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打印本页]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08
标题: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upload=jpg,dsc00591.jpg]UploadFile/2009-8/20098717142479522.jpg[/upload]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经历的六个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世纪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经历六个不同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红山文化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田野工作仅限于小规模的地表调查。根据调查资料,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认识到西辽河流域南北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已注意到长城地带作为南北文化接触地带研究的重要性,成为较长时期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及红山文化研究的指导性意见。?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家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第一、二住地进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并出版了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赤峰第二期文化的命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仍旧停留在《赤峰红山后》报告所公布的材料,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外诸多史前考古学家已经形成了共识。?

  20世纪50年代,红山文化研究步入正轨,并由此确立了该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标志性工作有两项:—是1954年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二是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对红山前的三个地点和红山后的一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和试掘,获得一批重要的实物标本,对《赤峰红山后》报告中的错误结论予以更正,提高了对于红山遗址群及红山文化研究的总体认识。?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红山文化这一重要课题,对于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白斯朗营子四棱山、三道湾、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等遗址的调查和主动性发掘,极大地丰富了红山文化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发现,第一次明确了红山文化祭坛的形制。而牛河梁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各个地点积石冢石棺墓内出土一批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红山文化玉器,辉煌的红山文化玉雕群最终得以确认,同时还发现女神庙、祭坛、大型祭祀平台等相关遗迹。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田野考古资料的日渐丰富,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得以建立,红山文化综合研究水平整体显著提高。巴林左旗二道梁、克什克腾旗南台子、林西县白音长汗等遗址均发掘出红山文化房址或墓葬,出土一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红山文化玉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此贴子已经被任南于2009-8-7 17:15:43编辑过]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1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三项重要成果

发布: 2009-2-22 11:53 |  作者: webmaster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5次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据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2000年以来,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主要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    
     第一,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发掘了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该地点是一处距今53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长方形环壕聚落,填补了红山文化晚期研究资料的空白。
 聚落房址偏小,均为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大体成排分布,窖穴分布在房址外围,排列密集,充分反映出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单一家庭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生产和生活单元。
     第二,2001年7月,敖汉旗博物馆对草帽山遗址第二地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一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的遗迹、遗物资料。该地点清理出分层砌筑的石墙基址,其内分布有方形的祭坛和小型石棺墓,共7座。
草帽山遗址内坛冢结合分布,祭祀功能十分突出,是新世纪红山文化考古较重要的收获。?
     第三,200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河梁第十六地点进行发掘,发现一座大型石棺墓。墓内出土玉凤、箍形器、玉人各1件,玉环3件,绿松石坠饰2件。
 这是目前所发现的规格最早的一座红山大型墓葬,虽未见勾云形器,但和箍形器共同出土的玉人和玉凤,代表了一种新型的高规格玉器组合关系,对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结构和用玉制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该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与中原仰韶文化和东北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3
                                     红山文化研究存在薄弱环节
    
http://news.QQ.com  2007年06月16日16:55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点击查看呼和浩特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6月16日专电(记者丁铭)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点击查看赤峰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红山文化的发现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方面均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深入开展红山文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矗但同时也应看到,红山文化研究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据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红山文化研究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第一,红山文化目前分为四期,年代跨度约为1500年,目前三、四期的资料较丰富,一、二期的资料明显偏少,需要有意识加强寻找、发掘红山文化早期遗存,以便建立更完整的红山文化自身发展序列。

  第二,与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相比,红山文化目前缺乏经过较大规模揭露的居住性遗址,对房屋形制、聚落布局、社会组织形态的认识尚显薄弱。

  第三,红山文化积石冢多建在山梁或土丘的顶部,代表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具有鲜明的宗教祭祀意义。埋葬在积石冢石棺墓内的死者仅限于少数社会成员,推断生前应为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死后多用玉器随葬,有关普通社会成员的完整墓地至今尚未发现,在墓葬形制及随葬方式等方面有无差异尚待证实。

  第四,通常认为,红山文化时期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狩猎、采集和捕捞经济作为补充,但尚缺乏植物考古证据。

  第五,关于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理论问题学术界争论颇多,需要在今后的田野考古和研究工作中寻找更有力的证据。

