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标题: 任南红山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组数十年探索发现史前文明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32
标题: 任南红山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组数十年探索发现史前文明符

2008年4月4日张骏伟与任南再次对张骏伟两年前首次发现的符号进行研究

                     <张骏伟>

这些考古发现中包括了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石龟十余尊,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龟只是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大量记载,名为神龟,如《河图洛书》的故事。而在国内的考古发现中,截止目前,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石龟,这种情况的发现是唯一的。可以肯定地说它们是某一个原始群落的图腾。它们是哪个原始群落的图腾?它们的主人是谁,它们是谁的遗迹?石龟就是天鼋,对于天鼋氏,学界的一般说法是;郭沫若释天鼋即轩辕,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国语.周语下》说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容庚亦从此说(《金文编》附录上三)。故学界通常认为黄帝族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认为郭沫若释天鼋为轩辕即肯定了神龟是黄帝族的原始图腾。这些石龟是所谓神龟天鼋氏吗?如果是,那么,这些遗迹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鞍山地区得天独厚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原始群落,图腾是无可替代的主要标志。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说明这个问题。

(, 下载次数: 80)

(, 下载次数: 88)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36

任南红山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组.张骏伟与任南历经两年探索发现史前文明符号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44071869.jpg[/upload]
高翔刘卫东任南张骏伟江滨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8178211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9333443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9331576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9338593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9337076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439334845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7 14:39:43编辑过]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1

简要说明如下: <张骏伟>

本简要说明中,我们划定的一个文化的主要区域为,鞍山市大孤山地区和海城小孤山地区。(考古学地理概念)大孤山地区以鞍山市南沙河上游地区为主,区域内包括铁东区、东山风景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立山区、沙河区、千山风景区、辽阳县下八会乡西部地区。小孤山地区以海城河上游地区为主,区域内包括小孤山镇、析木城镇、接文镇等地区。一个文化最精彩的两个部分的实际控制面积不少于八十平方公里。初步调查,大孤山地区的一个文化向东延伸至辽阳县的联河东部山区,小孤山地区的一个文化向东延伸至岫岩县北部山区的生铁沟,文化涵盖半径约各30公里。一个文化所涉及的地理面积较为广大,不计算在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7 15:19:22编辑过]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2

本简要说明所反映的三个关键点1、两部份古易经岩刻群。2、两部份共十一尊石龟及与之配套的石龙子。3、两个轩辕国。

三个关键点是《轩辕国》存在的主要标志性证据,也是一个文化的主要矛盾。其中两个轩辕国的提法是根据古典籍《山海经》的记载与一个文化的最精彩的两个部分反复对照相符后方敢斗胆提出的。并且,山海经卷十一、卷十二对两个轩辕国之一的帝之下都均有详细描述。《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和汉初,(公元前770——221年)(公元前206——公元220)。

本简要说明中我们将尽可能不涉及较为敏感的一个文化的文化属性问题。一些关键词如轩辕国、黄帝氏、河图、易经、桥山、天鼋氏、乘龙升天等词,在一个文化中将出现对号入座的现象,建议先从假说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理解,经过调查研究后再作结论。供参考的典籍资料摘要——历史背景资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2

我们体会,许多晚出的史料,以及我们对史料的理解,均带有较固执的形而下倾向。建议阅读时尽量以的角度切入,以便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更实事求是地驾驭历史。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珣,龙珣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珣号。(司马迁史记封禅书第六)

皇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扬立,是为帝颛顼也。(史记五帝本纪)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析丹,东方曰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析原文中为折,应为笔误。本文用析,音si,下同)

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

一个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与古墓葬群相关的古祭祀场中背负原始符号的石龟,以下就具有这一主要特点的石龟及相关符号群作简要说明。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2

一、与一个文化相关部分遗址的简要说明

1、一号古祭祀场地理位置在铁架山西南的巴坟沟、营城子共三群,分布范围约南北150、东西700。中央为石龟一尊长19、宽高各14。初步认为背负的原始符号为天文图,其中包括易经天五图一组、东北小鲵图二组、日月图各一组。石龟南侧人为白色硅石若干,用以表示一条龙。对类似的地质现象,山海经中称之为玉槛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2

2、二号古祭祀场地理位置在铁架山西北方,符号群向南延伸分布约一公里。以上汪家峪虎洞沟为主,主要为腹部布满原始符号的无头孕妇像、仰卧姿,该像平面结构宽15、长5。孕妇生产方向东方,由原始符号组成的天文图圈定的祭祀场范围东西40、南北200,原始符号的主要部分是交媾提示、易经七始图及易经万物之始等图。山海经中的西王母、皮母地丘、形天皆指此神。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3

3、三号祭祀场地理位置在上汪家峪西山,与古民居相连,占地面积较大,石龟居中,背负原始符号较复杂其中有一组易经天五及符号七等图,民居与山上的原始符号交织在一起为地穴式和半地穴式,即所谓地窨子。这片符号群向北和向南延伸约三公里。据山海经记载:2号祭祀场、3号祭祀场的祭祀性质均为原始人祭场,此地即所谓鬼国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3

