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zqslbrj
每个人都在追求精品.我同样也是.
但是看到很多朋友只是一味的追求精而遗弃了历史.忽略了对古老的传承.不对于它们的承认....
对于每一件古玉我们都要去尊重.它们是历史长河中必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文明体现的结晶.是先辈们的心血之作.是我们中华文明亘古不变的延续和体现.
最基本的都看不到.精品也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
魏云龙 发表于 2011-12-8 00:17
楼主提出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多数藏友(甚至一些专家)都因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跌倒了。所以,史树青老先生17岁那年从辅仁中学出来在对面的琉璃厂转了一圈,然后捡了一个震惊京畿的“大漏”元忽必烈大帝的文物,从此一举成名。也所以,马未都先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常到玉渊潭“鬼市”转悠,一次次下手抓到众人不敢认的宝贝,并为他此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不要说早年真品多赝品少,也不要说现在收藏者多,卖宝贝的少。任先生鉴宝识宝的十二字真经就在当下,努力掌握的人从各处发现宝贝获得宝贝也不是三五十例。这个眼前的例子说明的就是解决方法论层面的问题的重要。任先生不同于前述二位的地方就在于他结合市场、结合文化、结合经验,总结归纳了一整套我们可以称之为古语辨识规则的东西,掌握了这个东西,我们就将更加接近科学辨识的方法。楼主本帖提出的问题之要害即在于此。 |
魏云龙 发表于 2011-12-8 00:17
回复 4# zqslbrj
杨万春(老铁) 发表于 2011-12-8 13:04
这才是真正的“玩家”应有的心态。
往往师友一发帖子,就有人来说那那和馆藏的不同,是仿是臆 ...
回复 zqslbrj
每个人都在追求精品.我同样也是.
但是看到很多朋友只是一味的追求精而遗弃了历史.忽略了对古老的传承.不对于它们的承认....
对于每一件古玉我们都要去尊重.它们是历史长河中必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文明体现的结晶.是先辈们的心血之作.是我们中华文明亘古不变的延续和体现.
最基本的都看不到.精品也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
魏云龙 发表于 2011-12-8 00:17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