  席永杰说,针对上述薄弱环节,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田野工作和综合研究,相信21世纪的红山文化研究必将在考古学界的努力下掀开新的一页。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该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在与中原仰韶文化和东北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完)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4
2006年8月10日,由赤峰学院、赤峰市文化局主办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在赤峰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参加高峰论坛的国内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朝阳师专、朝阳市文化局、朝阳市文联、赤峰学院、翁牛特旗政协文史办。境外学者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论坛由赤峰市文化局局长于建设主持,赤峰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荣旭致开幕词,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是首届红山文化节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以红山文化节带动高峰论坛,交流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推动赤峰地区红山文化研究不断提升新台阶。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5
                  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在内蒙古启动
2008年08月14日 09:58:06  来源:新华社
【字号 】 【oPrint();">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3日专电(宋景军、孙国权)由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直接承担的国家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正式启动。

    据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此课题目的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探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源。这项庞大的工程关乎国家的声誉、民族的根源、文明起源的模式。

    席永杰说,这项工程需各个相关学科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是关乎子孙千秋万代的大事。此项工程完成后,对中华文明产生和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中华民族形成、民俗、民风等各个方面的认知都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对提高中国文明大国的历史地位也有着直接的意义。

    席永杰介绍,国家三部门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项目课题,委托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慎重选择,决定成立项目课题组,并委任在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中有突出贡献和学术成果显耀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为课题组负责人。此项目将历时一年,在赤峰、辽宁朝阳、沈阳等地开展研究工作。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5
专家称约八千年前红山文化骨笛能演奏完整乐曲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4-14  发表评论>>

13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召开发布会,宣布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的约八千年前的骨笛能演奏完整乐曲。这一研究成果把中国乐器史向前推进了约三千年。

据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兴隆洼文化的研究,前不久,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将1986年在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出土、后一直存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库的约八千年前的骨笛报批取回,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介绍,骨笛取回后,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技术手段对骨笛进行了复原修补。发布会上,赤峰市竹笛研究会会长杨国庆用出土的骨笛现场演奏了《国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两个曲目。骨笛奏响了天籁之音,有完整的七个音阶。

席永杰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支骨笛把中国乐器史提前了约三千年。”他认为,这支骨笛的成功演奏,表明早在约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乐器的制作技术。对这支骨笛的研究,也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和古代人类的社会形态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兴隆洼文化是东北亚地区十分发达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在中国考古学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迄今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距今7250-8000年。(宋景军)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6
我国首次证明:古人用砂绳切割玉石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6-23 10:26 

  “石之美者为玉”我国作为有着悠久崇玉传统的国家,先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制玉、解玉、加工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实验考古,即对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古人加工玉的方式再次进行实验。6月5日,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告诉记者:经实验证明古人确用砂绳切割玉石,此举在中国大陆尚属首例。

  为保证本次实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还邀请了赤峰地勘院原总工程师王子祥参加。王子祥对用于实验的麻绳、细砂、玉石等器材进行了专业鉴定。

  据王子祥介绍,用于本次实验的玉石是岫岩玉中的透闪石,属于软玉,硬度为摩氏6.3。玉石条的长度为23.5厘米,宽3.5厘米,厚2厘米,重量为527克。古人制玉的材料大部分是岫岩透闪石玉,实验加工岫岩透闪石,具有可比性。砂绳切割玉器实验开始后,一个人拉动麻绳,两个人往绳上加水砂,30分钟时,被加工的玉石材料上内深为3毫米,外深7毫米;45分钟时,玉石内深8毫米,外深14毫米。当进行到60分钟时,经测量,内深20.4毫米,外深25.6毫米。口宽,三次均为3毫米。

  考古界专家认为,古人制作的玉?切口上面有波浪纹,是砂绳加工的结果。而现代人用电锯加工玉石是不会出现波浪形纹理的,这也是鉴别古玉器与现代人做假玉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一个小时的实验证明,古人的确使用砂绳加工制作玉石,且用麻绳、水砂加工玉石,切口出现的波浪纹与古人制作玉?切口纹理一致。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7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自治区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对2007年结题项目进行了评审,由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教授承担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青铜文化、游牧文化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评审,等级为优秀。 ...