4、四号祭祀场地理位置在铁架山东、东北坡,中心堡西部山地,南北分布约15公里。该祭祀场占地面积较大,由若干小祭祀场组成,中央为两组石龟间距约700,背负原始符号为易经七始图及易经万物之始图。山石之上遍布原始符号,主要内容为易经三才图、易经混沌初分时、易经明蓍策、石龙子及银河等图。关于三才图,对三才图的解释最权威者当属山上的原始符号,小孤山文化的装饰品、皮母地丘图、龙鱼陵居图、三才图,这四群原始符号基本说明了史前易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四群原始符号的核心是三才图。符号群说明,三才图源于银河,表象为无头孕妇,太阳代表天,两仪即女人两只乳房,月亮代表女人生殖器。三才图的天、地、人即所谓太极、两仪、四向。把这三个东西叠加在一起就是所谓太极图。母系社会时三才图代表的是银河,符号是太阳、母腹和月亮。母系社会某期演变为易头、两乳、女阴。如以孤山文化为标尺,无头孕妇的年代要超过四万年。太极图的出现是父系社会以后的事,这时女人的两只乳房代表的两仪已被男人的两只睾丸所取代,如辽西某文化中三才图中的两仪已成为卵圆形,在这以后太极图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太极图的本质就是三才图。最早的三才图实际上仅仅是一幅女人的裸体像。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3

5、五号祭祀场地理位置铁架山东南坡石龙山,祭祀场占地面积东西200,南北50。原始符号群的主要内容为易经符号九、天五、方格、七始、万物之始、星座天河、石龙子等图。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3

6、《羊耳峪》古墓葬由七座积石堆间距约500,呈北斗七星图案分布于铁架山南麓羊耳峪女阴型山体之上,中央积石堆呈圆锥形高五米、锥底直径35。女阴型山体朝向南偏东八公里处的青云观天柱峰,与坐落于该山峰之上的天柱组成了该遗址的中轴线,与此中轴线十字相交另外八公里线的两端七岭子、腾家房身的岗丘丘顶各有一座大型积石堆。这些积石堆的南侧均有方形祭坛和大面积祭祀场。

此类大型墓葬在鞍山地区的铁架山、英家堡、三台沟、草场沟、生铁沟、卜鸽山、甘泉堡、析木城等地及鞍山地区的周边地区的某些山地台地之上均有大量分布,属同一文化渊源,其中多数被盗,有的古墓已被彻底破坏。根据被破坏了的积石堆现场观察可判明这些积石堆均为古墓葬。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4
7、《龙鱼陵居》海城接文镇窑沟西山石龟,海拔2571,该石龟体积较大,背负原始符号为天文图及易经七始图。所有符号都是石器工具砸制而成,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图形已腐蚀脱落难以分辨。该大石本不具龟形,但古人经稍许粗糙加工便形成了龟的脖颈,达到了一种神似形似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我们看来还是不怎么像。这说明山上的石头加上原始符号就是石龟,就算有了神气。这部分符号分两群,记录内容的第一群应该是鼋神在天上,第二群相当于地图或沙盘,主要符号为三组,其中间一组记录的是四颗星组成的所谓天门既银(寅)河,意为这块石头纪录的是混沌初开时的故事。另一组是,天上有一条游动的大蜥蜴。还有一组是两个四方图和两个五方图,反映了古人的五方观念及四方观念。地四、天五,四方为地,五方代表天,二者相加组成所谓九野、彼时的九野指的是天高而非指地广,由地到天顶共九重,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并列的两组九野图表示的是有两个九野、两块天地、两个国度。而组间关系显然是一个组合,两个九即十承,天地一统,也可认为是,名为两家实为一国。九野图也是图标,说明天很大而地很小。该图的故事情节大意为,天坠未型为太昭,太昭有混沌,混沌初分后有寅河,有一位来自天上的女人——九天玄女,她即是银(寅)河,谓之玄牝,而玄牝之门就是 天地之根(指天女的生殖器,即女娲),玄女来到了这里。玄牝之门是一只来自银(寅)河,四方形的,(四边形每角指一个方向,即大地的四个定位点,也是来自银河的四个标定点,地是由天定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4
清参照辽河之水天上来一文中皮母地丘一节)在这里她生出了天空、繁星、日月、山川和大地,并可能在第十天的早晨生下了人(即寅)。繁星间有一位鼋神和一条正在飞行的龙,有神圣乘龙以行九野。神们从天上俯瞰大地,大地太小所以只能看到大地的轮廓别的什么都看不到。神播下了种子,从此有了万物,有了一个宇宙。这只船是从另一个宇宙飘来的。这个故事好像有点外国味,也可能这只船不知什么时候飘到了外国然后又飘了回来,因为后来的九野指的已是地广而不是指天高了,再后来外国有了自己的船,取名为诺亚方舟。同时该两群原始符号也模拟和证实了一个文化以及析木山龙、凤、鼋配置的基本文化内涵。其中的这幅地图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仅有的石质沙盘天地图,其中的龙也许是最早的之一,这条所谓的独具特色的尾巴可能带给我们始祖龙起源的直接证据之一。如:龙的原型可能是蜥蜴和鲵,他们与鳖的的复合体就是所谓天鼋。其中的一组五方图套合了一组七始图,在这里七始图是冠词,意为认可、确认、批准。那么五方和五帝有关系吗?周边有许多遗址,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幅地图与所处环境浑然一体,人、岩石、环境尽皆入画,符号语汇简洁、明快、厚重、三维、有神气,具重大学术价值。《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载:此诸夭之野、、、、、、,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4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河狸鼠:濒临灭绝,现仅存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体长70——100厘米,分泌的河狸香价格极为昂贵)。一曰鰕(《尔雅.释鱼》:鲵大者谓之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我们惊讶的发现这段2700年前的记载与现场比对,妙极,竟然丝丝入扣,无论是谁,是山海经作者还是我们,只有身在现场才能有如此感受。可以想象得出山海经作者曾亲自光顾此地并详细研究过古人留下的这些石刻,跟我们干的是同一件事。8、老牛寨西山石龟,由三块自然石自然组合构成,体积较大,无修饰性加工。但背负原始天文图符号却十分规整、清秀、有规律,自然石的组合规律有明确的元素。当地老百姓称其为大石棚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5
9、析木城石龟,体积长29宽高各14,占据山腰一台地,背靠圆锥形山岗,石龟脚下符号群占地36平方米,祭祀场占地300平方米。如果此石龟就是所谓神龟,此龟则高处耸立,炯炯有神显得十分和蔼俊俏,颈部、甲裙部由石器工具加工排孔十几个意为此龟更俊俏。符号群内容十分丰富,可辨识部分为日月、易经天五图、天盘地盘图、男女生殖器图、易经七始图、方格及天文图等图。距此石龟西南有符号群组成的所谓石龙子一条20一米,南端刻有易经七始图表示龙头。绕此山一周均有原始符号分布。该石龟头部人为加工成南向,指向700外的一锥形山体海拔1499,山顶积石堆上人工砌筑方、园图案,方边长16,园直径6,半山腰处台地祭祀场轮廓清晰可辨,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5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记载的启示,此山顶方圆结构建筑应为古墓葬,根据这类墓葬的规律,方形结构建筑为坤坛应有人体入葬,圆形建筑结构为乾坛,意为故者的灵魂应在此上天。在此向东有一条七组原始符号标定的山路约1000,这条路通向更高的山脉海拔2745,该山脉南北向,中段顶部刻有易经七始图两组,还有原始符号标定的大型石龟一尊,龟的头部与山脉方向一致。这样的结构关系我们猜想古人想要模拟的是:前述墓葬主人的灵魂沿山路上山后是乘那条山脉升天的,而主人灵魂的吉祥物天龟氏。因为古人认为天在山上至于古墓的主人是谁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大人物,石龟、石龙和这位大人物是有关系的。这样的文物,这样的布局,我们不能不联想到神话故事中河图洛书的故事。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6
《山海经》谓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总之故事中易的代表作是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的故事总是与龙马、神龟紧密相连的。至于《周易》有人这样说:威望崇高是为群经之冠。不论哪朝哪代,不论是王侯公卿还是平头百姓,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岌岌乎就要沐浴更衣,岌岌乎就要正襟危坐,那劲头确实已到了全体起立的程度。——在它以外,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别的文献能够理直气壮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圣经了。但是在《周易》前的《连山易》和《归藏易》在哪里没人看见过,也没人说得清。所以神龟、龙马只能是作为神话故事代代相传。一个文化中的所谓神龟龙马,它们与神话故事传说中的神龟龙马的说法不同点有四,一是数量多,而传说中只有一只神龟和一匹龙马。二是材质不同是石头的,而传说中的神龟龙马是活的。三是地点不同,在辽东半岛的鞍山地区,而传说中的神龟龙马在中原的河洛地区。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6

