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长眼力_更新了自己的辨伪看法,请大家指正 [打印本页]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07
标题: 长眼力_更新了自己的辨伪看法,请大家指正
本帖最后由 macg4 于 2011-10-4 21:47 编辑
朋友的一件东西,大家看看,有话实说。
请大家不要惜字如金,多评论些,大家都会受益、进步
:share:
(, 下载次数: 43)
今天来完成这个贴
=============================================
一、器型,玉鑴。玉鑴是由高古时期的冲牙演变来的实用器,用来挑解绳结、带扣等。高古时期的冲牙结构简单,初期似狼牙,后期似鹿角,此造型一直延续到商周。周末期至春秋开始出现龙首、鸟首型装饰,器型也越来越修长(以上是个人看法)。见图:西周鸟首玉鑴
(, 下载次数: 41)
二、纹饰,凤纹。典型汉凤造型,勾嘴、水滴眼、眼角随冠上飘、细颈、卷尾、单足以及两趾。相关纹样可见本坛“掌门人”所藏,白玉双凤螭虎佩。
(, 下载次数: 43)
三、工法,镂雕加阴线,打磨精细。
四、材质,个见应为水透料,不是什么好玉。
第一眼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件精工细作的美器。但随着观察的深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首先无论在馆藏或是图录中,采用如此细工的玉鑴几乎没有(可能是我孤陋)。可见到的只有台北故宫的两件馆藏,见下图。另外,正象“大胡子”兄所说,此件太胖了。若是如下形制,才是一个合适的状态。所以“光彩”外表的东西,必须严加甄别。
台北故宫藏战国龙凤纹玉鑴一对
(, 下载次数: 32)
台北故宫藏 汉凤纹玉鑴
(, 下载次数: 37)
此件如果是这个形制才算比较对的
(, 下载次数: 35)
其次,我始终认为汉代是神思、气度、工艺集大成者,冠绝各朝。在器物的造型上,纹饰的用度上,造型的合理性上,基本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但是这件表现出了很多不应有的问题。主体造型与次要装饰物的从属关系混乱,足部与尾部“芝型”纹饰的直线式连接、羽冠令人费解的三分叉、呈死角连接的大型尾羽,都是与汉代造型的流畅相悖的设计。使得下图画红圈处的造型异常零碎,气韵不畅。
(, 下载次数: 36)
在工艺上,阴刻线看似精细,实则失去了汉游丝毛雕刀断神连的韵味,走线呆板,深度一致,而且崩边现象明显。这些在已经贴出的图上应该能清晰地看到。汉代在眼睑的处理上是很精细的,在这件上完全看不到常见的“减地阳坡”,只有生硬的“U”型槽线。所有镂空的地方没有见到定位管钻孔。
在沁色上更为诡异,整器顶部失透石质化明显,却无对应的减缩。红沁艳丽,不用反面透照既显色。且接痕很硬,细致观察又没有玉质本身的绺、裂或结晶方向的变化。虽然有尾部及“芝型”纹饰上的两块潜裂在工痕之上,但是自微观图上仍然能够看出有些地方工痕显新,尤其是颈部、尾部的尾段。工痕的转角处连接比较生硬,非砣具所为。
(, 下载次数: 41)
有位兄在回复中所说的镂空处问题其实是泥痕,这件东西的立面打磨还是很用心的,包浆也做到了全包覆,所以潜在危害更大。
这个就是老行内所说的“油炸鬼”是也。东西不便宜(打消你真的能捡漏?!的疑虑),后尾有修(这是老的,新的东西谁修呀?),这些都是想告诉咱这东西不假。我装作自己吃不准,加上之前在这家买过真品,所以假称找朋友长长眼,拿回来拍照,于当夜贴出。俺肯定是和这店家完蛋了,如果店家上网的话。不想,这么多朋友认为真品,汗!