日前,自治区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对2007年结题项目进行了评审,由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教授承担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青铜文化、游牧文化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评审,等级为优秀。同时,席院长的课题成果《红山文化与辽河文明》、《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古代西辽河流域的游牧文化》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专项出版经费支持,并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 许群利    时间: 2009-7-17 13:18

              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时间:2008-08-29 11:13:23  来源:  作者:

        8月29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赤峰市委、市政府主办,赤峰学院承办的“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新城区国际会展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国家民委社团管理办公室主任曲扎,赤峰市委书记杭桂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荣旭,副市长梁淑琴,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建设,内蒙古社科院院长吴团英,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牛森、王学俭。共有来自日本、韩国、香港及北京、辽宁等地区的13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会。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马永真主持了开幕式。

        市长王中和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和内蒙古社科院院长吴团英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

        开幕式上对“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节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奖。本次共收到论文130余篇,经大会组委会评选,共评出获奖论文37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21篇),其中我院历史系副主任任爱君教授撰写的论文《试论古代草原宇宙观之五方色习惯》荣获一等奖。

        北京联合大学朱耀廷教授,深圳市社科院乌兰察夫研究员,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建设分别以《元大都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结合的产物》、《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视野》、《关于红山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为期三天,开幕式结束后,根据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日程安排,从29日下午至30下午,与会专家和学者将围绕“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两个主题分组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作者: 三肖居    时间: 2009-7-17 17:46
以下是引用许群利在2009-7-17 13:16:00的发言:
我国首次证明:古人用砂绳切割玉石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6-23 10:26 

  “石之美者为玉”我国作为有着悠久崇玉传统的国家,先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制玉、解玉、加工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实验考古,即对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古人加工玉的方式再次进行实验。6月5日,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告诉记者:经实验证明古人确用砂绳切割玉石,此举在中国大陆尚属首例。

  为保证本次实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还邀请了赤峰地勘院原总工程师王子祥参加。王子祥对用于实验的麻绳、细砂、玉石等器材进行了专业鉴定。

  据王子祥介绍,用于本次实验的玉石是岫岩玉中的透闪石,属于软玉,硬度为摩氏6.3。玉石条的长度为23.5厘米,宽3.5厘米,厚2厘米,重量为527克。古人制玉的材料大部分是岫岩透闪石玉,实验加工岫岩透闪石,具有可比性。砂绳切割玉器实验开始后,一个人拉动麻绳,两个人往绳上加水砂,30分钟时,被加工的玉石材料上内深为3毫米,外深7毫米;45分钟时,玉石内深8毫米,外深14毫米。当进行到60分钟时,经测量,内深20.4毫米,外深25.6毫米。口宽,三次均为3毫米。

  考古界专家认为,古人制作的玉?切口上面有波浪纹,是砂绳加工的结果。而现代人用电锯加工玉石是不会出现波浪形纹理的,这也是鉴别古玉器与现代人做假玉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一个小时的实验证明,古人的确使用砂绳加工制作玉石,且用麻绳、水砂加工玉石,切口出现的波浪纹与古人制作玉?切口纹理一致。

[em65]【有感而发】也让时下造假的人学一学古人解玉治玉的方法吧!一来让他们多干一些体力活儿,练练身板儿;二来效法古人治玉,体会古人治玉的艰难,兴许克服一下浮躁心态。然后再问问他们够不够成本。即便是这样,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模仿得像,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8 7:14:23编辑过]

作者: 徐向阳    时间: 2009-7-18 22:01
[em27]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9-8-7 17:16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经历的六个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世纪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经历六个不同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红山文化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田野工作仅限于小规模的地表调查。根据调查资料,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认识到西辽河流域南北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已注意到长城地带作为南北文化接触地带研究的重要性,成为较长时期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及红山文化研究的指导性意见。?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家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第一、二住地进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并出版了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赤峰第二期文化的命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仍旧停留在《赤峰红山后》报告所公布的材料,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外诸多史前考古学家已经形成了共识。?