四是石龟们基本来源于天河,有的石龟则意为来往于天地之间,而传说中是神龟和龙马则只是现身于黄河、洛水把两部天书献给了人文始祖伏羲氏,故该两部天书得其名为《河图、洛书》。如果我们取神话传说中的合理内核,再把这个内核扩散到辽东半岛的一个文化中,谁都会看得出一个文化神化传说严实合缝。据此,或者假说:有什么人根据神话传说加工了所谓一个文化。或者假说:神话传说的流传,出自于一个文化。如果经公论后结论只能是假说二,那么足具颠覆性的一个文化的发生和发现将是我国历史和考古史的重大事件。再换一个说法,如果中原地区也发现了这样的古遗址,哪怕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会被认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铁证。但是虽然换了一个竟然是意想不到地方,但是它只要是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不能随便打折扣。就应该有香火。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6

10、在该遗址的东北部还有原始符号标定的较小的石龟两尊,类似情况多有,或可忽略不计。

11、上述龟形石共十位,在这些石龟群体中还有第十一位石龟氏,就是既高高在上又无比尊贵也是石龟群体中体积最为庞大的的千山风景区《仙人台石龟》。龟背覆盖有辽代建筑物。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7

二、两个轩辕国的比较

当我们把一个文化分为两大部分、鞍山市南沙河上游及海城河上游,把两部分遗址分别作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一个问题,两地的地理条件、遗存位置、数量、地名称谓近乎一致,称谓不一致的地方地理条件一致、遗存环境一致,就是说两幅图是近乎重叠的,这似乎是个怪事,这个怪事意味着什么千古之谜吗?,我们先不去探究。先做简单比较,两部分可在比较中发现和填补各自被历史岁月遗忘和错误替代了的不足。这些比较大致是1地里名称的比较,2河流、道路和聚落的比较,3山脉比较。4古墓葬的比较,5石龟的比较。6原始符号的比较。等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7

