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经侦支队接到市民反映,辖区内一家名为上海华圣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圣公司”)的单位涉嫌合同诈骗。民警初步查证受害人100余名,涉案金额600余万元,目前,虹口警方已经追回300余万元赃款。
线上线下揽客,铺垫充分博取信任
经调查,华圣公司注册时表明是一家从事收藏品展示展览的公司。该公司租下位于虹口区西江湾路一园区内的商铺后装修一新,使其成为一个上百平米的展示厅。随后,华圣公司又开始通过网络大肆宣传,以至于不少搜索引擎上只要打入“上海收藏”、“上海鉴定”等关键字后,置顶信息里总能找到该公司的名字。
除了对外宣传,该公司还雇佣了大量员工,通过网络论坛、电话或微信寻觅被害人,用免费展示、高价代售等方式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据事后了解,该公司给每位员工提供一份“话术单”,上面一步步地注明了如何招揽客户,只要按照话术单操作,成功率能大大提高。
有了线上线下的宣传声势,加上步步为营的营销人员,华圣公司在短时间内便聚拢了不少人气。大量收藏品爱好者对这家华圣公司深信不疑,带着或祖传、或淘来的藏品委托该公司进行拍卖。
招募群众演员扮买家,只为设下骗局
这些藏品在华圣公司的展厅或网上展示不到一周,收藏爱好者们就会接到华圣公司的通知,称有买家想高价购买藏品,而这个价格往往要比收藏者的心理价位还要高出许多,且远高于市场评估的价格。
对于突如其来的横财,起初不少收藏者也心存怀疑,而华圣公司此时便会安排买家与卖家直接见面。据事后这些被骗的收藏者反映,这些所谓的“买家”穿着得体,言谈举止间很像收藏圈的人,更有甚者是外籍人士。他们除了表达对于藏品的喜爱,更表示愿意高价收买。
然而收藏者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买家”都是华圣公司雇佣的群众演员,根据国籍,中国演员每人300元左右,外籍演员的出场费甚至可以达到1200元。后期,为了节约成本,甚至连华圣公司自己的员工都会客串一把买家。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进一步获得被害人的信任,从而实施后续的诈骗行为。
委托山寨公司鉴定,费用高昂有去无回
就当这些收藏品爱好者对这场交易深信不疑时,“买家”就会提出需要一份鉴定书来保证藏品品质,例如银币内的含银量达到多少、藏品的年代等等。而鉴定机构必须是由华圣公司指定且只能以该公司名义送往鉴定,其中主要就是一家名为“古缘”的鉴定公司,而这家公司对外还给自己冠上另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头——中国文物博物馆检测研究院。经警方调查,该公司根本没有检测资质。
虽然鉴定费用高昂,但是想到自己的藏品能卖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天价,收藏者欣然与华圣公司签订了委托鉴定和拍卖的协议。协议中,华圣公司不仅注明了买家对物品成色、年代的要求,还标注了成交价格,这无疑又给收藏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其实,犯罪嫌疑人深知古玩行情,定下的标准即便是真品也无法达到,卖家却难以辨别。
然而送鉴的结果往往是达不到买家的要求,“买家”蒸发,华圣公司也立即将藏品返还给被害人。这看似一场普通的失败交易,其实是由华圣公司与古缘鉴定公司一唱一和,通过控制检测报告共同演绎的一场骗局。虽然事先的协议中标明了成交的价格,但是仔细推敲协议内容后不难发现,一旦藏品达不到协议中的品质要求,交易失败的原因将全部归咎于卖家,且鉴定费也概不退还。虽然藏品物归原主,但这场骗局真正的目标其实是被害人支付的高昂鉴定费。
该诈骗团伙最大一单鉴定费达到55万元,是一个北京收藏者的花瓶。
拍卖、鉴定是同伙,主犯获利数百万
那么,为何古缘鉴定公司会和华圣公司串通一气,控制检测报告?经警方调查发现,原来上述两家公司的股东范某、刘某等人之前在同一家展览公司工作,很早之前便相识。几人之前在公司中主要从事收藏品的拍卖,靠收取前期服务费经营。但范某觉得如此运营盈利太少工作量又大,因此便伙同前同事5人先后开设了华圣公司与古缘鉴定公司,目的就是通过合同诈骗的方式骗取被害人高昂的鉴定费获取暴利。不到半年的时间,仅该团伙5名主犯已非法获利400余万元。