  20世纪50年代,红山文化研究步入正轨,并由此确立了该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标志性工作有两项:—是1954年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二是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对红山前的三个地点和红山后的一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和试掘,获得一批重要的实物标本,对《赤峰红山后》报告中的错误结论予以更正,提高了对于红山遗址群及红山文化研究的总体认识。?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红山文化这一重要课题,对于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白斯朗营子四棱山、三道湾、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等遗址的调查和主动性发掘,极大地丰富了红山文化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发现,第一次明确了红山文化祭坛的形制。而牛河梁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各个地点积石冢石棺墓内出土一批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红山文化玉器,辉煌的红山文化玉雕群最终得以确认,同时还发现女神庙、祭坛、大型祭祀平台等相关遗迹。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田野考古资料的日渐丰富,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得以建立,红山文化综合研究水平整体显著提高。巴林左旗二道梁、克什克腾旗南台子、林西县白音长汗等遗址均发掘出红山文化房址或墓葬,出土一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红山文化玉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此贴子已经被任南于2009-8-7 17:15:43编辑过]


作者: 天山    时间: 2009-8-10 18:01
[em51]
作者: 天山    时间: 2009-8-10 18:01
[em63]
作者: 徐向阳    时间: 2009-8-11 10:12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09-7-17 17:4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有感而发】也让时下造假的人学一学古人解玉治玉的方法吧!一来让他们多干一些体力活儿,练练身板儿;二来效法古人治玉,体会古人治玉的艰难,兴许克服一下浮躁心态。然后再问问他们够不够成本。即便是这样,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模仿得像,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8 7:14:23编辑过]

他们早就在使用了。[em27]


作者: 马纪宁    时间: 2009-8-12 17:47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09-7-17 17:4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有感而发】也让时下造假的人学一学古人解玉治玉的方法吧!一来让他们多干一些体力活儿,练练身板儿;二来效法古人治玉,体会古人治玉的艰难,兴许克服一下浮躁心态。然后再问问他们够不够成本。即便是这样,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模仿得像,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

 

我一直在市场上想淘一个线切割的玦、没有找到。


作者: 掌门人    时间: 2009-8-12 21:39
以下是引用许群利在2009-7-17 13:0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经历的六个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世纪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经历六个不同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红山文化内涵与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田野工作仅限于小规模的地表调查。根据调查资料,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认识到西辽河流域南北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已注意到长城地带作为南北文化接触地带研究的重要性,成为较长时期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及红山文化研究的指导性意见。?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家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第一、二住地进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并出版了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赤峰第二期文化的命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仍旧停留在《赤峰红山后》报告所公布的材料,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外诸多史前考古学家已经形成了共识。?

  20世纪50年代,红山文化研究步入正轨,并由此确立了该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标志性工作有两项:—是1954年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二是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对红山前的三个地点和红山后的一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和试掘,获得一批重要的实物标本,对《赤峰红山后》报告中的错误结论予以更正,提高了对于红山遗址群及红山文化研究的总体认识。?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红山文化这一重要课题,对于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白斯朗营子四棱山、三道湾、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等遗址的调查和主动性发掘,极大地丰富了红山文化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发现,第一次明确了红山文化祭坛的形制。而牛河梁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各个地点积石冢石棺墓内出土一批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红山文化玉器,辉煌的红山文化玉雕群最终得以确认,同时还发现女神庙、祭坛、大型祭祀平台等相关遗迹。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田野考古资料的日渐丰富,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得以建立,红山文化综合研究水平整体显著提高。巴林左旗二道梁、克什克腾旗南台子、林西县白音长汗等遗址均发掘出红山文化房址或墓葬,出土一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红山文化玉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此贴子已经被任南于2009-8-7 17:15:43编辑过]

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少.


作者: 三肖居    时间: 2009-8-13 10:16
以下是引用牛牛在2009-8-12 17: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09-7-17 17:4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有感而发】也让时下造假的人学一学古人解玉治玉的方法吧!一来让他们多干一些体力活儿,练练身板儿;二来效法古人治玉,体会古人治玉的艰难,兴许克服一下浮躁心态。然后再问问他们够不够成本。即便是这样,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模仿得像,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

 

我一直在市场上想淘一个线切割的玦、没有找到。

[em56]【有感而发】牛牛兄是一位有心人。您没找到这样的玦,可继续找,我在此也发动网友们一块儿找。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以此来辨别古人工,抑或今人工,再将任南先生鉴别红山古玉12字法结合起来一同找。果真如此,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起码可以提高眼力,鉴别真伪。