最后一招,仪器。我之前是不信所谓“查尔斯”滤镜的,但这次用了。在强光电筒及滤镜观察下,“红沁”部分姹紫嫣红,已经完全自整器其它色相中完全脱离。所以,我在此多次提醒网友,一定要使用。对于假红山、战汉中的老土大红、黄褐色沁,新造和田洒金皮以及南阳工、蚌埠工的辨识非常有用。
最后,祝网友们心情愉快!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08
另一面
(, 下载次数: 28)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09
头部
(, 下载次数: 40)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09
还没洗过,用布擦干净了表面
(, 下载次数: 24)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0
另一面的头部
(, 下载次数: 35)
作者: 姜庆 时间: 2011-9-28 21:10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1
透光
(, 下载次数: 37)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3
透光
(, 下载次数: 33)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4
准备起飞
(, 下载次数: 31)
作者: 严谦 时间: 2011-9-28 21:14
不错欣赏!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5
看看浆态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28 21:16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6
姜庆 发表于 2011-9-28 21:10 
姜兄真快:share: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17
不错欣赏!
严谦 发表于 2011-9-28 21:14 
谢谢!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1-9-28 21:20
欣赏
。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28 21:37
尾部是金补起来的吗?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39
尾部是金补起来的吗?
刘寒冰 发表于 2011-9-28 21:37 
对,是断裂后补。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28 21:41
工整, 大(重)器, 精品!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1:45
工整, 大(重)器, 精品!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9-28 21:41 
谢谢004兄!:share:
作者: 1111 时间: 2011-9-28 21:46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1-9-28 21:47
本帖最后由 qika 于 2011-9-28 21:52 编辑
嗯,真的不错。还可以再拍清晰些!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28 21:53
战晚期风格!
作者: 03540604 时间: 2011-9-28 22:00
东西漂亮,照片也美!欣赏!
作者: gsyguang 时间: 2011-9-28 22:01
不错,
作者: 林中秋雨 时间: 2011-9-28 22:05
朋友的一件东西,大家看看,有话实说。
请大家不要惜字如金,多评论些,大家都会受益、进步 :sha ...
macg4 发表于 2011-9-28 21:07 

漂亮的形,好藏,欣赏学习了。
作者: 关介普(永增) 时间: 2011-9-28 22: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1-9-28 22:08
欣赏!观图是白玉质,红沁、黑沁俱在;形态飘逸。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11-9-28 22:16
神型精赞 好个金尾玉凤凰
作者: 力小新 时间: 2011-9-28 22:18
个见:非战汉,老改件。好工,精品。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2:20
嗯,真的不错。还可以再拍清晰些!
qika 发表于 2011-9-28 21:47 
目前除了Canon 100没有更大倍率的镜头了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2:20
战晚期风格!
刘寒冰 发表于 2011-9-28 21:53 
感谢斑竹评价。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2:20
东西漂亮,照片也美!欣赏!
03540604 发表于 2011-9-28 22:00 
谢谢您的夸奖!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2:23
不错,
gsyguang 发表于 2011-9-28 22:01 
谢谢,共同学习!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2:24
个见:非战汉,老改件。好工,精品。
力小新 发表于 2011-9-28 22:18 
谢谢您中肯的评价。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9-28 22:24
玉泉石 发表于 2011-9-28 22:16 
谢谢玉版光临!
作者: 红天下 时间: 2011-9-29 17:40
欣赏学习
作者: 美迪 时间: 2011-9-29 17:49
有一眼, 可否再拍工痕細部。
從這張相片, 陰刻線好像起毛有裂。
作者: 焦点001 时间: 2011-9-29 18:22
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东西了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29 18:37
器型符合西汉楚风, 高级别, 应出自苏州玉匠高工
作者: 盘古 时间: 2011-9-29 18:37

线条美,既然有留白可以观查沁色与方位的过渡对应,工纹查起刀\收刀\接刀等方面.欣赏.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29 18:41
器型符合西汉楚风, 高级别, 应出自苏州玉匠高工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9-29 18:37 
个人见解, 此件工上自然态对应变质, 至为重要!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1-9-29 19:42
感覺不對!!~~~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1-9-29 19:47
感覺不對!!~~~
大鬍子 发表于 2011-9-29 19:42 
挺长时间没有看胡子兄的身影,想听兄细解,给兄敬茶
。
作者: 大鬍子 时间: 2011-9-29 19:51
挺长时间没有看胡子兄的身影,想听兄细解,给兄敬茶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1-9-29 19:47 
鏤空處即不對,觿尾部比例太粗,不具美感!!~~~參考!~!~~~~
作者: 红林喜玉 时间: 2011-9-30 00:39
鏤空處即不對,觿尾部比例太粗,不具美感!!~~~參考!~!~~~~
大鬍子 发表于 2011-9-29 19:51 

谢胡子兄回帖,我对此件也有异议。此件整体型美流畅,用自然态去看,与古玉应有的成因却不相符,希望楼主多角度在来些细图共研
。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30 01:03
谢胡子兄回帖,我对此件也有异议。此件整体型美流畅,用自然态去看,与古玉应有的成因却不相符,希 ...