12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经侦支队出动警力先后在上海华圣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抓获犯罪嫌疑人华圣公司总经理范某等25人。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上海警方提示:市民想要拍卖藏品,须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拍卖行,正规拍卖行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会向卖家收取任何费用
一幅字画的价值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了17万到8736万元的巨大落差。
字画原主人朱云认为,低价出售乾隆御笔是因为鉴宝专家刘岩上演双簧计故意压价。在起诉过程中,朱云发现竟然有南北两个鉴宝专家刘岩。
北京鉴宝专家刘岩昨天自辩称,与购宝人并无利益关系,并指责另一刘岩冒用其名。
一个原本就悬而未决的案件却又引来了两位鉴定师的真假之争,这背后折射出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混乱。
事件缘起 参加鉴宝专家认定是古画
这一切事情都起源于一幅乾隆御笔所作《嵩阳汉柏图》。
家住郑州市惠济区的朱云今年66岁,昨天他告诉记者,《嵩阳汉柏图》是家里老人传下来的。"因为不知道画的真假,家人一直把它装在盒子里,扔在柜子顶上,平时没人去动它。"
2009年9月,朱云带着这幅家传的宝物参加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鉴宝节目的海选。在会场碰到了节目请来的鉴宝嘉宾刘岩(下称刘岩A),而刘岩A当时给那幅画的评价是"古旧"。
真假御笔 乾隆真迹被否17万卖给北京买主
朱云说,刘岩A看到这幅画后,"特意摘下眼镜仔细看了看",表示晚上可以到他住的宾馆讲讲画。
据朱云描述,当天晚上在酒店的房间里,刘岩A告诉他,这幅画不是乾隆真迹,也就值3万元。还拿出一本名为《北京明珠双龙2009年首届书画精品拍卖会》的书,指着上面另一幅乾隆的画,说这幅尺寸更大一些,也才值5万~8万元。
朱云说,当时刘岩A还表示,能找个人来买这幅画,可以帮着多卖三五万块钱。
2009年10月21日上午,朱云在房间里见到了从北京过来的买主程先生。"当时经刘岩A从中斡旋,双方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朱云说。
文物拍卖会字画身价涨到8736万
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在2010年12月份北京保利公司的拍卖会上,这幅画竟然拍出了7800万元的天价,算上佣金,成交价高达8736万元。
"我们对专家一直很信任,当时还以为卖值了。可2011年才知道,那幅画竟然拍卖了8700多万。仔细回想才发现,这就是一个骗局。"
风云突变 怀疑演双簧原主起诉鉴宝师
同样一幅画,却在两个人手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只卖了17万,而另一个则拍卖了8700多万。
500多倍的价格落差让朱云觉得自己被鉴定专家的"双簧计"欺骗了,于是一纸诉状将当时的鉴定专家刘岩A和买主告上法庭,要求判定交易无效,退回《嵩阳汉柏图》。
去年8月,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随后又申请移送公安机关侦查。但目前法院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而公安机关也以不属于经济犯罪为由一直没有立案。
背靠背对话
同一幅画,同一次鉴定,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本报记者就一些差异较大的问题分别询问了鉴宝双方。
关键点1 是否认定为乾隆真迹?
朱云:当时刘岩A说这是幅"老东西",但不是乾隆的真迹,市面上这种类型的画很多,没有收藏价值。随后,他还拿出一本《北京明珠双龙2009年首届书画精品拍卖会》,指着上面的另一幅乾隆的画,说这幅尺寸更大一些,也才值5万~8万元。我们手里的这幅也就3万块钱。
刘岩A:因为鉴定的时间很短,我当时只是说是"老物件",但并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鉴定。真假都没有结论,更谈不上估价。
关键点2 朱云是否自愿卖画?
朱云:当时我并没有提出要卖,是刘岩A告诉我们可以帮我们找一个买家。他还说那个买家对他很信任,可以多卖三五万元。
刘岩A:当时是他们兄弟两人提出要卖画,说家里急用钱,让我帮忙联系买家。正好我认识个人可能感兴趣,就帮助他们联系了。
关键点3 刘岩A是否参与买卖?