比较的结果之一

鞍山市地区实际有两座仙人台,一是海城小孤山、析木地区的析木山脉中段的2745高地,另一座是大孤山地区千山风景区内仙人台山脉上的仙人台,两座仙人台之上各有一位石龟,其中石龟之一是前述海城河上游析木山石龟,即2745高地石龟(略)。石龟之二是千山风景区仙人台上的特大自然石块。仙人台,台上大石为一个文化的石龟群系列中的石龟之一,并且其地位属最高贵者。龟背之上拟有人仙逝。仙人台之上有石龟一位,仙人一位,故名为仙人台。《仙人台》的文化属性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迪,或者石龟就是仙人的代表,或者他们都背负了一位仙人,那么所谓仙人是谁?谁才能有这样的造化?答案只有一个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如果是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郭沫若),那么石龟就是轩辕氏的代表,《仙人台》之上趴着的就是仙人轩辕氏的神龟——鼋神。而《仙人台》就是所谓《轩辕台》,两座轩辕台的文化属性就应该属于两个轩辕国。即为轩辕国的主要标志——天鼋氏。山海经中的盖余、辽阳、巨燕、《轩辕》、朝阳、章武、义乡、朝鲜、倭国、犬戎、肃慎、东胡、白民、黑齿、等,其中许多地方称谓沿用至今,这些地方均在我国东北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就有轩辕国。根据《山海经》所提供的地方序列及大致方位,根据一个文化中的古文化遗存,古轩辕国就在古代辽东半岛的鞍山地区。在中原文化开始之前,应该还有一个文化,这个文化应该和我们的一个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鞍山地区的两个《仙人台》之上的石龟就是一个文化的代表之一,或者是一个族群的图腾之一——天鼋氏。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千山的正面在大孤山。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7

比较的结果之二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和《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分别讲述了两个《轩辕国》一为诸夭之野,二是谓沃之野,具同一民俗,有相同的地理风貌文化遗存遥相对应。如《夭之野》有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而《沃之野》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一地有轩辕丘而另一地有轩辕台,一地其不寿者八百岁,另一地不寿者乃八百岁,一地在女子国北另一地有女子之国,一地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另一地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百兽相与群居。沃之野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爱有百兽,相群是处。夭之野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乘黄,指黄帝乘坐的龙。笔者)沃之野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等等。(为便于理解请核对山海经原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7

上述山海经的这些记载说明轩辕国是两个部分构成的,两地间相对方位关系为南北向,《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在女子国北、穷山在其北、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龙鱼陵居在其北、鳖鱼在夭野北、白民之国在龙鱼北、肃慎之国在白民北、长股之国在雄长北。直至北边,《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中有女子之国的另一个轩辕之国。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8

两个轩辕国之间隔着女子、穷山、龙鱼、白民、肃慎、长股诸国,按各国实控樵采范围的半径毛算为10公里计算,两个轩辕国之间的毛距离约为60公里,即近似于大孤山至小孤山的距离,鞍山地区的一个文化中大孤山和小孤山两地的实际情况与山海经的记载相符。其距离也是大约60公里。

上述两个轩辕国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文化遗存,两国间的地理方位、距离与现存遗址的基本条件是吻合的,是偶合吗?不可能,理由很简单,规模太大。轩辕国不是为了山海经而一分为二建造的,山海经也不是为了与轩辕国偶合才成书的。那么只能是,实际两个轩辕国的基本条件与《山海经》记载的两个轩辕国的基本条件相符,《山海经》记载无误。如果作为证词《山海经》可信。至于轩辕之国为什么要分为两部分,也许山海经的作者元阳真人氏也没弄明白,山海经没有说明,我们也不好妄加猜测。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4:59

比较结果之三

墓葬:两地的主要墓葬分为穹顶式和天穹式两种形式,所谓穹顶式墓葬见于大孤山羊耳峪古墓葬,墓冠为半球形,墓穴为方形(根据被破坏了的同类古墓葬),土石结构和碎石结构。两坛式墓葬即天穹式墓葬,见于小孤山地区的析木山1499高地古墓葬,一圆一方并列,方大于圆,土石结构。两种墓葬均含有盖天说元素。《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中: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的穷山应为穹山之意。穹山即苍穹下的山脉,山脉为龙,苍穹下的龙即为苍龙。《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析丹。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1
东方曰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又载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析丹即东方红太阳升,小孤山地区析木城镇的析木山即为东极,帝下即帝俊去世,鞠陵即帝俊陵的两坛式墓葬,东方曰析,析为东方之神来风曰俊即帝俊的神——灵魂,五彩鸟即夏候鸟戴胜后为凤凰,凤凰山即析木山东侧的卜鸽山、鸡冠山,海拔2964米,凤首向东,山脊上的若干古墓葬说明也有人乘坐凤凰山升天,(古墓已被悉数盗掘)该山也十分壮观,与析木山组合为一龙一凤。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1
可以译为:早晨东方之神帝俊,乘东方苍龙在凤凰的诱导下与太阳共舞。相乡弃沙:与民间葬俗中的上望同,可以译为:帝俊的神造福于他的族群和他的后代,帝俊有时回到家乡,有人在专门弃置的沙土上看到了帝俊昨夜来时留下的脚印。穷山之际意为天穹之山,帝俊的神就在此山的天穹之上。上述情节又可直译为:五彩鸟凤凰代表女人的意愿,龙即是男性生殖器,帝俊、帝为男人,帝俊即所谓强壮的男人,所谓神即为男女交媾时最快意的一瞬为神,灵魂即交媾时的排出出物,(此情节并非笔者杜撰,有文物实证支持)上望即母系社会所谓走婚的代名词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1
为东方,代表男,西方代表女,《山海经大荒西经及海外西经》中的射者不敢西向射和不敢向西射,畏轩辕之丘和畏轩辕之台似乎想说明男人畏惧轩辕台(丘),可能那上面有个女当家的,否则干吗不说不敢东向射。这些内容是《山海经》中最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一。故事的历史最远可追溯至祖先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时期,如;山海经的两个轩辕国都有个女子国在其中,也可能《轩辕国》遥远的过去就是女子国。这样轩辕国可能远在遥远的父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2