红林喜玉 发表于 2011-9-30 00:39 
嗯, 老玉有质变, 关键仍是工上自然态对应质变是否存在;
无论如何, 从型工料个人认为不但好品, 而且值得珍藏!

作者: 博道 时间: 2011-9-30 01:51
有看头!欣赏!
作者: cesarcyy 时间: 2011-9-30 07:00
*感恩 分享...探討
*個見:疑似 工上自然態 到代的土古美藏
(, 下载次数: 22)
(, 下载次数: 26)
作者: 自由翱翔 时间: 2011-9-30 08:13
整个造型为云,雕刻为阴线云,器型为凤在云中飞舞!
作者: 自由翱翔 时间: 2011-9-30 08:15
阴刻纹和剃地阳起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30 08:19
玉觿于商代流行,其后历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代而不衰,汉以后消失。玉觿除用于佩带装饰的功能外,古人还以此作解系绳结的工具。同时,佩带玉觿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
作者: 玉福临 时间: 2011-9-30 09:32
西汉精品,难得!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30 10:20
忽悠,忽悠......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18 
Z师差耳, 料看走眼了!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30 10:32
料看走眼了???......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25 
颜色过渡自然, 非人为; 其他有待大家慢慢看; 我听课!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30 10:45
忽悠,忽悠......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18 
还真得向大师学习,什么方法看是青海玉料?请赐教。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30 10:48
颜色过渡自然, 非人为???......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41 
嗯, 是的! 天然而自然! 这么好的东西现市场不多见, Z师可能上手少了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1-9-30 10:52
忽悠,忽悠......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18 
直言了:Z兄点评“与众不同”:通过图片能看出青海料+油炸、黄铜皮子、沁色过渡不自然,实在不敢认同!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30 10:53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49 
所指白浆吗, 有啥问题, 那天然的泌浆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1-9-30 10:59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54 
直言:我眼拙,看不出是和田料还是青海料!既然做范本应是和田料,但青海料没看到!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30 11:03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0:54 
这張图说明了什么?请赐教!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9-30 11:09
给电脑升升级吧,换块好显卡,保证眼睛不再拙......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1:06 
还是对物讨论好! 我看Z师是语塞了
作者: 司南 时间: 2011-9-30 11:09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1-9-30 12:52
还是对物讨论好! 我看Z师是语塞了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9-30 11:09 
俺是IBM的新笔记本电脑!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9-30 14:20
本帖最后由 刘寒冰 于 2011-9-30 14:35 编辑
(, 下载次数: 21)
不好意思,得罪了......
zqslbrj 发表于 2011-9-30 13:33 
提不上得罪论坛发言是自由的是代表个人看法。
鸡心佩是真是仿没关系,是我喜欢的东西。还是请教这张图说明了什么?如果喜欢讨论鸡心佩请到鸡心佩的贴子里来我等你。
作者: 飞虹奕剑 时间: 2011-9-30 15:38
本帖最后由 飞虹奕剑 于 2011-9-30 15:39 编辑
工艺不错,很流畅,包酱也有了
做的好!