我有这样的估计,我们今人不怎么会,也不怎么愿意去用什劳子线切割玉石琢治玉器,因为那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劳动。且不说他吃不了那份儿苦,就是他那份儿心境也达不到古人那种程度。古人治玉的心境是多么虔诚!多么纯净!多么质朴!多么安详!还有那份儿闲适!我们今人有么?听说如今确有模仿古人治玉者,主要给博物馆做展品。不禁要问:工能模仿,表象能仿么?表象能仿,神韵能仿么?神韵能仿,好!打住!逮住他问问,不!得说“跪拜请教”:能告诉我需要多少成本么?可我们今人有几个能达到如此程度的?那可真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简直成了大师级的人物了!

即便如此,它也不可能像真的似的。我们用任南先生的12字法做“照妖镜”,一照即可现原形。

话可别说得过头了。

再找找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8 7:18:14编辑过]

作者: 云华    时间: 2009-8-25 16:27
[upload=jpg,100_6599.jpg]UploadFile/2009-8/200982516264092092.jpg[/upload]
[upload=gif,2008083121034489.gif]UploadFile/2009-8/20098251632952196.gif[/upload]

  席永杰:用实验证明管钻技术的成熟
     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灵魂,然而那么硬的玉,古代的红山先民在没有现代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把玉器雕琢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制作一件玉器要用多久时间呢?在此次高峰论坛上,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给大家讲述了他们曾做过的一个实验,用实践证明在一件玉器上进行复杂的钻孔技术只需200分钟,若准备工作充分,时间还会更快。
   据席永杰介绍,他们的试验是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纱绳切割和沙钻,沙是普通的细沙,而绳则是普通的草绳,钻头就是竹筒或者实心的竹筷,通过这些方式切割或钻孔的玉,其上的螺纹与红山玉器上的完全一致。
席永杰说:“总的来看,近年来对古代玉器钻孔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管钻工艺的研究还停留在观测阶段,我们用实验结果向人们证明了管钻技术的成熟,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人们认为制作一件玉器需要旷日持久的猜想。也就是说,事实上,用完整的线切割术和钻孔术制作一件红山玉器所耗时间并不多。”
http://www.northnews.cn/news/2008/200808/2008-08-31/165145.html

责任编辑:jx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5 16:34:44编辑过]

作者: 云华    时间: 2009-8-25 16:54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upload=jpg,100_6599.jpg]UploadFile/2009-8/200982516534065216.jpg[/upload]
[upload=jpg,100_6605.jpg]UploadFile/2009-8/200982516534057759.jpg[/upload]


作者: 云华    时间: 2009-8-25 17:07
[upload=jpg,100_6606.jpg]UploadFile/2009-8/20098251771967160.jpg[/upload]

作者: 三肖居    时间: 2009-8-26 09:58
以下是引用云华在2009-8-25 17:0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66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56][学习与探索]这种实践活动最具说服力。堪称学古人治玉“五步曲”:

 

1,用眼观察;2,动脑思考;3,动手实践;4,用心比较;5,动笔总结。

而“动手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


作者: 云华    时间: 2009-9-2 11:46
[em27]
作者: 云华    时间: 2009-9-2 11:4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upload=jpg,100_66071.jpg]UploadFile/2009-9/20099211481920152.jpg[/upload]


現代的老式工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 12:10:04编辑过]

作者: 云华    时间: 2009-9-2 12:07
以下是引用cl在2009-7-31 19:22:00的发言:
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http://www.northnews.cn  时间:2007-8-21 22:15:16 来源:北方新闻网   207]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月17日,作为赤峰市第二届红山文化节主题内容的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在赤峰学院召开,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红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播问题,研究红山文明在华夏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建立起红山文化区域合作机制,为红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努力。

  杨伯达:红山文化研究进入整合新阶段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玉器研究专家杨伯达认为,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玉器是史前社会的重要物品,玉文化在红山文化中处于研究核心地位。

  经过多年考古研究,杨伯达发现: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巫师是玉器的持有者;玉器不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中的礼器,而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时代产物。他说:“玉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矿石,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以玉祀神的阶段。”