这些遗址中,龙山和凤山的完美组合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我们祖先的如此丰富、和谐、奇妙、美好、浪漫的想象力,是值得大书一笔的,这毕竟是一个文化。至于帝俊氏到底何许人《山海经》并没明说。(篇幅所限,羊耳峪穹顶式墓葬另文讨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3

这些遗址中,龙山和凤山的完美组合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我们祖先的如此丰富、和谐、奇妙、美好、浪漫的想象力,是值得大书一笔的,这毕竟是一个文化。至于帝俊氏到底何许人《山海经》并没明说。(篇幅所限,羊耳峪穹顶式墓葬另文讨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3

比较结果之四

假说:鞍山市南沙河现有称谓不是该河原有称谓,史前辽河有两条,一条为小辽河——鞍山市南沙河,另一条为大辽河,大辽河可能是今之辽阳县联河。(另文讨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4

比较结果之五

假说:古籍里桥山有两解:一说是沮水穿山底而过,因名;一说是山锐而高曰桥。小孤山的卜鸽山石桥,大孤山的上石桥及唐家房英家堡等地的桥山属第二种类型:

上石桥现为村庄名,该村庄在仙人台脚下,据考:原来只有上石桥而没有下石桥,故所谓上不是上下的上而是上去的上,有上而无下指的是死人的灵魂,即通过石桥上天成仙,天在哪里,显然指的是仙人台。上石桥即上桥山,石桥之山即《桥山》。桥山也有两座另一座在析木(略)。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4

比较结果之六

商榷:何谓轩辕国?郭沫若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黄帝时发明了指南车是后人的附会,石器时代根本加工不了所谓车。石器时代也根本没有后来的汉字,根据汉字的字义来解释轩辕也并不靠谱。据轩辕二字的字音,轩应为东北土话,音轩离的轩,轩离,意为加工。辕即鼋是甲鱼,组词为轩鼋。是否可以理解轩辕国为加工出了天鼋氏的国度(族群),即为《轩辕国》。既然郭沫若有了实为天鼋氏的说法,那么或者此之前根本不存在轩辕,只有夭沃,即一南谓之吆,一北谓之喔,组词吆喔。《轩辕之国》可能原为《吆喔之国》。吆喔:模仿野鸡鸣叫声,为什么是野鸡而不是家鸡,野鸡鸣叫是两个音节与吆喔两音节相符,家鸡鸣叫声为三个音节。野鸡被认为是凤凰的雏型之一,故而夭沃一词应为凤凰鸣叫声。吆喔:原始语汇,表示独立存在、或彼此独立存在时的状态、感受,延用至今。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4

比较结果之七

有人说黄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扰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始作甲子文。甲子文即天干地支,被认为是黄帝时发明的日历,用以记年、记月、计日、计时。一个文化中大批的原始石窝符号群,其中就有大量的祭天、祭地、祭时、祭人、等内容。甲子文指的本不应是后来的汉字,这些符号群应该就是所谓星官之书——甲子文,轩辕国有甲子文在情理之中。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4

比较结果之八

析木大石硼,山海经中称之为鞠陵于天,大石硼在一个文化中的位置令人瞩目,析木大石硼在一个文化的文化链中应为祖龛,祖即是神。龛是古人对一个文化的总结,是一个文化沃土中的佼佼者,集中体现了一个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古轩辕国存在的结构性证据之一,并由此开始了一个文化的新纪元,以多样文化形式传承后世。析木大石硼一般被认为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存疑),代表了一个文化的尾。一个文化起步于孤山文化。一个文化跨越的历史年代为距今4.000——40.000年。据群众提供的情况,大孤山区也有一座大石硼,是天然品,在原羊儿峪东沟,可供数人避雨,1958年被采石者炸毁,现原地点现在已被200万吨城市垃圾覆盖。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5

比较结果之九

什么东西是乘黄通过对比,我们知道,山海经,夭之野中的乘黄与沃之野中的龙山均指酋长们升天时所骑乘的龙,即指某一特定的山脉,而黄帝骑乘的龙即为乘黄。乘黄即指鞠陵于天所倾靠的析木山。《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管子把乘黄与河图洛书并列为三祥,但管子又说今三祥未见有者。一个文化中的两地则三祥皆有,这样规模的遗址组合群体就等于指明了,遗址群体中的某座古墓应该是某位乘黄者的葬处。这个地点指的是析木山1499高地。而沃之野的龙山,指的是千山风景区西部仙人台所属山脉,其中遗址组合群体中的古墓群在羊耳峪。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指的是鞍山市南沙河上游三个史前湖泊,现沼泽尚有遗存,具体位置在上石桥西、黄岭西部、倪家台北部共三处,与山海经记载相符。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5