作者: 打眼啦 时间: 2011-10-2 00:16
器形规整 线条流畅 沁色美丽自然 看好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1-10-2 08:33
赏美玉,品美诗,兼怀翁美玲……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卷340_24 「寄崔二十六立之」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
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佳句喧众口,考官敢瑕疵。
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回首卿相位,通途无他岐。
岂论校书郎,袍笏光参差。童稚见称说,祝身得如斯。
侪辈妒且热,喘如竹筒吹。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赀。
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儿。搅搅争附托,无人角雄雌。
由来人间事,翻覆不可知。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驹麛著爪牙,猛虎借与皮。汝头有缰系,汝脚有索縻。
陷身泥沟间,谁复禀指撝。不脱吏部选,可见偶与奇。
又作朝士贬,得非命所施。客居京城中,十日营一炊。
逼迫走巴蛮,恩爱座上离。昨来汉水头,始得完孤羁。
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苟无饥寒苦,那用分高卑。
怜我还好古,宦途同险巇.每旬遗我书,竟岁无差池。
新篇奚其思,风幡肆逶迤。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雷电生睒睗,角鬣相撑披。属我感穷景,抱华不能摛。
唱来和相报,愧叹俾我疵。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
巧能喻其诚,深浅抽肝脾。开展放我侧,方餐涕垂匙。
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子宁独迷误,缀缀意益弥。
举头庭树豁,狂飙卷寒曦。迢递山水隔,何由应埙篪。
别来就十年,君马记騧骊。长女当及事,谁助出帨缡。
诸男皆秀朗,几能守家规。文字锐气在,辉辉见旌麾。
摧肠与戚容,能复持酒卮。我虽未耋老,发秃骨力羸。
所馀十九齿,飘飖尽浮危。玄花著两眼,视物隔褷褵。
燕席谢不诣,游鞍悬莫骑。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
且吾闻之师,不以物自隳。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
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观名计之利,讵足相陪裨。
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无能食国惠,岂异哀癃罢。
久欲辞谢去,休令众睢睢。况又婴疹疾,宁保躯不赀。
不能前死罢,内实惭神祇.旧籍在东郡,茅屋枳棘篱。
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
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夫子固吾党,新恩释衔羁。
去来伊洛上,相待安罛箄.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
黄金涂物象,雕镌妙工倕。乃令千里鲸,幺麽微螽斯。
犹能争明月,摆掉出渺瀰。野草花叶细,不辨薋菉葹。
绵绵相纠结,状似环城陴。四隅芙蓉树,擢艳皆猗猗。
鲸以兴君身,失所逢百罹。月以喻夫道,黾勉励莫亏。
草木明覆载,妍丑齐荣萎。愿君恒御之,行止杂燧觿。
异日期对举,当如合分支。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扎西多吉 时间: 2011-10-2 08:37
⊙﹏⊙b汗,
美玉配错图了该打该打道歉道歉……
请大家原谅……
应该是这件……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10-3 07:27
对,是断裂后补。
macg4 发表于 2011-9-28 21:39 
是黃金补吗?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3 10:47
是黃金补吗?
刘寒冰 发表于 2011-10-3 07:27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10-3 10:54
本帖最后由 刘寒冰 于 2011-10-3 11:04 编辑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macg4 发表于 2011-10-3 10:47 
这是非常好的事。谢谢!我认为这件东西很有讨论空间。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10-3 13:36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macg4 发表于 2011-10-3 10:47 
请记得喝点酒再说!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10-3 21:27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macg4 发表于 2011-10-3 10:47 
到点了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4 21:32
到点了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10-3 21:27 
