、、
作者: 田英    时间: 2012-1-3 13:21
胡子兄;中午好,复制了一个链接,有时间你看看  。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3 12:15
重新温习任老师的这篇帖子,感受更深。谢谢红林兄!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12-1-3 14:04
鬍子 :兄您好!
其他的方面我不讲,就观皮壳一眼必仿无疑,您的这件器物没有真古玉皮壳紧置感,再观您上传 ...
龙飞飞 发表于 2012-1-3 00:16



    熟是古玉的第一感觉,胡子兄的兔玉质熟、透感不足;再则沁色不自然,俗称死沁;个见。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4:09
胡子兄;中午好,复制了一个链接,有时间你看看  。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2-1-3 12:15



   兄,看了,很有收穫!!~~~謝兄,還有一點,入土因應力開裂,裂開兩側不一定受沁,但玉色會產生變化與原色略不相同!!~~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4:17
胡子兄,“干坑熟裂变”的前提是,网友们是否同意这个物件符合:

“工上自然态质变”12字中的“熟 ...
zqslbrj 发表于 2012-1-3 14:08



    兄弟如同我前篇所言,入土因應力開裂,裂開兩側不一定受沁,但玉色會產生變化與原色略不相同!!~~反之,則無!!~~~



剛跟朋友到台南的玉器市場一逛,頭昏腦脹,無一真品!!~~~~看來好東西是不會再到台灣來了!!~~
作者: 红山情    时间: 2012-1-3 14:17
学习,提髙,谢胡兄.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4:17
熟是古玉的第一感觉,胡子兄的兔玉质熟、透感不足;再则沁色不自然,俗称死沁;个见。 ...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1-3 14:04



   謝馬兄來評,共同研究!!~~~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4:22
学习,提髙,谢胡兄.
红山情 发表于 2012-1-3 14:17



   紅兄客氣,說說看法,一起研究,共同提高!!~~~
作者: 战舰    时间: 2012-1-3 14:43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2-1-3 16:13
兄,看了,很有收穫!!~~~謝兄,還有一點,入土因應力開裂,裂開兩側不一定受沁,但玉色會產生變化與原色略 ...
大鬍子 发表于 2012-1-3 14:09



    是的、胡子兄;玉器裂处的无色变化是因为、玉器在出土时与周围的物质相融合、或是在清理其包裹层过快时如用水清理等等,都会造成玉器的浅表层开裂,这是因为玉器在出土前是封闭在一个较稳定的环境中,清理时、造成内部应力释放的作用,应力释放造成的浅表开裂都是无色的《也是我们常说的苍蝇翅》。浅表开裂处有色变的,我们还要分析、是不是有二次入土的可能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2-1-3 17:43
本帖最后由 大鬍子 于 2012-1-3 17:45 编辑

回复 109# 红林喜玉


   學習!!~~~對於有些二次入土始終無法判定,兄所提要點,也可做為一些判定依據!!~~~感謝!!~~
作者: 龙人    时间: 2012-1-3 21:50
好几条裂没见沁!胡子兄合理吗?
博道 发表于 2012-1-1 22:16



    同感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