比较结果之十     

供参考的第一批地名称谓补充修正:一个文化的发现研究过程中,地名错误、混乱及许多地方无地名,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古文化遗存,建议:小孤山地区析木山(无名)应为苍龙山。卜鸽山、鸡冠山应为凤凰山。2745高地应为轩辕台(仙人台)。1499高地应为鞠陵于天。某无名高地应为通天台。窑沟北山2571高地应为龙鱼陵居。

大孤山地区谷垛岭应为苍龙岭。仙人台应为轩辕台。烟筒砬子应为通天台。青云观的青云泉应为辽河源。青云观天柱峰应为辽山,峰顶石笋应为通天柱和祭天台。南沙河应为小辽河。虎洞沟北山皮母地丘应为银河遗址,上汪家峪西部山地应为巫山遗址。该遗址南山(现无名),应为三青鸟。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5

缺失,两个轩辕国的遗存都很对称,一般甲地发现情况乙地也会有情况,但也有还没找到的情况,如,据山海经记载,有一座重要古墓,它应该坐落在原大孤山的山顶,但鞍钢大孤山铁矿以采掘到了负250米以下,同时有一些重要遗址又被大孤山铁矿的尾矿坝所覆盖。有的原始符号群被施工机械毁掉,或被采石者彻底炸掉,又如,羊耳峪遗址在一个文化中地位极为重要,但已辟为鞍山市垃圾场,200万吨城市垃圾已将羊耳峪东沟无可挽回的填死。千秋公墓继续北扩,再往北扩一点儿就会再毁掉一个古祭祀场,类似情况还有许多,我们又无能为力,文管部门又不管,所以也存有许多遗憾。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6

三、关于这些石制品的年代问题或这些石制品跨越了多少年代的问题

我们理解一个文化的物质文化遗存跨越了原始社会、母系社会、直至进入父系社会、就是说从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直至祖先崇拜漫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我们缺乏对这些遗址直接断代有效的自然科学手段,只能采用所谓间接断代方法,即相关遗址、相关资料、道听途说而得到的常识,并以它们之间的形式逻辑关系为年代判定的基本依据,可能有较大误差。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6

1、山体上大量易经符号石刻,国内仅此一例,易经时至今日仍然在继续使用,但易文化产生的年代之久远却几乎无法判定,对于易文化的发生发展而言,新石器时代时间太短,旧石器时代时间又太长。所以我们只能说易经文化可能发生在时空悠远的几乎望不到边的古代。我们斗胆采用了孤山仙人洞发掘成果,即孤山文化装饰品。我们看到这些装饰品应该是易经三才图的最早样品,它的地层年代为晚更新世,距今四——十一万年。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6

2、这些石龟是谁发明的?发明它们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代表了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一些假说:这些石龟的文化属性起码应该与中国历史上某族群的图腾天鼋氏有关。或者说他们就是所谓天鼋氏。

 这些石龟石龙应该与神话传说《河图洛书》的故事有关《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由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南宋哲学家朱熹《易学启蒙》引西汉经学家;孔安国的说法: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所谓龙马负图神龟贡书的传说,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把自己的发明创造赋予神灵启示的结果。这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是不足为怪的普遍现象。神话色彩越浓厚的传说,大凡产生的年代也越早 ...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6

3、《无头孕妇》像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有发现,如20世纪初以来考古学家们在东起西伯利亚,西至西班牙亚欧大陆发现的距今约二三万年前的女性雕像,她们是父系社会出现以前人类所崇奉的最大神灵,被认为是一切神的终极原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裸体、丰臀、鼓腹、巨乳、生殖部位突出、头部特征模糊。但是在鞍山地区的一个文化中、如此巨大的、全身布满原始符号的无头孕妇像的发现在全世界尚属首例,是原始社会绝无仅有的文献资料。西伯利亚等地发现的无头孕妇像年代判定为2——3万年。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8
4、根据千山区《侯马山》等地存在的青铜时代遗址,如果认为一个文化的下限为青铜时代,但证据尚不足以说明问题。一般认为在战国前后北大荒十分荒芜、落后,并且一直很落后,因而地处北大荒的所谓一个文化只能是一种落后文化,年代最早也只能是战国之后。战国前后指的大概是中原出孔夫子的那个时代,但孔夫子并不知道北大荒有河图洛书这种东西,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8

因为子曰;河不出图,吾亦异哉。所以北大荒所谓落后的一个文化和战国扯不到一块。如果说一个文化是向人家学来的,是受到了人家的什么影响这没什么不对,一个文化的过程可能是另一个文化的复制过程,但这个过程起码应该是照葫芦画瓢,可是找不到葫芦、葫芦不存,瓢将焉附。目前并没有同等规模发现可供参照比对。战国时中原富饶,否则成书于战国时的《山海经》决不会亲切地说这里为一文不名的大荒。《山海经》对轩辕国的记载虽然有重点但也是不经意的,如《山海经》记载(嘲笑)轩辕国的国民形象往往是一条胳膊一条腿。山海经哪里知道,后来《轩辕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更古老的故乡,为了找寻古老故乡的踪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之寄予了何等殷切的愿景。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9

5一个文化的提出是科学的,而一个文化的证实也必须科学。一个文化是一个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为了打造我市一个文化的形象,为我市文化之都增添老内容。与古文化的破坏者、盗墓者抢时间,对上述古遗址进行保护。对若干被破坏了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整理和发掘已是势在必行。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09