  在本次论坛上,杨伯达盛赞红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文化无疆、资源共享的新里程。他说:“玉文化的研究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的举办,标志着红山文化的研究已经进入整合研究的新阶段。”

  邓聪:8000年前玉器砂绳切割技术已经成熟

  用砂绳切割技术是红山玉器制造工艺的特征,红山玉器中孔的制作就是采用砂绳切割技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合作对玉器起源进行了探索、研究,从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玉器中第一次发现一种名叫“玦”的玉耳环上有砂绳切割痕迹。研究成果显示,在8000年前赤峰一带玉器砂绳切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技术是长江流域6000年前左右大行其道的线切割技术的源头。

  邓聪说:“这是中国玉器技术史研究上的一大突破,在世界玉器科技发展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3000年前左右,美洲也使用线切割技术加工硬玉翡翠,比中国晚了5000年。”

  金镐逸:韩国人也在研究红山文化

  在本次论坛上,韩国国学学术院院长金镐逸介绍,在韩国红山文化多被人们称为“辽河文化”或者“西辽河文明”。经过多年的研究,金镐逸发现,红山文化时期牛河梁积石冢与韩国首尔附近的岩寺洞积石冢极其相似。

  席永杰: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俗

  赤峰学院院长席永杰教授通过出土文物对西辽河地区的史前社会做出推想。他对兴隆洼遗址出土的一个头骨进行了分析,在上面发现一对有着明显打洞医疗痕迹的牙齿。认为,打洞医牙不但需要止血、消炎,还需要麻醉,这说明8000年前兴隆洼地区的医疗水平已经相当不俗,很可能已经有了专业牙医。席永杰对一支骨笛照片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支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西辽河时期,人们对乐理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这支骨笛将会把中国的乐器史向前推进几千年。”他认为,西辽河地区史前社会的科技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李健民:陶寺文化与红山文化不同

  陶寺文化时期物质生产力比较发达,人们不太注重对神的信仰;红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人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很高,因此盛行对神的信仰。


作者: 哥是寂寞    时间: 2009-9-5 07:13
标题: 上海阀门/上海招聘/上海人

主页

气动阀门

自动阀门

电动阀门

进口阀门

液压阀门

阀门密封

高温阀门

三通阀门

消防阀门

电磁阀门

作者: 三肖居    时间: 2010-1-21 17:03
以下是引用云华在2009-9-2 11:49:00的发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_660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現代的老式工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 12:10:04编辑过]

[em56][学习与欣赏]探索先民如何治玉。学习了。

云华兄:有一段时间不见了,您最近忙什么去了?


作者: 龙人    时间: 2010-1-28 12:16
[em56]
作者: 云华    时间: 2010-2-3 20:30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10-1-21 17:0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学习与欣赏]探索先民如何治玉。学习了。

云华兄:有一段时间不见了,您最近忙什么去了?

三肖居:

   是啊!好久沒和朋友们见面了。

   何时当版主。。发个器物 祝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5 14:18:46编辑过]

作者: 云华    时间: 2010-2-3 20:33
[upload=jpg,100_656913.jpg]UploadFile/2010-2/20102320323994167.jpg[/upload]

作者: 盘古    时间: 2010-2-5 10:40

学习[em56]


作者: 4giveme24    时间: 2010-5-7 21:47
标题: 美国空军专用,最受欢迎的畅销太阳镜雷朋
淘宝店址http://haha2424.taobao.com/http://shop33556627.taobao.com/雷朋太阳镜地址[url=http://item.taobao.com/item_detail.jhtml?item_id=1ce3f92ee214ee3b30c75cbb1f11d5ea
作者: 4giveme24    时间: 2010-5-7 21:47
标题: 美国空军专用,最受欢迎的畅销太阳镜雷朋
淘宝店址http://haha2424.taobao.com/http://shop33556627.taobao.com/雷朋太阳镜地址[url=http://item.taobao.com/item_detail.jhtml?item_id=1ce3f92ee214ee3b30c75cbb1f11d5ea
作者: 项天狼羽    时间: 2013-1-31 22:37

作者: 私爱爱    时间: 2016-3-30 07:31
学习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