朱云:他当时在场,还帮着讲价。而且当时我们跟买家程先生只在21日见过一面。然后就达成了交易,全程他都知道。我也有证据来证明这些。
刘岩A:当时是朱云想卖画,我只是给他介绍了个感兴趣的买家,之后就没有参与过他们的交易。他们后来怎样谈的,我都不清楚。买卖双方和我都没有利益关系。
真假专家 两个鉴宝专家都称曾上央视
从打定主意给自己讨说法后,朱云就开始处搜集关于刘岩的资料。让他意外的是,从网上搜到了两个同名同姓的鉴定师。只是一胖一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莞。
两人的长相不同,但简历却基本一致。
朱云不由得怀疑,自己是否遇到了假专家。
刘岩A:对方冒用央视特邀专家名号
记者了解到,刘岩A除了担任首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杭州西湖博物馆等的征集顾问,还担任了央视《寻宝》、《一槌定音》、《鉴宝》、《艺术品投资》,以及《华豫之门》等栏目的鉴定专家及顾问。
刘岩A表示,刘岩B一直在各地冒用自己央视《鉴宝》特邀专家的名号,四处给人开鉴定证书。"很多去找他鉴宝的人都很纳闷,为啥跟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
目前,刘岩A已经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发表严正声明,要求刘岩B停止使用央视特邀专家等称号,必要时不排除使用法律手段。
刘岩B:网上全是我的资料
在一些地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和活动图片中,记者发现东莞的刘岩B一直打着CCTV2《寻宝》栏目组特邀资深专家的旗号。
可在中央电视台出具的证明中显示,中央电视台只聘请过刘岩A,除此之外未聘请过其他同名专家。
记者采访时问及此事,刘岩B一开始说自己曾参加过央视的节目,但那是在很久以前,而且是外围海选时。而在记者一再追问下,他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参加过央视节目。
不过刘岩B强调:"在网上能找到的都是我的资料,刘岩A一直在冒用我的简历,有的时候仅仅是换了张照片。"
专家说法 17万变天价不排除商业炒作
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说,在艺术品交易,特别是古玩交易中出现巨额差价的情况并不罕见,很难说谁对谁错。
以朱云的事情为例,乾隆的字画非常复杂,没有出处、著录的书画作品价值并不是很高,可一旦考证了出处,价值就有可能翻上很多倍。拍卖会拍出的价格并不一定代表它的价值,里面经常会有商业炒作的因素。
“正是因为鉴定专家队伍的混乱,才搞乱了收藏市场。”业内人士坦言。
王立军告诉记者,现在的鉴定师中有很多滥竽充数的伪专家。“古玩和别的行业不一样,不懂装懂的人占大多数,有些人因为喜欢,随便买本瓷器研究的书,就可以给别人讲得头头是道。”。
王立军说,刘岩A是资深鉴定师,从业30多年,担任了央视《寻宝》、《一槌定音》等栏目的鉴定专家及顾问。至于刘岩B,他并不了解。
建议立法监管艺术品鉴定
王立军分析,目前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无”状态:一是无法律监管,几乎对民间的文物鉴定没有涉及;二是无机构监管,文物部门只对其批准设立的文物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管理,民间文物鉴定目前没有机构管理;三是无责任担当,现行法律法规没有针对古玩字画鉴定环节担责方面的规定。
王立军说,最好的方式是出台相关法律。虽然情况复杂,法理上很难界定,但有总比没有好。
提醒 多次鉴定结果才更准确
王立军提醒,古玩鉴定和别的行业不同,鉴定所依据的大多是“可能性证据”,是鉴定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历史遗留资料等进行的一种推断。
如果有宝物想要鉴定,首先要自己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最好一件宝物,多次鉴定。然后通过分析不同的鉴定结果得出结论。必要时,还需要用到高科技鉴定仪器,增加准确性。
鉴定的次数越多,鉴定的方法越多样,得出的结果才会越准确。(文/记者张雷 制图/李铭)
玉人 发表于 2016-9-28 13:36
鉴宝专家忽悠原主人低价卖宝 被指盗用他人简历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