综上述,中国高度发达,灿烂文明的古文明中,一个文化功不可没。一个文化起步于晚更新世的《小孤山文化》,距今四万年。一个文化是一个几乎被彻底遗忘了的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它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被彻底遗忘,因此一个文化的尾应该不低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顾命》记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东序应该以辽东半岛为主,恐怕也并不被人们所认可,而《尚书》中也并无黄帝的字样,所以有人说黄帝仅仅是黄牛皮做的皮筏子,是用来渡黄河用的。此之前有学者这样说有关黄帝的遗迹,恐怕都是后人根据传说附会的 。传说本身的真实性尚可存疑,这些遗迹怎么可以作为论据呢?如轩辕之丘,所能说明的只是有一山丘名之为轩辕之丘,而不能证明它就是《山海经》所言的轩辕之丘,更不能以之证明黄帝的真实存在。所谓的黄帝陵,亦可作如是观。(启良:中国文明史)这样一来一个文化与中原古文化似乎有点南辕北辙。希望辽东半岛的所谓一个文化能够对中原地区的古文化有所交待。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10

四、结束语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原始群落,图腾是无可替代的主要标志。而在国内的考古发现中,截止目前,批量的、大型的、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石龟,这种情况的发现是唯一的。根据这些石龟的赋存环境及背负天文图的这一主要特点看,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石龟是我国史前某一族群的图腾。人们自然会在许多古史典籍中把某原始族群的图腾即所谓天鼋氏和这些石龟之间产生联想,对于天鼋氏,学界的一般说法是:郭沫若释天鼋即轩辕,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国语.周语下》说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容庚亦从此说(《金文编》附录上三)故学界通常认为黄帝族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由于这些石龟的启示,假设这些石龟就是所谓神龟天鼋氏,那么一些学者又有了这样一些猜测,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实际提出了黄帝族文化活动的两个地理范围,或者只能是文化传播影响的两个地理范围。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10

1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逐鹿之阿。指的是甘肃、湖南、河北、古匈奴及朝鲜半岛甚至古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地区。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12

2余尝西至空垌,北过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指的是中原地区

这些石龟是否就是所谓天鼋氏?如果是,那么五帝本纪中的第一个地理范围将涉及以辽东半岛为首的包括我国大东北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广大地域。一个文化将是《泛太平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帝本纪》中的故号黄帝应该诞生在第一个地理范围是可能的。而第二个地理范围指的是司马迁为找寻五帝踪迹做过调查研究的地理范围,但未果。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12

苏秉琦认为:渤海即古人所谓犹如即今之黄河。环渤海即指、辽、滦、大小凌、海河、黄河等所注入之海,又指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的(环太平洋)重心位置,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又是连接东南沿海的龙头。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在这里,苏氏的环渤海说也指出了一个地理范围。这个地理范围与前述司马迁氏的第一个地理范围是不谋而合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7 15:13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88129&id=10419&page=1&skin=0&Star=1

任南红山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组.张骏伟与任南历经两年探索发现史前文明 ...

任南老师与张骏伟老师十多年的合作探索今朝示人.二位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 2008年4月4日张骏伟与任南合作十余年并再次对张骏伟两年前首次发现的符号进行研究 ...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45954389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55303614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55304551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55302569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2 15:06:52编辑过]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19:56

张骏伟先生的部分藏品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9563594903.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19:59

张骏伟先生的部分藏品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956359490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19592817070.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0:03

张骏伟先生的部分藏品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00292959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031094897.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0:43

张骏伟先生的部分藏品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0431657400.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0:44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04488160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0442216292.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1:06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5521698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61021078.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1:12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12262939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124131648.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1:13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13237073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134068567.jpg[/upload]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7 21:17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16355681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721171030305.jpg[/upload]

作者: 云海    时间: 2008-4-8 09:52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88129&id=10419&page=1&skin=0&Star=1

任南红山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组.张骏伟与任南历经两年探索发现史前文明 ...

任南老师与张骏伟老师十多年的合作探索今朝示人.二位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 2008年4月4日张骏伟与任南合作十余年并再次对张骏伟两年前首次发现的符号进行研究 ...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45954389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55303614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55304551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2155302569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5-22 15:05:48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8-4-8 12:31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812314644583.jpg[/upload]

作者: 长风    时间: 2008-4-8 17:16
对史前空白文明的研究不一定非要有结论,探索下去就好[em27][em27][em27]
作者: 高翔    时间: 2008-4-9 10:24
我们自己并不重视研究,甚至还出现了许多限制人们研究的规定,这对

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研究方法、手段不断成熟。按理

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占代文化的研究应该是有大成果出现的。但奇怪的是,许

多年的研究使人失望。比如说.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一直没有摆脱清代末年考据学的

套套,史学理论落后,方法陈旧,所以几十年来.学习历史的人所看的经典书籍,

还是三四十年代那一批学者的著作。现代的史学界几乎没有什么突破,炒冷饭、钻

牛角,有的甚至胡说八道,一派没落的景象。这种没落好像具有传染性,神话学的

研究、宗教学的研究、哲学思想的研究等等,都难如人意。

    让我们放弃一切无聊的争执,以一种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以一种更加平和

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善意的研究。科学需要宽容。


作者: 云海    时间: 2008-4-9 11:29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8-4-9 10:24:38的发言:
我们自己并不重视研究,甚至还出现了许多限制人们研究的规定,这对