今天补上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10-4 21:33
今天补上
macg4 发表于 2011-10-4 21:32 
昨晚去威都不喊我一声啊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4 21:41
昨晚去威都不喊我一声啊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10-4 21:33 
呵呵

作者: 打眼啦 时间: 2011-10-4 22:47
学习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10-4 22:51
长眼力_更新了自己的辨伪看法,请大家指正
本帖最后由 macg4 于 2011-10-4 21:47 编辑
朋友的一件东西,大家看看,有话实说。
请大家不要惜字如金,多评论些,大家都会受益、进步 :share:
下载 (68.14 KB)
6 天前 21:07
今天来完成这个贴
=============================================
一、器型,玉鑴。玉鑴是由高古时期的冲牙演变来的实用器,用来挑解绳结、带扣等。高古时期的冲牙结构简单,初期似狼牙,后期似鹿角,此造型一直延续到商周。周末期至春秋开始出现龙首、鸟首型装饰,器型也越来越修长(以上是个人看法)。见图:西周鸟首玉鑴
下载 (9.93 KB)
1 小时前
二、纹饰,凤纹。典型汉凤造型,勾嘴、水滴眼、眼角随冠上飘、细颈、卷尾、单足以及两趾。相关纹样可见本坛“掌门人”所藏,白玉双凤螭虎佩。
下载 (203.4 KB)
1 小时前
三、工法,镂雕加阴线,打磨精细。
四、材质,个见应为水透料,不是什么好玉。
第一眼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件精工细作的美器。但随着观察的深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首先无论在馆藏或是图录中,采用如此细工的玉鑴几乎没有(可能是我孤陋)。可见到的只有台北故宫的两件馆藏,见下图。另外,正象“大胡子”兄所说,此件太胖了。若是如下形制,才是一个合适的状态。所以“光彩”外表的东西,必须严加甄别。
台北故宫藏战国龙凤纹玉鑴一对
下载 (59.48 KB)
1 小时前
台北故宫藏 汉凤纹玉鑴
下载 (130.55 KB)
1 小时前
此件如果是这个形制才算比较对的
下载 (72.45 KB)
1 小时前
其次,我始终认为汉代是神思、气度、工艺集大成者,冠绝各朝。在器物的造型上,纹饰的用度上,造型的合理性上,基本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但是这件表现出了很多不应有的问题。主体造型与次要装饰物的从属关系混乱,足部与尾部“芝型”纹饰的直线式连接、羽冠令人费解的三分叉、呈死角连接的大型尾羽,都是与汉代造型的流畅相悖的设计。使得下图画红圈处的造型异常零碎,气韵不畅。
下载 (183.38 KB)
1 小时前
在工艺上,阴刻线看似精细,实则失去了汉游丝毛雕刀断神连的韵味,走线呆板,深度一致,而且崩边现象明显。这些在已经贴出的图上应该能清晰地看到。汉代在眼睑的处理上是很精细的,在这件上完全看不到常见的“减地阳坡”,只有生硬的“U”型槽线。所有镂空的地方没有见到定位管钻孔。
在沁色上更为诡异,整器顶部失透石质化明显,却无对应的减缩。红沁艳丽,不用反面透照既显色。且接痕很硬,细致观察又没有玉质本身的绺、裂或结晶方向的变化。虽然有尾部及“芝型”纹饰上的两块潜裂在工痕之上,但是自微观图上仍然能够看出有些地方工痕显新,尤其是颈部、尾部的尾段。工痕的转角处连接比较生硬,非砣具所为。
下载 (105.48 KB)
1 小时前
有位兄在回复中所说的镂空处问题其实是泥痕,这件东西的立面打磨还是很用心的,包浆也做到了全包覆,所以潜在危害更大。
这个就是老行内所说的“油炸鬼”是也。东西不便宜(打消你真的能捡漏?!的疑虑),后尾有修(这是老的,新的东西谁修呀?),这些都是想告诉咱这东西不假。我装作自己吃不准,加上之前在这家买过真品,所以假称找朋友长长眼,拿回来拍照,于当夜贴出。俺肯定是和这店家完蛋了,如果店家上网的话。不想,这么多朋友认为真品,汗!
最后一招,仪器。我之前是不信所谓“查尔斯”滤镜的,但这次用了。在强光电筒及滤镜观察下,“红沁”部分姹紫嫣红,已经完全自整器其它色相中完全脱离。所以,我在此多次提醒网友,一定要使用。对于假红山、战汉中的老土大红、黄褐色沁,新造和田洒金皮以及南阳工、蚌埠工的辨识非常有用。
最后,祝网友们心情愉快! |
关注!:share: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10-5 10:37
感谢斑竹评价。
macg4 发表于 2011-9-28 22:20 
您用[斑竹]两字,时在不妥。
作者: 美迪 时间: 2011-10-5 13:55
評得好。:share: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5 21:36
您用[斑竹]两字,时在不妥。
刘寒冰 发表于 2011-10-5 10:37 
这道显得俺外道了,作揖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5 21:36
評得好。
美迪 发表于 2011-10-5 13:55 
谢兄台,也请发表些看法。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10-5 21:52
本帖最后由 刘寒冰 于 2011-10-5 22:33 编辑
这道显得俺外道了,作揖
macg4 发表于 2011-10-5 21:36 
macg4老师不外道,网上在过十天才-年,前半年学写字,电脑更是学前班,网上道道就更不知道,这个贴子是我设的高亮操作理由[好教材]。作揖就沒必要了。
:share: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5 21:54
本帖最后由 macg4 于 2011-10-5 21:57 编辑
macg4老师不外道,网上在过十天才-年,前半年学写字,电脑更是学前班,网上道道就更不知道, ...