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研究方法、手段不断成熟。按理

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占代文化的研究应该是有大成果出现的。但奇怪的是,许

多年的研究使人失望。比如说.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一直没有摆脱清代末年考据学的

套套,史学理论落后,方法陈旧,所以几十年来.学习历史的人所看的经典书籍,

还是三四十年代那一批学者的著作。现代的史学界几乎没有什么突破,炒冷饭、钻

牛角,有的甚至胡说八道,一派没落的景象。这种没落好像具有传染性,神话学的

研究、宗教学的研究、哲学思想的研究等等,都难如人意。

    让我们放弃一切无聊的争执,以一种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以一种更加平和

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善意的研究。科学需要宽容。

[em06]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4-9 14:28
<张骏伟>[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914282224652.jpg[/upload]

作者: 云海    时间: 2008-4-9 17:1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擎天一柱 [em23]


作者: 皇极经世    时间: 2008-4-10 17:15
向任南.张骏伟前辈致敬
作者: 皇极经世    时间: 2008-4-10 17:42
任南老师与张骏伟老师十多年的合作探索今朝示人.二位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作者: 皇极经世    时间: 2008-4-10 17:53
以下是引用admin在2008-4-7 14:32:00的发言:

2008年4月4日张骏伟与任南合作十余年并再次对张骏伟两年前首次发现的符号进行研究

                     <张骏伟>

这些考古发现中包括了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石龟十余尊,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龟只是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大量记载,名为神龟,如《河图洛书》的故事。而在国内的考古发现中,截止目前,背部布满原始符号的石龟,这种情况的发现是唯一的。可以肯定地说它们是某一个原始群落的图腾。它们是哪个原始群落的图腾?它们的主人是谁,它们是谁的遗迹?石龟就是天鼋,对于天鼋氏,学界的一般说法是;郭沫若释天鼋即轩辕,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国语.周语下》说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容庚亦从此说(《金文编》附录上三)。故学界通常认为黄帝族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认为郭沫若释天鼋为轩辕即肯定了神龟是黄帝族的原始图腾。这些石龟是所谓神龟天鼋氏吗?如果是,那么,这些遗迹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鞍山地区得天独厚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原始群落,图腾是无可替代的主要标志。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证据说明这个问题。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8-4-13 13:20

多家电视台记者观看

2008年4月4日张骏伟与任南合作十余年并再次对张骏伟两年前首次发现的符号进行研究的资料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334177771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3191432458.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3 13:34:44编辑过]

作者: 任南    时间: 2008-4-13 15:51
4.4[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4951389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50184482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50337215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50516247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516167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51178413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315513380078.jpg[/upload]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5-22 15:13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88129&id=10419&page=1&skin=0&Star=1

任南红山网史前人类文明研究组.张骏伟与任南历经两年探索发现史前文明 ...

任南老师与张骏伟老师十多年的合作探索今朝示人.二位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 2008年4月4日张骏伟与任南合作十余年并再次对张骏伟两年前首次发现的符号进行研究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 红山新定位者    时间: 2010-10-27 08:19
此置顶文章已经有二年多时间的尘封了,难得说是喜还是悲啊! 初来论坛,花时间把此栏目文章浏览了一下。文章边部有时候不太完整,应该是格式上存在不足的缘故。二、由于级别不够,无法搜索各位老师的藏品进行观察研究。三、前面几十层楼的文章可以组合成段落发出,两三行字就作为一篇文章计数,似乎有赚取文章数目以求取得更高头衔的嫌疑(当然版主、总管不在此列),同时也让阅读者跳跃式的断续跟进,那何尝不是老师们自己思维断续、跳跃的反映啊!四、对于远古文化研究,你们本来有了全新的发现,而其论述完全局限在传统划定的思维框框内,把你们自己辛勤付出而获得的历史证据,继续进行着尘封的工作。那是一种悲剧啊!五、远古时期所谓的“神话”,是传统历史学家自己无知的一种遁词。我们何必在那样的遁词面前长期徘徊呢?踢开所谓的“神话”,全人类远古历史的研究会出现全新的辉煌状态,而红山文化必将是其中的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跳出传统吧!
作者: 张骏伟    时间: 2010-10-27 15:09
红山定位者先生的意见好极了,希望参加我们的研究和发现。我的QQ号 937735476 希望大家谈起来,怎样谈都行。
作者: 红山新定位者    时间: 2010-10-27 17:45
我已经加了你的QQ号了。
作者: 方伟生    时间: 2010-11-16 22:11
各位前辈,据我探究,红山前文化应是中华大融合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河姆渡第三层文化,仰韶文化半坡遗址,赵宝沟文化 在当时应当属于同种文化。现代研究中将这些文化分开研究是不科学的。赵宝沟文化是本土文化的存在还是其他仰韶文化,抑或是河姆渡文化迁徙而来尚待论证。红山文化是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祭祀始于红山文化时期。
作者: 魏文成    时间: 2011-12-30 22:36
回复 1# admin


    可有圖片?究竟是怎樣的文字?
作者: 石上天书    时间: 2013-6-17 16:14
要鼓励创新和探索
作者: 蓝海    时间: 2015-3-18 23:42
认真学习,感谢分享!
作者: 老懒熊    时间: 2015-6-3 16:03
拜读,感激!{:soso_e183:}
作者: 私爱爱    时间: 2016-4-2 16:39
学习听课




欢迎光临 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http://www.rn-hswh.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