刘寒冰 发表于 2011-10-5 21:52 
大家同乐
兄好,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文博行所涉内容太过“浩瀚”,穷我们这一生又能接触多少呢?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10-5 22:27
本帖最后由 刘寒冰 于 2011-10-5 22:34 编辑
大家同乐兄好,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文博行所涉内容太过“浩瀚”,穷我们这一生又能接触多少呢? ...
macg4 发表于 2011-10-5 21:54 
兄弟好!玩就快乐!能共同学习探讨,文博行的浩瀚内容能学习-点知识就更快乐!我用手写板太慢凉解。
:share:
作者: 契卡 时间: 2011-10-6 11:12
呵呵,愿明者自明,阿门。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10-6 13:00
呵呵,愿明者自明,阿门。
qika 发表于 2011-10-6 11:12 
打麻雀准蠃
作者: 玉人 时间: 2011-10-6 13:54
个见,这是古玉特有的失透,而不是青海水透料的透。
如此美沁、包浆,也不是油炸可以做到的。
作者: 殷商004 时间: 2011-10-6 14:11
个见,这是古玉特有的失透,而不是青海水透料的透。
如此美沁、包浆,也不是油炸可以做到的。 ...
玉人 发表于 2011-10-6 13:54 
学习

作者: 远方玉客 时间: 2011-10-6 16:02
这种探讨很有益,看了各位师友直言坦诚。各舒已见、学习了!个见此器沁色自然,不是(油炸鬼)的表象。
作者: 红山情 时间: 2011-10-6 17:03
学习了!
作者: 美迪 时间: 2011-10-6 18:11
回复 90# macg4
我上次评 “从这张相片, 阴刻线好象起毛有裂。”
这1件有迷惑性, 粗看有一眼, 细看露马脚。
但造型和神韵都不太好, 阴刻线跟战汉的游丝毛雕, 差得远。
玉鑴是贵族 / 皇家用的玉器, 这玉材太差了, 古人怎么会费工在这劣质玉料上? 劣玉料做出来的, 那个贵族/皇室会用?:share: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6 19:32
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一对白玉凤纹玉鑴,请大家对照。
(, 下载次数: 11)
作者: macg4 时间: 2011-10-6 19:42
高仿,龙纹玉鑴,明显的臆造,使用了出廓璧上常用的纹饰。但是工还是很精的。
据说这些都是到国外送拍的,制作有博物馆研究人员把关。一定要小心!
(, 下载次数: 11)
作者: 刘寒冰 时间: 2011-10-7 07:20

作者: 焦点001 时间: 2011-10-9 22:57
回复 100# 美迪
何以看出劣质玉料?
作者: 美迪 时间: 2011-10-10 17:12
回复 美迪
何以看出劣质玉料?
焦点001 发表于 2011-10-9 22:57 
这是另一位师友的意见, 他说得对, 只是大多数人不以为是。
此件是青海料, 泡入高温黑油中作旧, 我以前有吃过这药。因为是提油做旧,会有越盘越暗的感觉。如果泡在80度的热水中,马上见到有一层薄薄的黑色油浮出来。
现在的仿瓷, 做了旧卖$500, 如果有修補开价卖$5000。因为一般人都以为要是假的就没有修的价值。其实是旧修和新修是不一样的。
道理跟这一件一样, 旧修会否用现在的铜料???
:share:
作者: 净神 时间: 2011-10-12 17:44
您给与无论是新藏友还是老藏友都提了个醒,玩古玉一定要首先相信科学,二是要擦亮眼睛细心观察!
:share:
作者: 美迪 时间: 2011-10-16 22:02
有看头!欣赏!
博道 发表于 2011-9-30 01:51 
引用任老师的话 : “我们的一生能真正见过多少古人制玉工法?未知未见多的更显自己无知!”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